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命运的是选择而非机遇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有3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同意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第一个人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第二个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第三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3年过后,第一个人率先冲出监狱,嘴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第二个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第三个人,他紧紧地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决定命运的是选择,而非机会。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所做出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抉择,将不仅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更会影响以后长久的生活。这就是人生博弈的法则。
那么,何谓选择?选择可以看做一个判断和舍弃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中找到最理想的一个,判断标准是效用(机会效益减掉机会成本)最大。
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小至买衣服、吃东西,大至企业经营战略的设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比较好的。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呢?
明智的选择,需要清楚正确地计算成本和收益、评估风险,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5个步骤来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第一,列出我们所有可能的选择。
第二,尽可能列出每个选择的可见后果。
第三,尽量评估每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机会。
第四,试想一下自己对每种结果的渴望或恐惧程度。
第五,把所有的因素结合到一起做出合理的选择。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做选择,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计算成本和收益,看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最后才是策略选择。
生活中的霍布森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所有人买我的马或者租我的马,价格绝对便宜,并且你们可以随便挑选。”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
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着有限的选择,无论买马人如何思考、评估与甄别,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匹劣马。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霍布森选择是一个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
“霍布森选择”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虽然从理论上说我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但因某些限制的存在,减少了我们选择的范围,甚至只允许我们有一种选择。所谓的“自由选择”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和约束,这使得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他毕业后可以工作,可以攻读研究生,可以出国留学,甚至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是,真实的选择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英语基础差,通过考研英语分数线的可能性很低,这无疑又使读研成为了弃选项;因为囊中羞涩,出国留学的选择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家里强烈反对他做自由职业者,于是必须得放弃这种选择……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给选择套上的枷锁,因此他必须在毕业后找寻一份正式的工作。
现代商品经济下,生产资料日益丰富,走进超市面对各种品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会使人有点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个,很担心自己会选择了质量差的产品。谁能保证自己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呢?而如果只有一种商品可供选择,人们对该商品的认知已经很清晰,不再有这些担心,人们至少可以选择买或不买。此外,如果只有一种选择,也可节省选择的机会成本。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总是令人身心愉悦。因此,我们理应利用自己的智慧之眼,洞悉霍布森选择,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路上,开始时是孙子骑在驴背上,爷爷在地上牵着毛驴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听到人们的指责后,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调换位置后的爷孙俩,又听到有人指责,说老人虐待孩子。于是爷孙两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从驴背上下来了,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可这样一来,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
每个人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在经济生活中也是如此。面对一件相同的商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做选择是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比如人们选择一项投资,总是选择投入最少、收益最大的。有人做出选择是从物品的使用价值角度来实现的,例如人们在沙漠中对水的珍视就比其他物品要高。还有人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来做出选择,如有人喜欢集邮,花费千金也要集齐一套完整的邮票。但是,非得要说谁做出的决策或者选择是最优的,恐怕谁也不能说服谁。
因此,最佳选择是对自己而言,而非对他人而言。在别人看来并非是最佳选择,但对自己而言是最佳选择,这就够了。比如,小李和小黄都拥有100万元资本准备投资,小李对塑料颇有研究,小黄对装潢设计十分在行。对于他们而言,如果小李将资本投入装潢设计行业,小黄将资本投入塑料业,恐怕对他们来说都不是最佳选择。
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追求最佳选择,但是自己却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不知道什么才是最佳选择。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选择时,认真思考之后并不一定能做出最佳选择,在短时间内做出来的往往只能是现存的最佳选择。
蔡戈尼效应:撞到南墙就拐弯
在现实中遭遇拍卖陷阱时,很多理性的人会选择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一旦意识到继续比赛将会让自己骑虎难下时,也会在叫价过程中及时回头。但不理性的人则会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据报载,河南有一位文学青年,高考落榜之后便夜以继日地搞起诗歌创作来。他一篇篇地投稿,又一篇篇地被退回。他一气之下跑到新疆去发掘灵感,可是跑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他万念俱灰,饿了五天五夜,步履艰难地回到家里,因为无脸见人服了毒药,被抢救过来之后不但受到亲人们的责怪,父母亲还发誓以后再不认他。他沉痛地说:“一个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而文学又给了我更多的不幸。”这位青年不能说他没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甚至他还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毅力,但为什么落到了这般田地?
