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性格类型(1)
良好性格会让你拥有绚烂多姿的生活、健康愉悦的身心、善解人意的知己、团结友善的同事和领导;恶劣性格会使你一无所有、受人白眼,迷失在人生的沼泽之中。荣格大师对性格的科学解析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唤醒我们对人生的关注以及对性格的探究。
性格概况
按语
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在典型活动方式中、表现在特定的情况中,并决定着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
所谓性格,又称其为心理机能或广义上的心理,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较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对应的较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在典型活动方式中、表现在特定的情况中,并决定着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
性格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内向型和外向型。由于每种类型性格的人,其心理都具有四种功能(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因此,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又可进行功能性分类,可分别分为四种类型。内向型性格包括内向感觉型、内向直觉型、内向思维型和内向情感型;外向型性格包括外向感觉型、外向直觉型、外向思维型和外向情感型。根据功能性划分的这些性格类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及特殊功能,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性格学的发展过程
按语
荣格大师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型。这一思想很快在精神病学、心理学领域和一般人群中得到传播和承认。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试着以性格为标准对人进行分类,以便对人类进行分析与研究。最早对性格进行分类的是东方的一些星相大师。他们按水、火、土、气四大元素进行划分,把十二宫分成四组与之相对应。
在星相图中,气宫组由黄道带中“属气的”三宫组成,即玉瓶宫、双子宫和天秤宫;火宫组由白羊宫、狮子宫和人马宫组成。按照这一观点,出生在这些宫中的每个人天生就具有气或火的特性,并会表现出一种相应的气质和命运。这是对人类生理类型进行划分的最早依据。在这一理论中,四种气质对应着人的四种体液。后来,人们借用希腊医学中的生理学术语,结合最初用黄道十二宫代表的四种气质,创造出了新的理论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粘液质型、多血质型、胆汁质型和抑郁质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术语仅代表人体中假设的体液。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较广,而且长达将近十七个世纪。至于星相学理论,至今未被改动,仍像原始状态那样保存得完好无损。非但如此,还被广为利用。这使一些开明人士十分惊奇。
随着认识的提高与进步,人们正在努力创造一种新的具有科学性的理论学说。然而,人们在创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性格类型的划分标准。星相学的划分标准是非常简单的,只由星座来决定。至于划分方法,追溯到很久以前那段历史才能找到答案,现在无法解答。希腊人对生理类型的四种气质进行分类是以个人的外表形象和行为作为划分标准的,现代人对生理类型的划分方法与它完全相同。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心理学方面寻找到性格类型的划分标准呢?对于这个问题,这里举例加以解决。
某郊外有一条小河,河上没有桥,要想到达对岸只能跳过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使你的心理动力系统发挥作用。心理动力系统是非常发达的,如果利用得当一定可以解决问题。但在起动它之前,你需要进行一项纯粹的心理活动,即做出一个关于怎么办的决定。做好决定之后,就要采取某些具体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人的操作方法及步骤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不论是哪个人,他在具体操作时一般都不把这项活动看作某种特征,因为这项活动大多是在是在无意识的状态进行的,就像心理动力装置自动受人支配一样。
至于心理自动装置是什么样子,人们的观点和见解存在着很大差别。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做决定和解决困难。这里仍以小河为例。比如有些人跳了过去,而有些人没有跳。那些跳过去的人,有的会说跳过小河是为了挑战困难;有的会说是为了寻找乐趣;还有的会说是因为无路可走,别无选择。至于那些没有跳过去的人,他们可能认为那是很困难的事,弄不好会掉进水里;或觉得那是没有必要的……总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把这些理由罗列出来,可能会有成千上万个。
谈到这个问题时,荣格博士说:“其他人是如何着手完成任务的,我没有必要进行仔细调查。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做的,虽然我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有些偏激。在这里,我只想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例为自己注释。在探索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哥伦布善于运用主观想象、错误假设等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善于在别人放弃的路线上发现与众不同的事物,正因如此,他最终发现了美洲,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
性格的两种基本类型
按语
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自卑,内心有种被压抑的感觉,但性格有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看上去态度消极的人在做某事之前并不消极。他们常常先对形势进行分析,之后才付出行动;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形势紧迫来不及预先分析就要立即行动,这样易造成不如意的后果,因此情绪就会显得低落,在别人看来他就是消极的。有些人不经分析与思考就急于行动,当陷入困境时才发觉做事太鲁莽,导致遭受挫折或失败。对于这类人,人们通常称之为“非思考型的”。不论从事什么活动,预先进行分析与思考都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与那些不加思考就迅速做出决定或行动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容易取得成绩。
但是,一个人在做事之前表现出犹豫的样子,并不总是代表他做事谨慎,事先进行思考;一个人迅速做出决定或迅速行动也并不总是代表他做事鲁莽,没有进行思考。前者之所以犹豫,可能是因为他由于性情怯懦而畏缩不前,而后者之所以办事果决,可能是因为他的思维比较敏捷,做决定的时间较短,而且行动力较强。通过对这两种人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二者之间的显著差异:有一类人在遇到某一特定的情况时,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或拒绝,随着对情况的进一步了解,才慢慢把心思放到这件事上来,进而将精力投入其中;还有一类人,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能够立即做出反应,并对自己的行为持肯定的态度,显得非常自信。
