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祛风湿热药

丝 瓜 学名:Luffa cylindrica(L.)Roem.

RETINERVUS LUFFAE FRUCTUS Sigualuo

丝瓜络

别名:瓜络,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筋,丝瓜瓤,千层楼,丝瓜布。

◎《药性考》记载丝瓜络:“快痘,疏风行痰,下乳,消痈肿骤,解毒杀虫,便血痔漏。”

【科 属】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地理分布】全国各地均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成熟,内部干枯时采摘,搓去外皮以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

【药理作用】镇痛,镇静;抗炎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芹菜素等;皂苷类:丝瓜苷A-H,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通络。用于胸胁胀痛,四肢痹痛拘挛,乳汁不通。

本草药方

1.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丝瓜络、知母、牛膝、白芍、苍术、附子、防风、防己、老鹳草各8g,薏苡仁15g,木瓜、桂枝、麻黄、甘草、生姜各5g,全蝎(研磨成末,冲)、蜈蚣(研末,冲)各2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跌打损伤。

丝瓜络炭适量,冰片20g,赤小豆、焦栀子各60g,白酒、老姜、发面各100g。将栀子、赤小豆、丝瓜络炭共研磨成细粉,然后将冰片放入白酒内溶化,老姜打烂如泥,最后取发面与各味药和匀放锅内焙半熟(不可太干)柔软适度,乘热包患处6~8小时,取下后可出现紫色瘢痕。

3. 主治:中年男子乳房发痛症。

丝瓜络、白芍药、柴胡、郁金、枳壳、台乌药各10g,香附、川芎、陈皮、甘草、青皮各6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肿块用手按压较软并有触痛的感觉加三棱、莪术各10g。

药膳养生

丝瓜番茄豆腐羹

丝瓜150g,番茄100g,嫩豆腐400g,调料适量。丝瓜去皮,切成斜块,植物油烧熟后,下姜丝爆香,放入丝瓜块煸炒透。加少量水,推入豆腐,连用勺划散,加白糖、精盐调味煮沸,下番茄片再煮2分钟,加味精,点上小磨香油食用。清热解毒。适用于咳嗽咽痛等症。

丝瓜藤煲猪瘦肉

丝瓜藤(近根部者佳)2米,猪瘦肉60g。丝瓜藤洗净,猪肉切块,一齐放锅内煮汤,至肉熟,加盐调味。饮汤食肉,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通窍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以及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脑重头痛等症。

丝瓜莲子散

丝瓜、莲子各适量。2味烘干后研磨成末为散。每服36g,米酒送服,覆被取汗。通经下乳。适用于乳房胀痛,产后乳汁不通等症。

秦 艽 学名: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Qinjiao

秦 艽

别名:大艽,左宁根,左扭,西大艽,西秦艽,萝卡艽,辫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

◎《本草纲目》记载秦艽:“治胃热,虚劳发热。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

【科 属】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1.秦艽 海拔400~2400米的山区草地、溪旁两侧、路边坡地、灌丛中。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以及四川。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东北、山西也有出产。2.麻花秦艽 海拔2000~5000米的高山、溪边和草地多有生长。分布于甘肃、宁夏、湖北、青海、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四川、湖北等地为其主产区。3.粗茎秦艽 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为其主产区。4.小秦艽 海拔800~4500米的田埂、路旁、向阳山坡、河滩沙地及干旱草原等地多有生长。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以及四川等地。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以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的时候,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药理作用】镇痛;抗炎;抗过敏性休克;抗组胺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龙胆次碱,龙胆宁碱,秦艽碱丙;其他:糖类,挥发油,龙胆苦苷等。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止痹痛,祛风湿,清湿热,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筋脉拘挛,小儿疳积发热,骨蒸潮热。

本草药方

1. 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秦艽、地骨皮、当归各15g,银柴胡、青蒿各12g,鳖甲、人参叶各30g,红花10g,全蝎、三七各6g,蜈蚣2条。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掉药渣,两煎药液调兑均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阴虚内热型闭经。

