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沉住气,修炼品格,树立深孚众望的领袖风范(1)
领导者是公司的管理者,是员工的领路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员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领导者要领导下属,首先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下属。下属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个人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无条件地服从和信赖。
沉住气,静下心,清醒地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潜心修炼自己的道德,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是领导者走上岗位的第一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对员工最实际、最有力的动员和教育,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永远会唤起下属的崇敬、依赖和支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打造卓越影响力
领导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他们能成功地影响下级、同等地位的同事和较高级的领导。实际上,我们认为,对于那些在领导职位上行事的人来说,影响别人、影响情势、影响事件的能力是他们胜任的基本必备条件。
领导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去影响别人。领导的影响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权力影响下属,这往往得不到下属的同情和认同;另一种是依靠非权力即依靠自身的魅力影响下属,这往往能得到下属的赞成和同情,这是最有效的领导。
如果深入探讨,领导的影响力是有很多种的,并且手段、效果也不尽相同,从其产生的原因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威胁的影响力
在人类历史上恐惧可能是最普遍的影响系统之一,甚至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亦然如此。害怕受到心理或生理的伤害在各个家庭、群体、组织中是很普遍的。例如,在企业中,常因担心失业或减薪而产生恐惧感。
在恐惧产生的影响力下,部属是否同意命令或了解命令的原因并没有多大关系,领导者所关心的只是部属是否有能力执行命令,当然如果部属了解也同意命令,强制的压力也许会小一点,但命令的执行却绝不容许改变。
虽然威胁作为领导手段相当吸引领导者,但是它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采用威胁手段的领导者必须时常盯着下属,以发现不按规定行事的行为,并为了维持下属的恐惧感一定要对下属加以处罚。这样就使得处罚和监督的成本都很昂贵。
此外,恐惧本身也可能导致失效,在长期的恐惧压力下,人们对恐惧不会再有任何感觉,并有可能在长期的压力下爆发出相反的作用力。这是任何一个领导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2.基于传统的影响力
传统习惯大概是历史上产生影响力最普遍的方式,这种传统习惯可能起因于恐惧,然后对恐惧的服从经过内化和制度化,融入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对影响者的服从可能由于尊敬他的高明之处,也可能由于社会习俗使然,认为服从领导者是天经地义的。由此可见以传统为基础的影响力的最大优点在于: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而不是使人因恐惧而不得不服从。并且影响力来自于职位而不是来自于占有职位的人,这种“对位不对人”的影响力带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即使换了人,影响力依然存在。正因如此,系统的影响力也就有了一个最大的缺点,便是对影响力的发生者,其影响力与本身的能力没有了关系,于是这种影响力就可能成了基于盲目信从的影响力。
3.基于理智信从的影响力
假设我们能够计算所有影响事件的次数,会发现最普遍的影响过程是通过理智服从,这在领导人员和技术人员中表现尤为突出。追随者基于某些事实,相信领导者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做事确实有其自己的原则和道理,因而愿意服从领导者。所以在这种影响力下,下属之所以服从可能因为他了解行动的缘由,而且同意这是解决问题的适当行动。在这种影响力发生的过程中,领导者要有更多的主动精神,即领导者要对下属解释,这是对下属最基本的尊重。这种方式等于说:“我认为你有能力和知识了解我所说的,而且我花时间跟你解释,说明我尊重你。”因此,下属觉得领导者对他相当尊重。
有这种影响力的领袖多数是依赖他的亲和力和专家权威劝服下属,而不以命令方式使下属服从,这样便让下属觉得自己已分享了领导者的权力,不觉得被领导者统治。行动的成功又反过来增强了领导者的权力,结果下属就会基于理性而信从领导者对他们的领导。
4.基于人格的影响力
人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在被领导者的身上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其中品德素质是人格影响力的基础。领导者良好的道德、品行、作风往往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是人格影响力的关键。在心理素质中,领导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员工充满热忱并关怀备至,这样才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而知识素质是领导者人格影响力的能源,在管理工作中,知识渊博、业务素质高的领导者自然会形成一股凝聚力,员工自然会信服领导者的管理。
5.基于感情的影响力
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切感。在有了亲切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大。领导者平时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时时体贴关怀员工,和员工的关系相处十分融洽,他的影响力往往比较大。如果领导者与员工关系紧张,时刻都要互相提防,那么势必会造成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对抗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一个领导者要将他的决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单凭职位权力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是有能力方面的吸引力,在很多时候也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员工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人,而是渴望得到关怀的社会人。因此领导者要想使员工心悦诚服,为其所用,就要保证员工在感情上能和领导者心心相印,忧乐与共,以便领导者发挥感情的影响。对感情影响力的培养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做到从感情入手,动之以情,以取得彼此感情上的沟通。
如果领导者按照理论,前后一致地运用上述种种影响过程,一定会有效果。但不能保证任何一种影响过程,在任何对象和情况下都能成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力不会单纯地来源于权力、传统或者说理智、人格、情感,更多情况下是几者的结合体,而如何成功地把握其中的分寸,是一个成功领导者实施其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在领导者实施影响的过程中,其结果是否会与其想像的一致,还在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某些具体因素。追随者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有赖于:
(1)预计努力会达到领导者所设置的目标的可能性。
(2)预计如果达到目标,领导者会奖赏或减少、取消惩罚的可能性。
(3)预计奖赏能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4)所满足的需求的重要性。