在这两类人中,第一类人与内向性格相对应,后一类人与外向型性格相对应。一个人属于哪种性格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发现自己所属性格具有哪些特征,只有发现、认识并利用它们,才能获得意义和价值。
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人能够独立自主,对工作认真负责,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轻易以偏概全,不冲动行事;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注重事物的内在变化。但也有不足之处,他们对外在环境了解不多,常常掩饰自己,易被他人误会,不喜欢工作被打断。这类人适合做钢琴师、诗人、心理学家。性格外向的人善于利用外在环境资源,乐于与他人交往,个性较开放,属于行动派,易被他人所了解。其不足之处是,不够独立,喜欢变化,比较浮躁。这类人适合做导游、公关。
荣格认为,外向是指欲力的外向转移。这里所说的“欲力”与“心理能量”同义,即心理过程的强度。荣格还认为,外向表示主体与客体的关联,这种联系是由主观兴趣转移到客体运动上的。一个人在进行思考、做某项运动或体验某种感觉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得直接而又明显,而且联系十分紧密。这就说明主体对客体有直接的依赖性。
对于外向性格的形成,常常是因为主体在兴趣上受到客体的吸引后,做出某种反应或行动,这种反应或行动天长日久易形成某种习惯,最终促使性格形成了外向型。
内向是指“欲力”的内向转移,即主体的兴趣不在客体内部发生作用,是退回主体的过程。有内向倾向的人,常常会以展示主体是形成动机的条件、客体则只得到了次要的因素这种方式来思索、来行动。
当主体遇到客体,主体不想与客体发生关系时,内向便是主动的;当主体无法将再次从客体返回的心理能量赶回客体时,内向便是被动的。内向心理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便会成为内向性格。
一位女士谈论起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时这样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看到父亲,就马上害怕得发抖。”
对于这种现象,弗洛伊德先生这样分析:“这位女士曾经在心灵上受到过创伤,这与他父亲有关。如果能发现并设法排除这个病因,她的心理障碍就会消除。”
对此,阿德勒先生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那是因为她想从父亲那里夺回家庭中的权力。”
在同一问题上两位学者站在不同角度上分析,弗洛伊德重视与父亲关系这一内心之外的问题,阿德勒则以内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通过两位学者解决同一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属外向型,阿德勒属内向型。
荣格大师以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为依据,给内向型和外向型定义。这一点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外向型人性格开朗,内向型人较沉默的观点有所区别。按照他的观点,那些平时总在想与外部有关的事的人,属外向型。所以,担心人际关系的人就应该属于外向型,对许多事都持“不介意”态度的人属内向型。
外向型的人不断以各种方式充实自己;内向型的人习惯于保持自己的能量,有抵御外界要求的倾向,并不随意直接与客观事物发生不必要的联系而消耗能量。
总体来说,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自卑,内心有种被压抑的感觉,但性格有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人类的心理机能
按语
性格的心理机能具有四种类型,即思维、直觉、情感和感觉。每一种功能都有独特的功用,都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
(1)思维
荣格将思维定义为一种根据自身规律借某种方式将概念的关系表达出来的一种理性心理功能,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的思维活动(统觉活动)。
在荣格看来,主动思维是一种意志或是深思熟虑的判断行为,与定向思维相一致;被动思维是某种缺乏定向和情感性偶发的现象,与直觉思维相近。思维有分辨事物正确与否或真假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常错误地将思维这种功能定义为表面现象的简单串连(即:关联思维的方式)。判断人的行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主要看他的想象是与概念相结合,还是与思维无任何关联。
在荣格的理论中,“智能”是能够做定向思维的能力,这种定向思维根据意识理性规则处理表面现象,是理性的概念。相反被动的思维功能和非定向思维才能统称为“智能直觉”。
也就是说智能直觉属非理性功能,是依据无意识且合理的标准来评论表象的。尽管它可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出现,荣格也不否认判断的直觉行为与理性有时相一致。荣格还认为,被情感控制的思维不是直觉思维,是依附于情感思维从属于情感原则的运动。这种思维逻辑规则较少,偶然出现也只是出于情感的目的,是一种悬挂于高空的状态。
荣格认为,外向性格中有一种显著的外向思维特征。其思维倾向于客观事物而极力摆脱主观影响。因此,其思维来源或是主观,或是由感官知觉传送而来的客观事实,这一来源起着限定性的作用。如果思维的来源是主观,那么最终将与无意识同源。外向判断总是以可感知的客观事物或是某种客观理念为标准,这些客观事物及理念一般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外向思维可能是具体的思维或是理论思维,无论是纯粹的具体思维还是纯粹的理念思维,思维都具有一种优先的外向倾向,当客观倾向趋于优势时,思维就属外向。理性的定向思维总是造成一种缺少自由和远见的感觉,这是因为它受到客观事物的限制并表现在外表上。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思维的表象,容易忽略其本质;而抓住了它的本质,往往又容易忽略其表象,因此,在进行思考时主观就不可避免地会对思维造成影响。此时思维会同某种客观事件一起听命于主观理念。二者一旦相遇,就会在思想当中进行斗争。外向思维将表现出固执的一面,有主观倾向的定向思维会表现得很武断。两者因为在定向上各持己见,所以无法将具有主观特性的主体和具有客观性质的客体完全分开形成两个毫无关联的个体,他们之间需要互补。
内向思维与外向思维相反,它定向于主观因素,在主体内容中往返,而不是从具体的经验中返回客体。在对新事物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它注重的是新观点而不是对新事物的感觉。
内向型思维中有某些事实存在,或无限地展开幻觉意象,不顾忌任何其他的事物。理念中主观的内在说服力摆脱了外部影响,因为说服力很强是来自于无意识的原型。
荣格注意到,意识总会带给无意识一些难题。这些难题使无意识摆脱了其对自我的控制,使得大脑产生了一种分裂,这种内在消耗便是精神神经上的特征,就是经常提到的神经衰竭现象。
内向型思维与客观事实联系很小,却与无意识事实联系密切。思想功能与意识相结合,就会将无意识丰富,继而脱离思想,参与其他心理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原始心理及其性格特点重现再现。
(2)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