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蒋勋更新时间:2018-11-28 10:13:13
最新章节:第82章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品牌:爱智达人
上架时间:2015-03-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爱智达人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勋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诗词鉴赏
本书甄选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作品,分析探究其文学审美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从个人修养、社会大德、人与自然三个层面设立专题,甄选古典诗词作品以突出相应的主题思想。第一部分主要探求古典诗词中的个人美德与人格修养,从自强不息、仁者爱人、明心示志、矢志不渝、赤子之心五个主题展开。第二部分主要探求古典诗词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应具有的大德,从爱国情怀、光荣梦想、感时忧国、敬业乐群、思乡文学13.3万字-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走向他人
全书分为“‘情’的功课”“与他人联结”“跨越边界”三辑,既探讨评述具体的小说与诗歌作品,也关心当代诗的走向、译者在数字时代的使命等更宏大的议题。从穆蒂斯、本雅明、辛波斯卡到穆旦、张忌、刘丽朵,作者的笔触轻盈穿梭于古今中外,勾勒出一位文学创作者兼研究者的阅读地图与思考路径。文学15.2万字 - 会员
风骨兴寄:唐宋散文十二讲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本书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文学20.1万字 - 会员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拟诗”是此期五言诗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当时许多^疏的大诗人都有许多拟作,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书通过对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文的研究,探讨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与当时士人创作心态之间的关系,与当时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关系,并将这三十首诗放在整个南朝文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给这种“为文造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思潮一种相对客观公允的文学17.8万字 - 会员
家天下的家族世界:《红楼梦》建构的历史语境
《红楼梦》不是史书,却书写了历史。由此开放出一个全新的历史语境。它使得家天下和家族世界的界限高度重合。可谓,一家一天下,一花一世界。本书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家族小说作“历史语境学”的解读,揭示出皇权和家族的复杂关系,以及大家族内部的权力结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丰富细节,从而勾勒出奴性社会的基本轮廓。文学38.7万字 - 会员
唐诗百话(最新修订版)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施先生也曾因此书的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而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这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施蛰存将数十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潜心探索,以严谨的考证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融贯于一书,尤其是毫不因袭前人的选诗、说诗视角,既有宏观的诗史梳理,又有诗体文学43.3万字 - 会员
文学与人(相山学术丛书)
本书是作者为学三十来年撰写的关于文学的论文和评论的结集,共计三十八篇。作者秉持和践行“掐尖儿式”研究的理念:选择顶尖级的名家、最优秀的经典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和阐释的对象,以实现研读经典、走近大师、与大心相遇的目标。文章虽类分三种(经典细读、名家评析、现象透视),时跨三代(古代、现代、当代),但却以人这根红线使其彼此融为一体:探究人心的玄奥幽深,体察人性多维百态,关注人生的处境出路,礼文学38.1万字 - 会员
读懂东坡:意公子解析+东坡作品集
人生如逆旅,幸有东坡伴。苏东坡的诗文写透人生境遇,苏东坡的精神照见当下生活。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苏东坡相遇。少年意气时读“诗酒趁年华”;困顿迷茫时品“此心安处是吾乡”;春风得意时悟“人间有味是清欢”;暮年回首时叹“庐山烟雨浙江潮”。文学30.9万字 - 会员
《史记》讲义
书稿选录《史记》二十篇文章,予以解读。以《史记》文本为中心。文本的细读,是书稿的中心内容,保证我们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根源性、可靠性、真实性。读者只有在文本的细读中,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真切地体验、感受和把握历史人物的生命和生活。一方面重视字词句与名物制度的训释,力求精要、准确、明白;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发掘文本的义理内涵,力求把文献研究的方法与义理研究的方法较好地结合起来。文学3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