我们在为这位文学青年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得到一些博弈论上的启示:人生有时需要半途而废,我们应学会撞到南墙就转弯。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举步维艰时,所要做的或许并不是坚持到底,一条路跑到黑,而是停下来观察一下,想一想,问一问自己选择的这个方向对不对?是不是已经到了应该放弃的时候?
很多人都曾做过这样的游戏,在纸上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之后再看它一眼,人们就会有一种冲动要把这个圆完成。这就是“趋合心理”,是促使人们完成一件事的内驱力之一。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心理学家蔡戈尼曾于1927年做了一个实验。她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并不十分困难的数学题。让甲组一直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乙组记忆成绩明显优于甲组。这是因为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全神贯注,一旦解开了就会松懈下来,因而很快忘记。而对解不开或尚未解开的问题,则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它,因而一直在脑海中徘徊,久久无法忘记。
这种心态叫“蔡戈尼效应”。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种动机因未得到满足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在博弈中,这种心态对我们的成功不利,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文学青年一样,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但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因为他们没有选对努力的方向,只是一味为了“趋合”而做无用功。
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学会把脱缰之马般的完成驱动力抑制住。依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如果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就勇敢地放弃。我们可以先从小事来训练自己,比如看一本书的时候,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们便可以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有一个教授在授课之前,给大家出了一道有趣的思考题:“很远的地方发现了金矿,为了得到黄金,人们蜂拥而去,可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你们会怎么办?”
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说游过去,有的说绕道走,但教授却笑而不语。
良久,教授才严肃认真地说:“为什么非要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做营运,接送那些淘金的人?这样照样可以发财致富。”
所有人一时语塞。教授接着说:“人们为了发财,即使票价再贵,也会心甘情愿买票上船,因为前面就是诱人的金矿。”
大家茅塞顿开。是啊,为什么不能修正一下致富的手段和方式?
目标都是追逐财富,为了能实现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若在某个圈子长期出不了成绩,不如改行做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抛弃虚荣心,哪怕降低一个档次,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知道从地球发射一个卫星到太空的预定轨道。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卫星只有3%的时间是在完全正确的航行轨道上,没有丝毫偏移,而其余的时间一直都修正。
工作中,我们要想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随时检查自己的方向是否有偏差,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纠正偏差,督促并鞭策自己走好下一步。
及时止损出局
对于拍卖陷阱,炒股的朋友更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被套的经历,其原因就在于最初的“不甘心”。如果在股票发生亏损后能够及时止损,就可以把损失降到较低的程度。而越是犹豫不决,旷日持久,就会陷得越深,就更不愿做壮士断臂之举,导致难以自拔。
老李算是一个老股民了,从1996年就开始入市,但是直到2007年的大牛市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之前一直没有止损意识,更别说采取止损策略了。
每次,老李眼看着自己的血汗钱在股市一天天地缩水,心里就会越来越焦急,市场上的利空传闻也越来越令人信心崩溃,老李每天都在绝望中度日如年。最终,老李决定斩掉这痛苦之源,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于是在跌得最急的一天,老李将持有的股票快刀斩乱麻砍了个精光。老李本以为可以就此清静了,可谁知行情好像偏要跟他过不去,等他刚杀出重围,股票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反转向上。这时老李只能安慰自己说这不过是下跌途中的一个小反弹罢了。但是接下来的走势好像只是一个上升浪的开始,老李每天都在承受涨势的折磨。终于,在行情突破某个阻力位的时候,老李实在抵抗不了入场的诱惑而不顾一切地扑入股市。悲剧再次上演,老李不幸追到了一个顶点,股价开始了新的下跌浪。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老李决定这次被套后绝不止损出场,但最终的结局却是血本无归。股市上像老李这样不懂得止损策略的股民比比皆是。
