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校内生活安全(1)

3.1 饮食卫生 严防疾病

知识要点:

1.饮食卫生 严防疾病

2.住宿防盗 起居安全

3.谨慎交友 学会辨别

3.1.1 饮食卫生 谨防中毒

案例警报

【案例1】食堂就餐也别大意

某职业中专校的晚餐很丰盛,既有凉拌菜,又有四季豆炒肉片,还有红烧海虾,美味飘香,学生纷纷购买。晚自习时,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冒冷汗、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值班教师紧急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将30多名学生送到医院救治。经确诊,这些学生皆因所食用的凉拌菜不卫生、海虾不新鲜、四季豆没烧透而导致食物中毒。

为什么不能食用没烧透的四季豆?还有哪些食物食用不当易导致中毒?

【案例2】不贪吃校门口小摊食品

职校生小李等一群同学喜欢到校门口小摊上吃东西。他们觉得学校食堂人多拥挤,食物品种少、价格高,口味也不好。而小吃摊的食品种类多、价格低,口味也新奇,他们自然成为了小摊的常客。这些“三无”食品竟逐渐成了他们一日三餐的主食。

毕业实习前的体检后,小李他们开始懊恼了:因为长期食用这些营养少而添加剂多的食品,导致小李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需数千元医疗费。另几位同学也被查出患有肝炎,必须治疗,实习就业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你是否也喜欢购买小摊上的食品呢?

【案例3】共用茶杯、喝生水不可取

小军和小波是好朋友,都爱好运动,两人运动后口渴了,就喝生水。他们还以此为荣,认为是体质好的象征。即使喝饮料他俩也不分彼此,一人一口,“亲若兄弟”;在宿舍,他们也共用一个杯子,“反正我俩都没病,没关系”。不幸的是,小军患了肝炎病,小波也被传染。

你认为他们的习惯好吗?这些不良习惯的致病隐患是什么?

安全警示

学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如果管理不善,卫生制度执行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就会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学生在食堂就餐需时时注意饮食安全,不要大意。同样,在校内小店购买食品,也要查看保质期,注意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喝过期的桶装水、矿泉水。不要把校外小摊作为自己的“第二食堂”。

危机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性几种。

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1)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食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③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和昆虫体内。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2)预防措施

①严把食品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的牲畜肉)。

②注意食品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③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④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⑤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要用肥皂、消毒液及流动清水洗手。

⑥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⑦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

⑧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⑨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⑩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要分开储存。

2.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1)常见病例

①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为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为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②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出现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2)预防措施

①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②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③蔬菜加工前要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④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⑤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⑥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做食盐或碱面食用。

⑦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⑧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上锁,防止投毒。

3.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此情况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近几年,学校常见的集体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学生因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子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1)四季豆中毒

未熟四季豆含有的皂贰和植物血凝素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可导致中毒。一般在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防措施: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2)生豆浆中毒。生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进食后0.5~1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一般无须治疗,很快可以自愈。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

(3)发芽马铃薯中毒。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烹调时如未能去除或破坏掉龙葵碱,食后就容易发生中毒。尤其是春末夏初季节多发。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呕吐、腹泻。此外,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重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死亡。预防措施: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马铃薯不易炒吃,应煮、炖、红烧吃。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龙葵碱。

(4)河豚鱼中毒。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淹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误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5)毒蕈(有毒蘑菇)中毒。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夏秋阴雨季节多发。一般在误食后0.5~6小时出现症状。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神经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溶血型中毒发病3~4天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预防措施: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6)蓖麻子中毒。蓖麻子含蓖麻毒素、蓖麻碱和蓖麻血凝素3种毒素,以蓖麻毒素毒性最强,1mg蓖麻毒素或160mg蓖麻碱可致成人死亡,儿童生食1~2粒蓖麻子可致死,成人生食3~12粒可导致严重中毒或死亡。食用蓖麻籽的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严重的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抽风和黄疸,如救治不及时,2~3天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麻痹。目前对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物。蓖麻子无论生熟都不能食用。但由于蓖麻子外观漂亮饱满,易被儿童误食。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7)马桑果。又名毒空木、马鞍子、黑果果、扶桑等。马桑果有毒,其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等。误食后0.5~3小时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复。严重者遍身发麻、心跳变慢、血压上升、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常会突然惊叫一声,随即昏倒,接着出现阵发性抽搐。严重者可于多次反复发作性惊厥后呼吸停止。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致心搏骤停。因外形似桑葚,所以常被当做桑葚而误食,许多小孩特别是农村的小孩在外玩耍时常因采食而引起中毒。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危机应对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如果就餐后出现呕吐、头晕、冒冷汗、发烧、腹泻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的,可以采取以下的应急措施:

1.封存。将吃过的食物、呕吐物、大便样本封存,交医院化验。

在学校就餐的学生发生食物中毒后要迅速报告学校。在外就餐的学生应索要发票作为凭据,报告卫生监督部门(举报电话:12320),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2.饮水。饮用大量加盐的温水促进呕吐,以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地强迫患者将胃里的食物吐出;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4.就诊。不要拖拉,及时去医院救治。

法规链接

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

第十六条 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第十七条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安全小贴士

街头烧烤隐患大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研究资料表明:烧烤食品易产生有毒性致癌物质,“吃烧烤等同吸烟”。美国一研究中心的报告甚至说,吃一个烤鸡腿就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2倍。

1.露天加工卫生状况差

街头露天烧烤摊点大多无防尘防蝇设施;肉类、鱼类烧烤等食品没有放入冷藏柜;多数食品原料暴露在空气中,直接接触汽车排放尾气、行人飞沫;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明,不按规定戴口罩和穿戴工作衣帽;蔬菜得不到充分的浸泡甚至根本不洗,蔬菜上残存的农药直接入口。