秦艽、银柴胡、知母、赤芍、青蒿、牡丹皮、丹参各8g,炙甘草4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初期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恶寒。

生石膏30g,威灵仙、茯苓各15g,秦艽10g,麻黄3g。煎服法同1。每天2剂。

药膳养生

秦艽桂苓五加酒

秦艽、川芎、牛膝、肉桂、防风、独活、茯苓各30g,杜仲、丹参各60g,石斛、制附子、炮姜、麦冬(去心)、地骨皮各35g,薏苡仁30g,五加皮60g,大麻仁(炒)15g,酒2000毫升。上药碎细,酒浸净瓶中,春秋7天,夏季3天,冬季10天,去渣备用。每天空腹温饮2杯,每天3次。适用于腰膝虚冷,久坐湿地,风湿痹痛等症。

秦艽丹参酒

秦艽、川芎、牛膝、独活、地骨皮、杜仲、防风、丹参、赤茯苓、薏苡仁、大麻仁各30g,肉桂25g,石斛、干姜各20g,五加皮50g,制附子24g,麦冬25g,酒1500毫升。上药碎细,用白布袋,酒浸净瓶中,春夏5天,秋冬6天开封。每天空腹温饮15毫升,治愈为止。适用于小腹满,疼痛大便不通,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症。

粉防己 学名: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Fangji

防 己

别名:石蟾酥,长根金不换,粉防己,汉防己。

◎《本草纲目》记载防己:“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诸疥癣虫疮。”

【科 属】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汉防己)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山坡、灌木林中和旷野草丛多有野生。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台湾、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主产于浙江兰溪、衢县、武义、建德、金华,安徽安庆和徽州地区以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修去芦梢,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剖为2~4瓣,晒干。

【药理作用】抗炎;肌松;镇痛;解热;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断交感神经节传递;降血脂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防己诺林碱,汉防己甲素,门尼新碱,轮环藤酚碱,氧化防己碱,小檗胺,防己菲碱等;其他:酚类,黄酮苷,有机酸,挥发油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膀胱、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湿疹疮毒;高血压。

本草药方

1. 主治:带状疱疹。

防己、栀子各15g,赤小豆、白茅根、蒲公英各30g,郁金、黄芩、香附各12g,车前子10g,甘草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疱疹见于面部者加马齿苋30g;见于胸胁部者加柴胡10g;见于腰、腹部者加黄柏10g。

2. 主治:剧烈咳嗽,吐脓痰,喘急,胸痛。

防己、金银花、甘草、蒲公英、生石膏、知母、麦门冬、浙贝母、牛蒡子、瓜蒌、枳壳、薏苡仁各12g,桔梗30g,桑白皮22g。煎服法同1。每天2剂。

3. 主治:遗尿,小便涩。

防己、葵子、防风各50g。上3味,以水5升,煮取2.5升,分3服,散服亦佳。

4. 主治:脚气肿痛。

汉防己、木瓜、牛膝各15g,桂枝2.5g,枳壳5g。水煎服。

药膳养生

肺痈煎

防己8g,桔梗、浙贝母(研磨)、知母、瓜蒌仁(炒研)、枳壳(炒)、甘草、生黄芪各9g,当归10g,薏苡仁12g。每天1剂,煎3次,代茶饮。可治咳嗽吐脓痰,吐血、发烧,脉象洪数。

血栓性静脉炎调养方

防己、桃仁、川芎、丹参、陈皮、黄芩、连翘、红花、牛膝、泽泻、乳香、没药、浙贝母各10g,桑枝、鸡血藤、忍冬藤、益母草各30g,黄芪、茯苓各20g,甘草8g。每天1剂,煎3次,代茶饮。可治两下肢深部血栓性静脉炎。

莶 学名: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HERBA SIEGESBECKIAE Xixiancao