如果这些股民了解拍卖陷阱的博弈知识,在面对亏损时,或许会采取另外一种策略。拍卖陷阱告诉我们,当我们进行了一项不理性的活动后,应该忘记已经发生的行为和支付的成本,只要考虑这项活动之后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再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进行投资时,把目光投向前方,审时度势,如果发现这项投资并不能赢利,应该及早停止,不要惋惜已投下去的各项成本——精力、时间、金钱……
那么,我们该如何止损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止损方法。
1.初始止损法
在买进股票前预先设定止损位置,比如说在买入价下方的3%或5%处,一旦股价有效跌破该止损位置,则立即离场。
2.保本止损法
一旦买入股票后股价迅速上升,则应立即调整初始止损价格,将止损价格上移至保本价格(买入价+双向交易费用)。
3.时间周期止损法
我们在买入股票前,要对买入股票设定持有时间,如1天、3天、一星期、两星期,等等。如果买入后持有时间已经到设定期限,但股价没有发生预期走势,同时也没有到达设定的止损位置,这时,千万不要转换持股的“时间周期”,应立即离场。
4.突发事件止损法
如果所买入股票发生重大事件,以致买入理由消失,则应止损离场,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当发现自己的决定和市场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所做出的决定错误时,我们一定要有认赔服输的智慧,在第一时间及时止损,以避免造成更大的错误。
降低选择的机会成本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困惑:两箱苹果,一箱又大又鲜,另一箱由于放得久了,有一些已经变质了。先吃哪箱呢?
最典型的吃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从烂的吃起,把烂的部分削掉。这种吃法的结局往往是要吃很长一段时间的烂苹果,因为等人们把面前的烂苹果吃完的时候,原本好端端的苹果又放烂了。第二种是先从最好的吃起,吃完再吃次好的。这种吃法往往不可能把全部的苹果都吃掉,因为吃到最后,烂苹果实在是烂得没法吃了,就都给扔了,形成了一定的浪费。但好处是毕竟吃到了好苹果,享受到了好苹果的好滋味。这道题当时在于测试回答者是乐观的人还是悲观的人。按照当时的测试点,前一种吃法的人是悲观的人,后一种吃法的人是乐观的人。
通常喜欢第一种吃法的人,觉得第二种吃法容易造成浪费。喜欢第二种吃法的人,觉得享受好苹果的味道更要紧,扔掉几个烂苹果不算什么。
两种吃法,各有各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先吃哪个苹果,对个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先吃哪个苹果的选择背后,却别有一番深意,而博弈上的理性人更愿意采取第二种吃法。吃苹果不同于吃饭,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品尝其味道,吸收其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先吃好的比较理性。用博弈的语言来说,这种吃法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少一些。
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人,因为对工作认识不深,迷茫中选择了一个职业,并在已经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两年后才意识到,这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他在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变成了他的机会成本。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职场发展犹如登山一样,一旦发现登上山顶所看到的风景并非自己所想,面临的选择就有两种:要么退下来,换一座山;要么坐在山顶等傍晚时的美景。显然,在山路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
如何保证自己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正确的?博弈家给出的答案是理性。理性选择就是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的最大需求。
但是,理性选择是有前提的:第一,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第二,要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第三,人是理性的,相信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结果。第四,人是感性的,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选择的内容决定选择的结果,选择决定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的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我们的今天是昨天决定的,我们的明天将由今天来决定。
丢卒保车,以小损失救“局”
人们常将弈棋之道用在生活之中,在出现困难、遇到窘境时采取“丢卒保车”的策略,也就是说,牺牲或暂时放弃次要的,以保全和留存重要的。
美国通用汽车没能在2009年底之前为旗下萨博汽车找到买家,打算终结这一品牌。为走出破产阴影,通用汽车采取“丢卒保车”策略,放弃萨博、土星等品牌,集中力量打造雪佛兰等核心品牌。
终结萨博品牌“虽然艰难,但有必要”。何者为卒?萨博、土星、悍马和庞蒂克。何者为车?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和GMC(一款专业豪华型商务旅行车)四大核心品牌。通用汽车打算集中力量为核心品牌及车型“投入更多设计资源和营销资源”。
通用汽车1990年至2000年斥资7.25亿美元,分两次收购这一瑞典企业。然而所获结果是,萨博汽车过去将近20年间几乎年年亏损。
萨博汽车2008年在全球范围售出93295辆,占通用汽车全球销量大约1.1%,净亏损30亿瑞典克朗,当时折合大约3.41亿美元。
业界认为,新车型平均生命周期为5年至6年。然而,萨博最近一次更新车型是在8年前,即2001年推出萨博9-3型汽车;另一款旗舰车型萨博9-5型汽车更新于1997年。
乔丹为什么不自己修草坪
