
会员
媒介批评(第七辑)
蒋原伦 张柠更新时间:2019-01-03 04:55:08
最新章节:编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意在从媒介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和时尚进行批评、读解,考察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已出版六辑,其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大众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从业者提供针对当代媒介的评论性言论和交流最新学术资讯平台的办刊方针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媒介批评与研究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本辑文章主要分核心话题——网络直播、今日视点——VR研究、文化产业探析、影像批评、社交媒介与时尚、文体与写作、图像与视觉文化,以当前正热的网络直播为核心话题,辅以对VR(虚拟现实技术)及文化产业、电影、社交媒介等的专题论说。
品牌:上海贝贝特
上架时间:2017-07-01 00:00: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贝贝特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原伦 张柠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传播媒体与文化建设
书稿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众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前期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选辑了课题组学术骨干以及参与有关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共二十八篇,分为六编,分别包括:新媒体与文化生态、大众传媒与价值形塑、电视媒体与文化传播、媒介叙事与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全书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传播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传播媒体与文化建社科26.3万字 - 会员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并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作者推崇杜威的一个说法:“宣布某事并不构成传播,即使大声强调也不行。传播是创造参与的过程,是将原本孤立与独特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过程;它所取得的奇迹部分在于,在传播时,意义的传达不仅将肉体与意志提供到听话者,而且提供到说话者的经验之中。”传播绝非单向的宣传,若无他者自主选择,绝无传播可言。传播是一个互社科23.7万字 - 会员
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的文学传播研究
本书聚焦以社交媒体为重心的移动互联网络这一传播生态,建构起文学传播研究与变动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生态间的关系性。全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章,首先关注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文学传播活动现状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探讨了当下文学传播现状所蕴含的问题及其现实路径的转换,反思新传播生态下文学传播研究的学术理路,为文学传播的多学科研究范式建设提供经验。社科16万字 - 会员
中外畅销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程巍、陈众议著的《中外畅销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国情调研项目成果,课题组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中外畅销书(包含“网络畅销书”)的“制造”过程、传播方式、互动方式、接受情况、对于读者心理的影响——当然,为了描述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还将从历史层面谈到“文化”之于共同体的作用——以及这些影响之于公共领域的话语构成、舆论走向、文化领导权博弈、国家认同的形成或社科18万字 - 会员
从书籍到报刊:晚清文人的书写转型研究
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社科20.5万字 - 会员
新闻文论集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基于自己供职的单位的视角撰写的关于新闻工作的论文,大多数文章都已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实践与思考》等刊物公开发表,第二部分是作者撰写的对社会热点的时评文章,全都发表在作者供职的《工人日报》上,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4年。这些文章折射了新世纪以来传媒格局、媒体业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凸显了互联网传播时代主流媒体对于内容的定义与把握、内容的生产与分发等核心问题的社科9.7万字 - 会员
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担了为学术成果研究提供知识服务和学术成果交易、传播的功能,是学术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环节。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重新定义学术出版,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打造新的学术出版生产链条;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标准和知识分类体系;建立学术“旋转门”机制,培养专业的学者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真正发挥学术编辑内容价值发现者社科15.1万字 - 会员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个多维驱动模型
本书基于多维驱动模型,研究了信息化进程中如何推进信息共享的问题,提出: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机制,运用制度工具引导社会的信息共享;二要设计科学的技术组合,借助技术工具驱动社会的信息共享;三要面向市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的信息共享。其中,制度机制包括组织内部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激励和组织之间的跨组织信息共享激励;市场机制包括信息的直接交易机制和信息关联价值的深度挖掘机制。通过上述途径,全方位促进社会的信社科13.2万字 - 会员
出版业知识服务转型之路: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研究
本书重点分析总结出版单位知识服务实践经验,内容涉及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综述、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调查问卷分析及应用案例分析、知识服务标准研制情况、国家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建设情况和试点单位案例等部分。首次全面总结分析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首次全面展示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82个应用案例,首次全面发布了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报告。社科3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