豨莶草

别名:粘强子,粘不扎,虾钳草,铜锺草,土伏虱,黄花草,猪冠麻叶,野芝麻,野向日葵。

◎《本草纲目》记载豨莶草:“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科 属】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地理分布】1.豨莶 野生于海拔100~2700米的山野、灌丛、荒草地及林下。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台湾、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秦岭及长江以南各地为其主产区。2.腺梗豨莶 生于海拔100~34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路旁或林中。分布于西南及吉林、河北、辽宁、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3.毛梗豨莶海拔200~1000米的山坡、草地、路旁及灌丛中多有生长。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等地。主产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各地。

【采收加工】大暑时采割,除去杂质,切段晒干。生用或酒蒸后再晒干用。

【药理作用】抗炎;扩张血管,降血压;调节免疫功能;抗血栓形成;抗早孕;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抗单纯疱疹病毒等。

【化学成分】1.豨莶 萜类:豨莶糖苷,豨莶精醇,异豨莶精醇B、异豨莶精醇C,豨莶萜内酯,豨莶萜醛内酯等;其他:3,7-二氧基槲皮苷,豆甾醇,豨莶糖苷,KNO3等。2.梗豨莶 萜类:腺梗豨莶萜二醇酸,腺梗豨莶萜四醇,腺梗豨莶萜三醇苷等;挥发油类:6-杜松烯,吉马烷D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通经络,祛风湿,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四肢麻痹,腰膝酸软,风疹湿疮,半身不遂。

本草药方

1. 主治:急性湿疹。

豨莶草15g,浮萍、土茯苓各30g,苏叶12g,薄荷10g,萆豨20g,水煎服,每天1剂。

2. 主治:疔毒走黄,呕吐腹痛,火毒归心。

豨莶草、麻黄、苍耳、菊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各9g。以上7药,用两份水,一份烧酒煎汤,去渣、热服,温覆出汗。

3. 主治:间日疟,或三日疟。

豨莶草2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2剂。

药膳养生

九制豨莶草药酒

豨莶草(九制)60g,防己90g,杜仲、伸筋草、当归、川牛膝、桑寄生、苍术、海风藤、陈皮、千年健、威灵仙、油松节、续断、熟地黄、防风、茜草、白术、秦艽、狗脊、木瓜各90g,地枫皮80g,玉竹130g,独活、乳香(醋制)、川芎、没药(醋制)各80g,麻黄20g,红花60g,肉桂60g,白酒适量。酒浸诸药7天后用。每服45毫升,每天2次温服。活血补肾,祛风除湿。适用于肝肾不足,骨痛膝软,腰酸腿痛,四肢麻痹,口眼歪斜,手足无力,语言謇涩等。

海州常山 学名:Clerodendrom trichotomum Thunb.

FOLIUM CLERODENDRI TRICHOTOMI Chouwutong

臭梧桐

别名:八角梧桐,楸叶常山,矮桐子,楸茶叶,百日红,臭牡丹,臭桐柴。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臭梧桐:“能宽筋活血,化痞消症。”“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肿久不愈者……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酒服。治臁疮……”

【科 属】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干燥嫩枝及叶。

【地理分布】野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等地。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6~10月采收,捆扎成束,晒干。

【药理作用】降血压;抗炎;镇痛;镇静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海州常山苦素A、海州常山苦素B,臭梧桐素A、臭梧桐素B,刺槐素-7-双葡萄糖醛酸苷等;其他:内消旋肌醇,生物碱,洋丁香酚苷等。

【性味归经】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通经络,祛风湿,平肝。用于四肢麻木,风湿痹证,半身不遂;湿疮,风疹;头痛眩晕,肝阳上亢。

本草药方

1. 主治:骨折。

臭梧桐、大麻草各等量。晒干碾碎成极细粉,混合备用。将药粉加适量酒精调成糊状贴敷患处。

2. 主治:骨折。

臭梧桐、野棉桃根皮、土茯苓藤叶各等量。晒干后研磨成极细粉末,加水调成糊状贴敷于骨折伤处。

3. 主治:手足癣合并皲裂。

臭梧桐、黄精、当归、白藓皮、豨莶草、苦参片、黄柏各9g,葎草15g。加水煎汤1300毫升,浸洗于患处。

4. 主治:半肢风

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1kg,用白蜜500g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15g。