迈克尔·乔丹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是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全国篮球协会,也指该协会主办的赛事。)中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乔丹会亲自修剪自家的草坪吗?这里排除他某天心血来潮想要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之类的意外情况。
我们假设乔丹能用3小时修剪完草坪。与他相比,住在隔壁的小伙子杰尼弗能用4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这样看来,乔丹在修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干完这些活。那么,乔丹就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我们接着看。
乔丹在这同样的3小时中,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00万美元。而在这同样的4小时中,杰尼弗可以在麦当劳工作赚40美元。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200万美元,而杰尼弗的机会成本是40美元。杰尼弗在修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因为他的机会成本低。比较之下,乔丹不应该修剪草坪,而应去拍广告,雇用杰尼弗修剪草坪。只要他支付给杰尼弗的钱高于40美元而低于200万美元,双方的状况都会更好。
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在与别人的合作和竞争中都应该坚持比较优势,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对自己来说更大的效用收益。
“对不起,这个星期的家政服务都订满了,你挑个别的日子吧。”1月7日上午,在滨河路中段一家家政公司,负责接待的王女士忙着向客户解释。临近春节,许多家政公司的家政服务都非常火爆,市民想在周末预约,更是难上加难。
王女士说:“由于其中绝大部分客户都预约周末进行家政服务,再加上一部分服务人员提前返乡,所以直到除夕前的周末基本上都安排满了。在客户预约时,如果平时家中有人,我们都会和客户商量安排在其他时间。”
每年年底家政服务就开始升温了,部分市民还特别要求由两名至四名家政服务人员去家里彻底打扫。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自己打扫卫生了呢?
一些市民平时很忙,没时间打扫卫生。春节快到了,为了让家里干干净净,她便来家政公司预约周末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觉得相对于专业的家政员工来说,自己做家政既费时又费力,还不如花钱请人去做。
家住上海长宁区的女工李某下岗后,从事家政工作。每天早上六时到一户外籍人士家做西餐早点,再做点琐碎事情;下午到一对白领夫妇的寓所做三小时保洁工作;傍晚五时至七时到另一户家庭做晚餐。一个月收入约一千四百元人民币。
在上海,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家庭不愿意把有价值的时间花费在做家务上,雇用保姆变得越来越普遍。据报道,上海约有90万户家庭雇用保姆,其中至少有10万个家庭有两个以上的保姆。
比较优势的思想虽然深入人心,但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曾有人建议林肯从英国那里购买便宜的铁轨去建成横跨大陆的铁路,林肯却回答说:“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从英国购买铁轨,我们得到铁轨,他们得到钱,如果我们自己制造铁轨,我们得到我们的铁轨,并且我们得到我们的钱。”林肯的回答看似无懈可击,只不过从贸易的角度来说,并没有运用比较优势为美国谋得最大的利益。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齐国有一个人家的女儿到了待嫁的年龄,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
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的意见:“你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以启齿,不便明说,就以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
父母感到奇怪,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其实,对于“齐女”来说,东家、西家都具有吸引力,但这只是个笑话,在生活中我们只能选择一家。
选择了鱼就没有熊掌,在人生命运面前,永远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应该权衡利弊得失,争取达到最优选择。但是,如果选择的时间过长,我们可能会错过选择的机会,这样便得不偿失了。
经济学家正在房间里埋头做自己的学问。
这时,一个中意他的女子大胆地敲开了他的房门:“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经济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经济学家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一一列举出来比较,可是发现好坏均等,这让他不知该如何抉择。
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迟迟无法做决定。
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经济学家想:“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经济学家来到女子的家中,对女子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我已经决定娶她为妻。”
老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她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大千世界中,我们选择对象,也被对象选择。我们在人生博弈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与被选择。生命如一条河不断地往前流动,谁也不会为谁停留,一旦错过了岸上的风景,就再也没有重新回头的机会。而等待在前面的将依然是令我们更加无奈的选择与被选择。做出理性的选择,缩短选择的时间,这样在选择的过程中就会少一些后悔。
