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再谈其他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并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

——19世纪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


19世纪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说:“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

我要说:“中国企业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世界一流的管理方法,而是基础管理。”

2007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首次出版了我的《打好基础再谈其他的》,出版后的两年内,我仅收到10封读者邮件。这表明,这本书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反响,到2010年时,我在全国各地的书店里已看不到这本书了。

奇怪的是,2013~2014年,我意外地收到了78封读者来信,数量远远超过此书刚出版后的两年。来信大都告诉我,他们近期在某图书馆或某朋友处看到《打好基础再谈其他的》,看过一遍后感同身受,很受启发,想买一本,可是无论书店、出版社还是网上都已脱销,想向我买一本,让我尽管往高处猛开价,多贵都行。

武汉大道物流公司董事长梅海涛先生向我要50本,中国企业500强管理专家俱乐部董事长姜赞先生希望得到500本,我没有那么多,于是,我把家里剩余的9本全部免费寄赠给了来信读者。意外!一般中国出版物都是热销两年,之后开始冷却,六七年后基本被市场遗忘和淘汰。而我这本《打好基础再谈其他的》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刚出版的两年是冷销,到第七八年时突然“火”了起来,怪!

其实,认真想一下,也没什么奇怪的,出版物问世后遇冷,10年或50年后又突然走红的现象在欧美屡见不鲜,一种思想和观念并不是一问世马上就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越是正确的思想,在其问世初期越难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然而,中国在巨变,中国人的思想在巨变,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思想也在变,过去接受的东西现在开始反对了,过去反对的东西现在开始接受了。

在李红霞女士的建议下,我决定再版《打好基础再谈其他的》。

中国企业核心败因何在?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它的软肋究竟何在?如果这个问题寻找不到答案,那么,对中国企业的所有研究也就失去了全部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曾经问过很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著名企业研究专家学者,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有人说是战略规划错误,有人说是市场营销滞后,有人说是重大项目决策失误,有人说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询问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回答,每个人都能找出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观点的绝对正确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就是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对于中国企业也一样,在众多的问题中存在一个主要弊端,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这个主要弊端,集中精力来解决它,那么,中国企业就能够得到振兴。那么,这个主要弊端到底是什么呢?

我离开外资企业进入国内本土企业之后,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与外资企业相比,国内本土企业每天发生的所有问题都是基础性问题,都是由于基础管理薄弱所导致的。很多在外企已成定式、早已取得一致共识、成为固定程序的问题,在国内本土企业仍然必须经过激烈的争论和交锋才能形成定论。而所有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基础管理的严重薄弱。当我在全国各地讲课、进行管理咨询时,与各地企业界朋友及管理专家进行“中国企业问题探讨”时,我发现,每个人的感受都与我的完全一致,有的人甚至有着比我更惨痛的经历和更极端的看法。

中国有句俗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西方企业发展靠的是一种内部强劲的管理力,而中国企业在生存期阶段依靠的是某个良好的市场机遇、国家的某一项优惠政策、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某个漏洞,一旦创业成功机遇过去,内部管理体系的薄弱就会暴露出来,失去了持续发展动力,于是,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企业便纷纷夭折倒闭,极少有企业能够跨越成长期进入成熟期,这就是中国企业“地动山摇”的根本原因。

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基本观点是“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化、标准化、规则化、程序化管理方式去替代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泰勒认为,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是看不到的。补救措施不在于寻求某些非凡人才,而在于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泰勒认为,一套固定的科学管理模式比寻找一两个顶尖人才更重要。

泰勒主张企业必须实现全方位标准化——生产作业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工艺技术标准化、文件标准化、工具及工装夹具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事实上,这是从工业革命开始产生的经验主义管理向科学管理跨越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总的说来,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贡献。”

泰勒革命是人类工业发展的最伟大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泰勒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史的第一伟人。

泰勒主义管理就是一种基础管理,要求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控制化、科层化、等级化、理性化,它的基本取向是“小”,而不是“大”;是“细”,而不是“宽”,它要求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拒绝浮躁张狂,要求把细小的事情做好。柳传志说,“撒上一把土,夯实,再撒上一把土,再夯实”,这就是泰勒主义的本质精神。

泰勒主义在北美获得巨大成功后,迅速被推广到欧洲、日本和全世界,给工商企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果把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全部内容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那就是“建立规则,并100%执行规则,而不是99%”。

当代中国企业正处在从经验管理阶段向科学管理阶段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国企业所要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仍然是100年前欧洲和美国企业正在解决的问题。必须承认,中国企业比欧美企业整整落后100年,中国企业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基础性问题,泰勒主义所要求解决的所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企业都还没有解决。对于欧美企业已经过时了的泰勒主义,在中国企业才刚刚时兴起来。

当下很多“管理顾问公司”,拚命向企业推销一些所谓“世界一流管理方法”,如QCO80000、ICTI体系、HACCP体系、TL9000体系、美国COSO内控标准、零缺陷管理方法、ISO17025体系、SPC 管理战略、QCC、OHSA1800、ERP、六西格玛、ISO13485等。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却发现,运用之后整体运营反而不如从前。

事实上,当下中国大部分管理顾问公司都是“空虚飘浮型”,少有“扎实基础型”,大部分“顾问讲师”并不具备企业实际经验,具有泰勒一样特质的顾问师更是寥寥无几。我听过很多“大师”的讲课,有台湾讲师、大陆讲师、欧美讲师,讲起课来诙谐幽默、旁征博引、嬉笑怒骂,听完后却发现并没有得到一种回去后马上就能运用的方法,不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大部分忙着为企业解决“做不大”问题的管理顾问公司,自己却长年“做不大”,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管理顾问公司”倒闭破产,而倒闭破产的原因跟它们所去辅导的那些企业完全一样。它们每天给病人治病,却永远治不好自己的病,基础管理不牢也是这些管理顾问公司夭折的原因。

有诗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此诗是当下一般中国管理顾问公司和企业家的性格写照,我们民族有一种浮躁倾向,在企业家身上更为突出,这种浮躁性格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本土企业不断上演的“大败局”,而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击浮躁,从国人最致命的浮躁性格入手,建立起“打好基础”的全新的中国企业发展观念,让所有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从中得到一种启发和收益。

作为一名学者型的职业经理人,满脑子的“黑格尔”和“文艺复兴”,站在历史的鸿沟边上看着中国企业一幕幕“大败局”,我心中除了有一种沧桑感之外,更有一种深深的伤痛和历史责任感。于是,我就同一个问题再次提起笔,怀着“民族企业思想家”的神圣使命感,去阻止本土企业的“大败局”,从思想上去扶植中国企业,为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寻求出一条“打好基础”的思想之路!

2015年5月20日于深圳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