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小说十家新读
钱理群 吴晓东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9 15:17:43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8折购 >
“这些作品在当时都处于‘边缘’地位……但它们又具有‘超前性’,在时代思潮发生变化的某一时刻,它们的价值会被重新承认。”(钱理群语)作为“钱理群现代文学课”系列,这一本《现代小说十家新读》,先由钱理群教授在北京大学1995年秋季学期开设的“40年代小说研读”课程内容“开箱”整理而来。近30年后,当年亲历这次讨论课的北大中文系吴晓东教授领着新一代学子在前辈的光环下重释这些作品,加入了现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新的解读文字,贡献了新的方法论视野。两代接力的课堂,选取萧红、李拓之、沈从文、端木蕻良、路翎、冯至、废名、卞之琳、张爱玲、汪曾祺10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从萧红《后花园》对人的存在的探讨,到张爱玲《封锁》是否“意义过溢”,再到汪曾祺《异秉》新旧两种版本的对读……以课堂实录、师生平等交流的形式,重返文学现场。拒绝英雄主义,穿透战争废墟,发现战火中日常生活的价值与美,关怀个体生存状态……两代学人都对经典的内涵做出了属于自己一代人的阐释,也见证了我们现代文学经典的历久弥新。
上架时间:2024-10-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钱理群 吴晓东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趣味焦虑
英国19世纪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的语境中,本书以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文本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尤其关注上述阶级焦虑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科学、音乐、美学等)之间的对话,以发现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是如何获得自身的文化认同并成为英国19世纪文化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关“趣味”话题的讨论早已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与公共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就文学11万字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诗歌写作领域中,从未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多的女性从事诗歌写作,她们的努力使女性诗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繁荣景观。进入新世纪后,回顾90年代,会发现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诗歌创作与80年代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学界对90年代女性诗歌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关于90年代女性诗歌绝大多数研究论著都语焉不详,缺乏能够通约的、成熟的认知体系和观点,这就为本文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文学24.4万字 - 会员
文化·心理与政治:多维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本著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进行梳理,内容涉及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赵树理、杨沫、王安忆、马原等当代小说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文化社会学、文艺心理学、叙事学等诸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现代文学史及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现象讨论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迀问题。文学22万字 - 会员
明末清初西陵词坛研究
针对学界关于西陵词人的群体性质、词史定位等争议,本书基于大量新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对西陵词坛的群体构成、选本系统、创作风貌、词学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理论形态和实体形态两个层面揭示西陵词人的流派属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这一过程中,透视西陵词学精神的嬗变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词向清词的过渡。文学24.9万字 - 会员
抗战大后方社团翻译文学研究
抗战大后方社团翻译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地图上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本书立意发掘其文学性、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等内容,从翻译文学之镜中窥见抗战文学及社团文学被遮蔽的一些属性。同时,突破“启蒙/救亡”的阐释体系,展示出抗战大后方社团翻译文学以及抗战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与本真面貌。文学22.6万字 - 会员
边地文学的守望:文化地理环境对新疆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新疆独特的文化地理是新疆当代文学创作的文学风土,本书以文化地理学的视域来观照新疆当代文学创作,着重于新疆当代文学文化空间的研究,力图显现文化地理环境对文学风格、作家心理形成的塑造作用。著作在地理、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综合考量中,以新疆当代作家作品为支撑,分析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丰富的人文地理、多元的文化因子等对作家精神气质和创作趋向的影响,揭示了新疆当代文学独有的风貌,阐释了新疆文化地理环境对新疆当文学24.3万字 - 会员
性别书写历史与本文讲述
性别批评始于对文学文本、文学史的女性主义关注和解读,而后才逐渐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拓展。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地域分布为辅。论题中既包含对女性文学史书写的研究、中国女神研究及文学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的个案研究和与性别相关的文学母题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小说的研究,将视线移向一个学界很少关注的领域——耽美文学世界。文学26.8万字 - 会员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全书围绕《三体》的文化政治、刘慈欣小说的文学文化意识、科幻小说的“写法”、科幻小说的“文学”可能、科幻文学的政治哲学、当代科幻的20世纪传统、科幻文学与当下中国文化状况等主题展开讨论。文学21.4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建与文学价值论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批评实践”两部分,涉及“文艺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个学科。在“理论探讨”中,在借鉴以往文艺学、文学批评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原理探索文学价值评估体系重建问题,提出了多元复合的“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各个构成要素;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价值立场、价值尺度、价值取向、文学性、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等问题进文学3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1919—1949)
本书以1919—1949年《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为对象。以新译今译、文学史教科书、民国期刊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在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时期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此时期以新变、多元、交叉为特色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是《诗经》学、古典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经》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学理论26.3万字 - 会员
当代诗坛的独行者:王家新诗学研究
本书研究当代诗人王家新的诗学理论。立足中国当代诗坛,以中国当代诗学发展史为背景,在中外诗歌交往融合视野里,考察王家新的神秘主义诗学、承担诗学、词语诗学、“晚期风格”诗学以及翻译诗学的内涵和特征;从发生机制、话语逻辑和目的诉求等方面,揭示其诗学的总体特征与价值。文学理论18.7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的语法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十个(对)文学理论范畴进行分析,力图澄清它们在逻辑、语法层面言说与在经验事实层面言说的混淆。这些范畴可以分为五组:第一组是道和情志,这是“本体论”层面的范畴;第二组是言意、形神和文质,这三对范畴描述的是文学作品的逻辑结构;第三组是神思和比兴,这两对范畴涉及创作的心理现象与创作方法;第四组是隐显和刚柔,它们是关于作品形态或风格的范畴;第五组是文学理论38.7万字 - 会员
跨文化视阈下日本学者的宋诗研究
本书立足百余年来日中两国学术兴替流变的基本事实,在日中文化比较视阈下,系统考察了日本宋诗研究的历史进程与基本内容,以宋代重要诗人与日本主要宋诗研究者为考察点和绾接线索,全面展现了日本学者宋诗研究的重要成就、学术创见、独特的学术思路与取向及其局限与不足。本书提出,日本学者从“他者”的角度,对研究对象持有新鲜立异的见解,在多视点上为深化与拓展宋诗研究的深广度做出了贡献,在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文学理论32.1万字 - 会员
当代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研究
本书采用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本土视角,以中国学人的学术立场,在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框架下,系统追溯以英国民谣和诗人乔叟、布莱克、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本书选取当代英国诗人托尼·哈里森、卡罗尔·安·达菲、谢默斯·希尼、西蒙·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为研究文本,采用福柯话语理论、文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理论等多重批评方法,从阶级、性别、种族、文化、空间等多重维度,对哈文学理论19.5万字 - 会员
新编外国文学史
本书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宏观把握并深入梳理欧美文化及文学艺术思潮的递进演变。全书包含两个框架,一为欧美的文化和艺术史,二为欧美的文学史。通过对这两个框架的有机整合,旨在将各个时期的欧美文学放到整个社会文化及艺术思潮的大语境中去观察和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文学内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跨学科的文学阐释,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对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文学理论27.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