5. 主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

臭梧桐15~50g,煎服;研粉每服5g,1日3次。

6. 主治:半边头痛。

川椒25g,臭梧桐叶100g。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

7. 主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

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500g,豨莶草(炒,磨末)400g。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20g。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100g,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10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

药膳养生

降压梧桐粉

臭梧桐研末,分包,每包为10g。每天1包,饭后服用,可分为2次,每次吞服半包。每疗程7天。有降压作用。

刺 桐 学名:Erythrna variegata L.var.orientalis(L.)Merr.

CORTEX ERYTHRINAE Haitongpi

海桐皮

别名:钉桐皮,鼓桐皮,丁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药。

◎《本草纲目》记载海桐皮:“去风杀虫。煎汤,洗赤目。”

【科 属】为豆科植物刺桐或乔木刺桐的树皮。

【地理分布】1.刺桐 野生或栽培为行道树。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地。2.乔木刺桐 山沟或草坡上多有野生。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剥取树皮,刮去灰垢,晒干。

【药理作用】镇静,镇痛;箭毒样作用;抗菌等。

【化学成分】氨基酸,刺桐灵碱,有机酸等。

【性味归经】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 通络止痛,祛风湿,杀虫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四肢拘挛;湿疹,疥癣。

本草药方

1.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海桐皮、羌活、当归、连翘、忍冬藤、防己、独活、薏苡仁、黄芩、防风、栀子、知母各15g,甘草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偏盛者。

海桐皮、防风、防己、当归、连翘、甘草、秦艽各12g,薏苡仁22g,滑石、苦参、忍冬藤各15g,半夏、黄芩各8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夹杂者。

海桐皮、当归、忍冬藤各15g,薏苡仁22g,防风、羌活、白术、甘草、连翘、附子、防风各12g,半夏8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海桐通络酒

海桐皮、五加皮、牛膝、防风、独活、杜仲、枳壳各80g,生地黄100g,白术40g,薏苡仁40g。上锉碎,用生绢袋2个,两份盛药,65度白酒150升。亦分两瓷器内浸,春夏6天,秋冬12天。每服1小杯,每天3次,夜1次。适用于湿痹,筋脉挛,手足痿,肢节疼痛,行走无力。

海桐皮浸酒

海桐皮、侧子(炮裂去皮脐)、独活、五加皮、杜仲(炙微黄)各120g,牛膝300g(去苗),薏苡仁240g,生地黄300g。上细锉和匀,生绢袋盛,用38度清酒30升浸,春夏7天,秋冬14天。每天1小杯,分次饮,常令有酒气。适用于风痰。

络 石 学名: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

CAULIS TRACHELOSPERMI Luoshiteng

络石藤

别名:红对叶肾,对叶路,石南藤,过墙风,石邦藤,骑墙虎,风藤,折骨草,文脚风,见水生,软筋藤。

◎《本草纲目》记载络石藤:“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

【科 属】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

【地理分布】野生于溪边、山野、林缘、路旁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岩石、墙壁上。分布于华东、西南、中南以及河北、台湾、陕西等地。主产于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山东、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末剪取藤茎,截成25~30厘米长,扎成小把,晒干。

【药理作用】抗痛风;抗菌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木樨草素,芹菜素等;木脂素类:络石糖苷,牛蒡子苷,罗汉松脂素苷等;吲哚生物碱类;山辣椒碱,伊波加因,老刺木碱,狗牙花素;三萜类:β-榄香树脂,β-榄香树脂乙酸酯,羽扇豆醇等;甾体类: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豆甾醇等;糖类:橡胶肌醇,加拿大麻糖等。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消肿,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喉痹,腰膝酸痛,跌扑损伤,痈肿。

本草药方

1.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络石藤28g,怀牛膝、鹿角霜各12g,续断、乌蛇、桂枝、苍术、乌头、胡卢巴、豨莶草、防己各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骨关节疾病,可伴有红肿或血尿。