2.烧烤原料大多不合格

黑心摊主以病畜肉或者变质肉充当好肉,挣昧心钱。有些肉虽然新鲜,但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再加上蝇虫叮咬,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一些街边小贩烤羊肉串的肉未经检疫,可能含有短时间难以杀死的如囊虫、绦虫等寄生虫。而摊贩用来串食品的金属条通常是废铁扦,含有铅、铝等有害金属。有的摊贩为迎合消费者口味,在肉中过量添加“嫩肉粉”,而劣质的嫩肉粉中常含有亚硝酸盐,过多食用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3.烧烤产生多种致癌物

肉串在烤制前腌制时间过长,容易产生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另外,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而烧烤的主要燃料木柴、煤炭、谷糠、秸草、液化石油气等燃烧后均会产生苯并芘。该物质是强烈的致癌物,吃多了贻害无穷,可导致脉管炎,神经系统被侵害而引发末梢神经炎、脑膜炎等疾病。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积累,产生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烧烤完成后,肉的表面被烤焦,容易产生含烃物质,这种物质也是导致癌症的一大因素。但肉的内部没有烤熟,特别是内层肉,这些生肉中存在许多细菌,最常见的是肉毒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没有被有效杀灭。其中肉毒杆菌对人体非常有害,达到一定数量时可直接导致食物中毒。

(http://news.sina.com.cn/c/2006-05-16/09018941628s.shtml)

3.1.2 流行疾病 有效预防

学校里学生众多,教室里人员密集,通风情况不佳,各种传染病容易在学生中传播,因此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案例警报

2008年春,香港爆发流行性感冒疫情。有三名儿童相继出现流感症状而死亡,全港停课两周,这是防控流感扩散方案之一。针对香港流感疫情,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警告称,H5N1禽流感病毒已出现部分变种,广州和香港正值流感高峰期,香港儿童感染流感死亡,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安全警示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结果,2007年报告的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95.88%。其中报告事件起数居前三位的病种分别为水痘(826起)、流行性腮腺炎(351起)、风疹(265起),三病种事件数占学校传染病事件总数的80.47%。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因此,学校防止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危机预防

一、三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基本知识

(1)水痘。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症状轻微,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风疹。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症状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2.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二、四种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1.基本知识

(1)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经口使人感染;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此病潜伏期为10~14天。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还可能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

(3)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以粪便排出,经口使人感染,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潜伏期平均为30天。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症状。

(4)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传染源是霍乱患者和带菌者。通过病人和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叮咬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由数小时至5天不等,通常为2~3天。夏、秋季为霍乱流行季节,沿海地区流行较多。

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可能会死亡。

2.预防要点

由于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宿主),即所谓的传染链,因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也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学校要特别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包括水源管理人员)的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原携带者)等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学校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在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迅速采取果断措施,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为防止厕所对周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学校厕所建设应做到布局与设计合理、卫生、安全、方便、实用,并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独立设置的厕所应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厕所基地排水通畅,不易被雨水淹没。

学校供水设施要符合卫生要求,自备水源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并加强监测。学校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食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3)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学生及教职员工了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自我防护能力。

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之一,现在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其中包括甲型肝炎。需要对学校人群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必须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由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校人群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危机应对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如果自己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早就医,不要拖拉。对有传染病发的教室、宿舍、厕所等地方要进行消毒。

2.加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必要的营养供给,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者的免疫能力。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条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安全小贴士

一月三起青年猝死,元凶多是感冒

某中学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倒地猝死;20多天前,一名27岁男子、另一名32岁男子,也相继在家倒地猝死……2004年4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一个月内就接诊了3个猝死病人。市民对由感冒引发的猝死认识不足,让人痛心。

不可小看感冒的“杀伤力”

他们猝死原因非常明确,都是由感冒引起心肌炎后,大脑突然缺血死亡的。

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40%的感冒病人会引发心肌炎,导致心脏跳动失调。正常人的心脏跳动频率一般保持在每分钟60至100次,但心肌炎病人心脏跳动频率高者会突然达到200次以上,心脏跳动的间隔如此之小,使体内刹那间出现严重供血不足。很多患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突然缺血并昏迷倒地,如果两三分钟内没有得到有效的抢救,病人在5~7分钟内就会死亡。

“患者千万别漠视感冒的杀伤力。一旦出现感冒,就要尽量减少心脏负担,多卧床休息,少做运动,并最好及时上医院接受医生指导”。生活中,很多感冒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重视,以为自己吃点感冒药就行了;有的人更是全然不当回事,甚至参加剧烈体育运动。于是,猝死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气温忽冷忽热时,这样的惨剧就更频繁。

现场急救知识亟待普及

据统计,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3~5人会发生心脏猝死。而大部分的猝死病人,只要在前期得到正确的急救,是完全可以脱离危险的。可惜从送到医院的这些死者来看,情况都并非如此。

以前面几名猝死病人为例,他们发病时,旁边都有亲友,只要在他们刚刚倒地时,立刻褪去患者上衣,对着患者暴露的左胸用拳头猛击3~5下,患者苏醒的可能性就有近40%,如果再进一步采取人工呼吸、压胸等更专业的急救法,患者恢复的可能性就更高。而实际上,被送来的猝死病人,往往都未经过任何急救。他们被发现后,亲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打急救电话,或者干脆吓得手足无措,浪费了最黄金的抢救时间。有的亲属虽然知道采取人工呼吸等,但往往因姿势不正确,也是枉费力气。

(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news2004/njnews/yiwei/userobjectlai222829.html)

自我检测

1.请说出食物中毒后应急处理办法的具体步骤。

2.请说出肠道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方法。

应急模拟

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你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