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摩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个忠告 只做有把握的事情

若是你没有把握能够比市场先生更清楚地衡量企业的价值,你最好不要跟他玩这样的游戏,就像是打牌一样,若是你没有办法在30分钟内看出谁是笨蛋,那么那个笨蛋很可能就是你!

巴菲特说:“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任何情况都不会驱使我作出在能力范围以外的投资决策。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有信心的范围内找到需要的,我们就不会扩大范围,我们只会等待。”

“股神”巴菲特始终坚持“生意不熟不做”的投资原则。他曾经说过:“我们的重点在于试图寻找到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未来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后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企业。”他始终只把目光投注在自己有把握的领域。

不难发现,巴菲特锁定持有的股票基本上都集中在金融、消费品、传媒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领域,而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剃须刀、富国银行所经营的无不都是每日所见的熟悉产品。巴菲特通常只投资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

巴菲特自觉远离那些自己能力所无法把握的投资品种,也就是说他从来不碰那些即使看上去有很高收益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企业。巴菲特对于网络公司投资的评价是,他并非网络股的专家。当时他认为自己看不清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所以他选择了放弃而不是追逐。就算后来互联网泡沫全盛之时,他也顶住了强大的外界质疑压力,保持冷静,按兵不动。结果是纳斯达克股指一落千丈,网络泡沫埋葬了一大批疯狂的投机者,而巴菲特却得以幸免。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这些都是“生意不熟不做”原则的集中体现。

巴菲特说:“我们没有涉足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足这个领域的能力。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巴菲特对分析科技公司并不在行。当股市处于对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狂热的时候,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被别人问是否会考虑投资于高科技公司。他回答:“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于他们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一百位、第一千位、第一万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搭档查理·芒格也认同巴菲特的这种观点。他说:“我们没有涉及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传统行业股票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而其他股票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他们只去那些他们了解的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而对于没有把握的领域,他们从来都是敬而远之。

巴菲特说:“如果我们的原理应用到科技股票上,也会有效,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我们损失了你的钱,我们会在下一年挣回来,并向你解释我们如何做到了这一点。我确信比尔·盖茨也在应用同样的原理。他理解科技的方式与我理解可口可乐公司与吉列公司的方式一样。所以,我们的原理对于任何高科技企业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我们本身不是能够把原理应用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人而已。如果我们在自己画的能力圈里找不到能够做的事,我们将会选择等待,而不是扩大我们的能力圈。”

巴菲特避开科技企业还有一个原因是,很难预测这些变化很快的高技术领域或新兴行业的未来发展。巴菲特说:“我可以理性地预期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谁能够准确预期十大网络公司未来25年里的现金流量呢?对于网络企业,我知道自己不太了解,一旦我们不能了解,我们就不会随便投资。显然,许多在高技术领域或新兴行业的公司,按百分比计算的成长性会比必然如此的公司要发展得快得多。但是,我宁愿得到一个可以确定会实现的好结果,也不愿意追求一个只是有可能会实现的伟大结果。”

事实上,巴菲特对科技股也不是抱着一味排斥的态度。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家,他不会因为企业的名称或是产品与高技术有关便将其排斥在考虑之外。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股票,他所考虑的核心都没有变化。1999年,巴菲特决定投资美国第一数据公司。当时整个业界都十分诧异于巴菲特的改变,以为他要大举进军科技股。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投资美国第一数据公司呢?是因为它符合巴菲特的投资标准。

第一数据公司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它提供信用卡支付处理及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系统服务。正努力在线上交易中推广使用信用卡支付,并一直和雅虎、戴尔等著名高技术公司有密切的业务往来。与当时其他正在亏本运营的网络公司不同的是,第一数据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的销售额与利润,这些是引起巴菲特兴趣的最大原因。

巴菲特一方面宣称自己对科技股不感兴趣,另一方面还是购买了科技公司的股票,这是否有矛盾呢?事实上这两方面并不矛盾,如果我们能将问题看得更为深入一些,就不难明白,巴菲特选择投资第一数据公司,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已具备了能长期维持竞争优势和盈利的能力,符合巴菲特的传统投资理念。

在巴菲特看来,能够发现并长期拥有一家好企业,比在华尔街上的短期套利行为更有价值。他绝不会为了能够在短期内通过捕捉或制造某种投资热点而获利。巴菲特所看重的,正是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和管理上的特点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一般说来,巴菲特对下列两种企业情有独钟:

第一,能够提供重复性服务的传播事业,也是企业必须利用的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工具。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它们都必须让消费者认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所以它们不得不花去高额的广告费以求能打开销路。所以,那些提供这类服务的行业势必从中获得高额的营业额及利润。

第二,能够提供一般大众与企业持续需要的重复消费的企业。巴菲特投资的《华盛顿邮报》、中国石油等,无疑都符合他的这一原则。

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巴菲特终于对网络信息这种新的事物认同了,实际上,他的认同不是对他一直坚守的投资理念的抛弃,而是一种创新的升华。

投资并不是一项神秘的事业,它散发出巨大魅力,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可是,在投资这个领域,成功的人永远少于失败的人。究其原因,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是靠着自己头脑中的想象与金钱打交道。巴菲特说:“若是你没有把握能够比市场先生更清楚地衡量企业的价值,你最好不要跟他玩这样的游戏,就像是打牌一样,若是你没有办法在30分钟内看出谁是笨蛋,那么那个笨蛋很可能就是你!”从巴菲特的投资行为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启发:在做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要仔细调研,在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之前,不要仓促作决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行动。

巴菲特曾用一段话来概括自己的投资原则:“投资能不能成功,并不在于你能够评估出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冒险投资那些你没有能力评估出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做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只会失败。投自己没有把握的公司股票,只会失败。”巴菲特始终坚持只做有把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