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美军驻扎芷江
芷江人民为美军营地驻扎提供了很多基础设施,美国街就是一个美国盟军的集中宿营地和办公所在地。当地居民姚本才参与了当时美国街的建设过程,他回忆道:
1943年冬天,邻居陈大伯邀我父亲去竹坪铺修房子,说是修建美国街。陈大伯和我父亲是锯匠(锯木板的师傅),他俩拉锯是合把的搭档,无论去哪锯木板,两人都一同去。
我外婆家就在竹坪铺,我要跟着去,父亲也同意了,他们做工,我就在外婆家玩。我们到了竹坪铺,那儿到处是忙碌的人。有的开屋场,有的抬木头,有的在竖屋,有的在锯木板。我听外公说,从320国道口修一道街,一直修到蜈蚣坡,那儿两边都要建房子。
父亲和陈大伯锯木板,力气大,又合手,每天锯的木板要比其他锯匠锯得多。我每天跟着父亲,他们在哪儿锯,我就在哪儿玩。后来熟悉了,我就到修房子的地方去看。修房子的木匠,有一个是我外公的老弟,他要我到那儿去玩,父亲也放心。
修建房屋,有美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修房子与我们不同,先修好房子的框架,跟着就钉木板,木板不是抽了公槽母公装进去的,而是一块叠一块地钉起来,板子与板子相叠的地方只有两寸多宽,外层内层都一样,只是外层要涂上一层黑色的漆。听大众们说,这是西式平房。我们刚到时,街两边只修了几栋房子,不到一个月,两边修好了十多栋房子了,还一直往蜈蚣坡方向延伸。
我记得,房子修好了一栋就有人搬运东西装在里面。除了正街,街后的地方也修起房子,每天都有汽车运货装进营房,听父亲说,是汽油、枪支弹药。
房屋修得快,只六个月的时间,通往蜈蚣坡的路两边全竖起了房子,一栋挨一栋。凡修好了的房子里都住了人或存放着东西,当地人称这条新街叫美国街。我去竹坪铺不到一年时间,除了修成了一条美国街,街两边的山坡上、田岭旁,到处还修有营房,听说竹坪铺要住上六千多美国人,驻扎的主要是美国的后勤部。当年,日夜车来车往,运输繁忙。尤其是美国街,是当年竹坪铺的繁华之地。
六十多年过去了,美国街也不存在了,但美国人帮助中国抗战,他们的奉献,至今还留在芷江人的心中。
约瑟夫当年就是驻扎在美国街。
我被派往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的美国顾问团总部。顾问团当时驻扎在湖南省的芷江(今芷江县,地理坐标为27°26′28.63″N,109°41′57.92″E),其成员都是参加过缅甸北部战争的老兵。我们乘着一架四个引擎的-54飞机飞越缅甸的驼峰抵达昆明,然后坐军用卡车到达总部。总部有接近二十个兵,七八个军官,分管我们底下两个旅的顾问队。在战时,升官几乎是惯例,但是我们的上司沃尔特··菲利普斯做将军的参谋长时军衔是上校,不久后去了珍珠港,战后被送回美国出席国会听证会,军衔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他是个好人,只是没找对位置。
我的臂章标记了我当时的身份,既属于美军顾问团总部,又是国民党新六军的成员。因为新六军军服中没有军官臂章,所以我为自己设计了这一枚,还制作了好多刺绣的臂章卖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