当所满足的需求非常重要,奖赏成为满足需要的工具,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并且得到奖赏的可能性越大,下属就会有越强的工作动机并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非凡的品质熔炼非凡的领导魅力
《财富》杂志的调查发现,即使不断加薪,无论商业、制造业还是咨询业,企业都面临着员工背叛的问题。即便在高薪的支撑下,高科技企业的流动率还是高得令人难以接受,这说明巨额薪金并不能帮助组织挽留知识员工。美国管理专家霍根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在什么时候进行调查,无论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行业,60%~75%的员工会认为在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和最糟糕的感受来自于他们的直接上司。
领导者要获得对成员的感召力、影响力,其个人魅力是最重要的前提之一。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没有魅力的领导者也能行使领导权,但同有魅力的领导者相比,领导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导魅力是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的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追随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对被领导者所起的一种权力难以达到的、心悦诚服地拥护和信任的影响力。领导魅力既是领导者的隐形素养,又是其为官为政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
华盛顿一生的行事为人,处处让人体会到他的谦卑、真诚和执着。他功勋卓著却不贪恋权力,即使在处于权力巅峰、统率千军万马之时,他也从来没有自我膨胀,没有任何狂妄的野心。他作风平和,踏实认真,讲话不多,但他的每一次讲话都发自内心,真挚感人,能字字句句打入人的心坎。告别政坛之后,他毅然临危受命,再度应召为国服务,却断然拒绝了总统提名,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证实了他纯洁无私的人格。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位总统,他肩负起组建联邦政府机构的责任。他心胸宽广,把美国第一流的人物都纳入他的政府。为了确立政府的威信,他力求以人的才能和品德来判断选举人才。他对各部官员的选择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戴,第二要对人民有影响力,两者缺一不可。面对政府内阁中的党派之争,他总是冷静地用超人的智慧加以调解,对待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的论争,他希望能不带偏见地将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集中起来。他不想压制别人的意见。他对别人过人的才干,毫无卑劣的嫉妒之心,他把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之造福国家。他主张为人处世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正是他的这种伟大品格,使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所以才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决定授予他相当独断的军事指挥权,最终帮助美国获取了独立。而在联邦政府成立期间,他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总统。在宪政陷入争吵的时候,也正是凭借他的伟大人格,才有效地协调了各派的利益,把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的伟大品格促成了他的丰功伟绩。
李嘉诚在总结他多年的管理经验时说:如果你想做团队的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地位,这可凭借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如果你想做团队的领导,则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格的魅力和号召力。由此可见,领导者只有把自己具备的素质、品格、作风、工作方式等个性化特征与领导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领导任务,体现领导能力。没有人格魅力,领导者的领导能力难以得到完美体现,其权力再大,工作也只能是被动的。
领导者常常是一个组织的核心,这是领导工作的基本特点。但是,领导者怎样才能真正以人格魅力起到核心的作用,这就需要领导者有较高的人生境界。
修身养性,管人先管己,修己以安人
领导活动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孔子说:“修己以安人。”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先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来促进大家的安宁。中国文化中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他们大多都认为管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修己安人之学”,管理就是一个“修己安人”的历程。
对于儒家的修身学问,梁启超先生有过高度而精确的概括:“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曾仕强先生对此也有高论:“修己、安人都能够日新又新,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领导者以修己为第一纲领,从自身内部的修治做起,由格、致、诚、正,然后层层扩大,齐家、立业、治国,推到平天下。所有决策,悉依止、定、静、安、虑、得的历程,时刻不忘安人为第二纲领。秉持光明正大的理念,执经达权,以不停滞的精神,适时调整而权宜应变,是第三纲领。这种管理之道,就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精义。”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做法,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领导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接受,阳奉阴违。领导者不如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自己,更为快速有效。
在与柳传志交往过的人中,没有人不赞美他谦和、友善的为人风范,没有人不被柳传志的个人魅力吸引、感佩。秦朔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和他在一起,你绝对感受不到来自他的声名与威望的压力,柳传志"低"的这一步,让你海阔天空。这在中国的文化里,叫自谦、自抑。”
身边的工作人员评价他最大的优点是“自律、自持”,正如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对他的评价:“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他还戏称柳传志作为中国企业领袖,已经可以把自己的像挂在墙上供人顶礼膜拜,换句话说,他已经是中国企业家中教父级的人物。
柳传志重视做人的理念在商界广为人知。他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100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企业中的一把手就像有效数字的1,后边的人就是0,单位中领军人物选不好,也就发展不好……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
柳传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联想公司开会不许迟到,凡是开会迟到的人,如果事先没有请假,要先罚站一分钟。这是很严肃的一分钟,所有人都在看着迟到的人,会议室里像默哀一样,那种感觉很难受。柳传志大概被罚了3次,其中一次是被困在电梯里面,电梯坏了,敲门叫人帮忙请假,最后没人,这也是要罚站的。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时,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