络石藤、车前草、六一散、黄柏、苍术、没药各10g,蒲公英、忍冬藤、薏苡仁各30g,当归、蚕砂各1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伴血尿加小蓟、石韦、瞿麦各10g;病在上肢加威灵仙15g;病在下肢加牛膝15g;红肿者,外敷芙蓉叶、生大黄(1∶1)末,醋调。

药膳养生

络石藤黄酒

络石藤60g,川萆薢、仙茅各15g,骨碎补60g,当归身、大生地、狗脊、苡仁各30g,黄芪、白术、枸杞、玉竹、白芍、木瓜、山萸肉、牛膝、红花、川续断、杜仲各15g,绍兴黄酒6000毫升。上药碎,绢袋装,浸酒内封固,隔水加热半小时,静置数日饮用。每天饮2小杯,不可过服,所余药渣还可依法再浸1次。益血脉,补肝肾,祛风湿。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虚血弱,夹有风湿的疼痛,体倦身重,腰膝酸软等症。

雷公藤 学名: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RADIX TRIPERYGII Leigongteng

雷公藤

别名:红紫根,黄藤木,红药,黄藤草,红柴根,三棱花,黄蜡藤,水脑子根,山砒霜,菜虫药。

◎《中药药理与应用》记载雷公藤:“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

【科 属】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背阴多湿的山谷、山坡、溪边灌木丛中多有野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主产于福建、安徽、浙江、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挖取根部,抖净泥土,晒干,或去皮晒干。

【药理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生育;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萜类:雷公藤酮,雷公藤甲素,雷醇内酯,山海棠素甲醚,雷酚萜醇,雷酚萜,雷公藤内酯甲,萨拉子酸,雷藤三萜酸等;生物碱类:呋喃南蛇碱,雷公藤晋碱,雷藤素等;蒽醌类:1,8-二羟基-4-羟甲基蒽醌;木脂素类:紫丁香树脂酚;其他:葡萄糖,卫矛醇,鞣质等。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祛风湿,杀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麻风,风湿顽痹,湿疹,顽癣,疔疮肿毒。

本草药方

1.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防己、黄芪、当归、防风、钻地风、秦艽、威灵仙各12g,桂枝20g,独活、白术、制川乌、羌活各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热型,趾关节严重者,晨病症僵直。

雷公藤25g,青风藤15g,生地黄10g,秦艽、黄精、丹参各8g,忍冬藤、海风藤、牛膝各5g,白木耳、石斛各4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葛根、桂枝、麻黄、独活、羌活、乳香、川乌、姜黄、当归各9g,生地黄90g,防己、钻地风各15g,生地黄9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消肿止痛。

雷公藤200g,雪上一支蒿、马钱子各300g,生草乌、生川乌、肉桂、干姜、细辛、土元各100g,冰片30g。共装瓶内,加入75%的酒精10kg,密封浸泡备用。外用,忌内服。

药膳养生

雷公藤红枣饮

雷公藤(根及茎)10g,红枣20枚,蜂蜜20g。将采挖的雷公藤去皮,连根及茎洗净,晒干切成片或碎末,放入砂锅,加水足量,小火煮沸,红枣,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2次浓煎滤汁,用洁净纱布再过滤,取汁放入容器,兑入蜂蜜,拌匀即成。每天2次分服,红枣可一并嚼食,每天1剂,10天为1疗程。解毒抗癌,通络止痛。

牛儿苗或老鹳草 学名: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HERBA ERODII HERBA GERANII Laoguancao

老鹳草

别名: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五齿耙,老鸹嘴,鹌子嘴。

◎《药性考》记载老鹳草:“去风,疏经活血,筋健络通。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

【科 属】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的苗、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地理分布】1.牛儿苗 草地、山坡、田埂、村庄住宅附近及路边多有野生。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及西藏、云南西部等地,主产于天津、河北、山东等地。以河北、山东产量较大。此外,河南、陕西、吉林、辽宁、山西、黑龙江、新疆等地也出产。2.老鹳草 野生于平原路边、山坡草地和树林下。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地区以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于云南、四川、湖北等地。3.野老鹳草 分布于江苏、河南、江西、浙江、云南丽江、四川盐源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将成熟的时候,割取地上部分或者将全株拔起,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