每当人生处于一个三岔路的交点时,我们一般总是先停顿一下,想着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抑或是一如既往地继续向前。路走错了可以返回重来,可是人生道路上选择,一切都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不同。
选择往往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有把握地将机会风险降到最小,那么,我们只能将面对机会的心理成本适当调低一些。认准了就去追求,看准了就去做。不要犹豫,不求全部拥有,但求无怨无悔。当然,做出选择之前,全面的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毕竟,我们在人生命运面前,永远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有一个古老的命题:当你的母亲、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众说纷纭。这一次,一位农民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洪水冲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当有人问农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都找不到了。”
生活博弈中总是充满了选择。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决定如何使用我们有限的时间或收入。当我们决定是否购买汽车,或是否上大学时,在每一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做出一个选择需要放弃多少其他的机会。有时必须做出选择,但也会因此丧失许多既得利益。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布里丹毛驴效应
法国人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都会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头毛驴。
这天,送草的农民觉得布里丹每天都买自己的草料,应该给他一点回报。于是,农民多送给布里丹一堆草料。布里丹非常高兴,他没有多想,就将两堆草料都放在小毛驴身边。
这下子,小毛驴可为难了。它站在两堆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草料之间,不知所措。小毛驴胃口有限,它只能吃掉一堆草料。虽然它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草料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小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最后在无所适从中竟活活饿死。
选择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小毛驴的故事也许有所夸张,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种种抉择,且我们人人都希望得到最佳的选择。于是,我们在选择前总会反复权衡利弊,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手段来做出决定,结果就会出现举棋不定的局面。而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不会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反复思考。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可能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布里丹毛驴效应”是抉择时的大忌,在面对两堆“草料”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博弈的手段。
面对两堆草料时,小毛驴需要做的就是判断出草料孰优孰劣。如果两堆草料相差无几,那么小毛驴的抉择应该更容易。因为它必须认识到自己只能消耗掉一堆草料,剩下的那堆再诱人,也产生不了太多的效用。所以,以博弈的理性来抉择,小毛驴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它只需要随便吃掉一堆草料即可。满足了自身的需求,才是小毛驴的幸福所在。
博弈并不是只有博弈家们才能掌握的知识,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运用博弈来进行选择、取舍,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为了生活,为了满足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不得不在越来越多的目标中进行权衡取舍,做出抉择。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也喜爱的东西。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需求的决策。
比如,一个学生他必须决定如何配置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打游戏。
这个时候,他应该如何抉择,就需要用博弈来分析。如果他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他可能会获得不错的成绩,这样毕业会更轻松,以后找工作会更容易,不过他必须放弃游戏时间;而如果他把时间花在游戏上,他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不过学业会受到影响。
于是,学生就得充分考虑到两者的轻重。收益是他需要考虑的重点,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其成本固定,获得的收益最大是其选择的关键。学习能够换来未来更好的发展,而游戏可以带来一时的愉悦。两相比较,学生就会做出自己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