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军事科技知识普及丛书:军服趣谈
陈先义更新时间:2021-11-01 16:57:52
最新章节:24.未来战争中的“变色服”、“变温服”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军事科技知识普及丛书是关于军事科技发展的史话普及读物,是作者在筹建中国军事博物馆过程中,将多年学习研究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的成果进行整理集成的。
品牌: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1983-04-01 00:00:00
出版社:战士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先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明代广东海防指挥体系时空演变研究
明代广东地区的海疆防御格局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集中体现在海防军事指挥体系的时空变动中。本书在对广东海陆分布格局、海岸地貌类型和明代沿海地区行政区划等海防地理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明代广东沿海倭寇、海盗入侵的时空分布特征,沿海卫所、水寨与海防的空间部署,以及澳门开埠对广东海防形势的影响。进而从明代两广总督、镇守广东总兵、副总兵、参将等明代广东地区军事指挥体系的高层建制入手,通过细绎文军事15.1万字 - 会员
中国甲胄史(上)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军事33.2万字 - 会员
甲午海战
一百三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中日海战几乎贯穿了战争的全过程,是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对于双方的胜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清廷为什么会战败?谁是责任人?教训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国人百数十年的反思,时至今日,“雪耻甲午”仍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节。本书以北洋海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覆灭五个部军事33.5万字 - 会员
中国甲胄史(套装全两册)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军事34.5万字 - 会员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明清时期贵州地域社会的形成,与明代卫所制度有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正是卫所制度的推行及其变动,造就了贵州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实土卫所逐渐向州县系统演进;卫所城址逐渐由军事功能转变为兼具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的城镇;卫学教育开启民智,推行教化,逐渐形成了贵州的文化区域中心,并加速了风俗分区的形成;卫所移民的持续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军户群体,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他们不仅卫戍边疆,而且与少数民族人群一道,逐军事23.8万字 - 会员
中国兵史:史学宗师解读中国兵史
本书堪称一部关于中国兵史的完整读本。读者获得一部雷海宗先生对中国兵史研究的完整读本。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不走传统兵制史的路子,从侧面发力,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进而为中国史学别开生面。梁启超先生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军事9.9万字 - 会员
大清团练
本书聚焦晚清团练运动这段历史,剥开笼罩在“团练”身上的历史迷雾,展现一个特殊群体在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命运和遭际。从唐代以来,政府利用地方民间组织的武装力量守城防盗,是为“团练”。晚清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和八旗、绿营军战力羸弱的现实,清政府不得不鼓励地方“办团练”以守土保疆、维系统治。在国家权力与地方势力、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博弈场中,团练运动以其独特的历史轨迹,改变了地方政治社会结构,改变了地方社会军事28.9万字 - 会员
防海之道:明代南直隶海防研究
在海防受到剧烈挑战时,一个国家如何应对以保卫其政治经济核心区?本书从倭乱对明代国家海防的挑战出发,叙述明政府面对袭击时具体的防御应对和调整。全书研究由军、兵两个方面构成的“军政格局”下明代海防所涉职官设置、各层级配合与实际指挥的制度运作过程,揭示明代海防格局、部署以及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展现近代早期国家在制度操作层面的探索和一些困境。通过对实际海防形态的叙述和分析,增进对明代国家及其组织运作的认识和军事11.1万字 - 会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
“一.二八”事变期间,日军对上海及周边的杭州、苏州等地也多次进行了空袭,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对中国文化设施的破坏在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共愤,“防空”由此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我军就取得了“八一四”空战大捷,防空部队在南京防空战中有效地阻击了日军侵略步伐,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在抗战中有力地配合其他兵种和盟国空军奋勇抗敌,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军事20.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