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抗肝损伤;抗炎;止咳;抗突变;抗氧化等。

【化学成分】有机酸类:没食子酸等;黄酮类:槲皮素等;鞣质;老鹤草素等;挥发油类:香茅醇,牻牛儿醇等;其他:嘌呤,甜菜碱,精氨酸等。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通经络,祛风湿,止泻痢。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泄泻痢疾,筋骨酸痛。

本草药方

1. 主治:慢性乳腺增生,为肝郁痰凝型。

老鹳草、八月札各28g,白芍、柴胡、茯苓各20g,黄药子、香附各15g,青皮、山慈姑各12g,全蝎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脱出型。

老鹳草3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3. 主治:风湿阻络,跌打损伤等症。功能祛风通络。

老鹳草50g,白酒500毫升。将老鹳草洗净,晾干,放入盛酒的瓶中浸泡,密封存放2周后,即可开封备用。每天可饮2次,每次1小盅。

药膳养生

舒筋活血酒

老鹳草150g,红花、当归、赤芍各50g,桂枝、牛膝各65g,白糖1500g,白酒4000g。将上述各药共同捣成粗粒,置酒坛内,倒入65度白酒,及白糖,密封浸泡,每天晃动1次,2周后开封,过滤去药渣,装瓶备用。每天3次,每次15毫升,温服。舒筋健骨,活血通经。对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风寒麻木,腰膝不利等症有疗效。

穿龙薯蓣 学名:Dioscorea nipponica Mak.

RHIZOMA DIOSCOREAE NIPPONICAE Chuanshanlong

穿山龙

别名:穿龙骨,穿地龙,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黄姜,土山薯、竹根薯,串山龙,过山龙。

◎《东北药用植物志》记载穿山龙:“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

【科 属】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

【地理分布】海拔300~2000米的林边、山坡、河谷两侧或灌木丛中多有野生,山脊路旁、沟边也有。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新疆)及河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春两季采挖,去掉外皮及须根,切段,晒干或烘干。

【药理作用】平喘,镇咳,祛痰;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

【化学成分】皂苷类: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等。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清肺化痰,活血通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腿疼痛;胸痹,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痰热咳喘。

本草药方

1. 主治:肩周炎,肩痛掣引背痛。

穿山龙20g,防风、黑豆、牛膝、葛根、五加皮、甘草各15g,附子10g,全蝎3条。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调兑均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冻疮未溃破。

穿山龙500g。加水煎,去渣,浓缩成膏,涂于患处,每天3次。

3. 主治:产后感受风寒,体虚畏寒,周身疼痛。

穿山龙15g,当归、威灵仙各8g,独活、羌活、川芎、防风各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寒湿型腰痛,滋补祛风。

穿山龙75g,川草乌20g,威灵仙15g。将上药加水500毫升,煮成250毫升。渣再加水250毫升,煮成125毫升,将先后煮好的药水放入煲内,再加小公鸡1只去肠杂,同煮熟,临食时加酒适量(五加皮酒或当归酒更好)。吃肉喝汤,分2次服完。

药膳养生

穿山龙药酒

穿山龙200g,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中,加50度粮食酒1升浸泡,密封,15天后开启,滤过,8小时再过滤,装瓶备用。每天2次,每次服30毫升。舒筋、活血、止痛。对于跌打损伤、扭腰岔气、风湿痹痛等症有疗效。

风湿骨痛药酒

穿山龙、威灵仙、槲寄生、防己、独活、茜草、羌活各500g,制马钱子、麻黄、白糖各100g。上药共泡65度白酒2.5升内,泡1周。每次温服15毫升,每天3次。散风,祛湿。对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关节疼痛等症有疗效。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