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阴阳就是养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从头到脚调阴阳

阴阳一失调,身体就生病。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病症,都是阴阳失调惹的祸。比如头晕目眩,总是感觉眼睛干干的、胀疼疲劳,动不动就长口疮,总是感觉胸闷、心口疼,等等,这些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只要将阴阳调和好了,这些病症自然就没有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样从头到脚通过平衡阴阳来调理各种病症。

头晕目眩很难受,弄清原因才能对症调养

很多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头晕晕的,眼前的东西好像在旋转,不敢走路,走一步好像就要摔倒,这时候人们就会说感觉头晕目眩的。这种头晕往往是一过性的,晕一下,很快又不晕了,所以很多人并不把这当回事,其实出现了这种症状,就表示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不及时解决,往往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头晕在中医里称为“眩晕”,其实“眩”和“晕”是两种不同的症状。总感觉眼前的东西在旋转,好像坐在船上或车上晃动一样,中医称为“如坐舟船”,称之为“眩”;如果只是感觉头晕晕的,就称之为“晕”。现实中因为这两种症状经常同时出现,人们很难区分,所以统称为“头晕目眩”。

肝风、痰湿、气血虚弱,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头晕目眩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从中医方面来讲,主要分虚和实两个方面。中医里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关于眩晕的论述:“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即引起眩晕的原因主要是肝风肝火、痰湿与身体、气血虚弱这三方面。

“无风不作眩”,这种眩晕主要是由肝风肝火引起的。如果肝火比较旺盛,或者肝肾不足的时候,阴液亏虚,不能制约肝阳,导致肝风内动,风邪上扰头目,中医说风胜则动,是说风有动摇不定的特点,人们就会感到头晕目眩,并伴随着头痛、脾气暴躁这些症状,而且眩晕症状一般比较严重。

“无痰不作眩”,这种眩晕是由痰湿瘀滞引起的。体内痰湿过重,影响了气血津液的流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瘀滞在头部,自然会感到头晕。只不过这种头晕不像“肝风”引起的头晕那么厉害,它总是让人感觉昏昏沉沉的,头脑不清楚,好像蒙了一层东西。

“无虚不作眩”常见于老年人和气血虚弱的人身上。身体虚弱了,各种毛病经常会找上门,头晕目眩也不例外,这种眩晕主要表现为头脑不清醒,尤其是一活动、劳累的时候就晕得厉害,这主要是因气血不足、肾亏引起的。中医认为,头是“清阳之腑”,就跟咱们的天空一样,必须是很轻灵的。重的东西往下走,轻的东西往上走。由于气血虚弱,清阳不能上升,而浊阴就不能下降,邪气占据清窍,大脑不能得到濡养,而产生眩晕。就像在自然界,太阳不出来,阴霾遮蔽天空,就会昏暗一片。

另外,临床上的眩晕还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主要是由不良的日常习惯和心理情绪引起的。

一种常见于比较年轻的人群。这一人群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长时间一个姿势盯着这些电子产品,时间长了颈椎局部的肌肉就会特别紧张,而且骨位会有一些错位,时间长了就会时不时感到头晕眼花、头脑不清楚。这种情况就要尽量避免久坐、久视等,每隔一小时,站起来喝点儿水、走动走动、看看远方,眩晕的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消失。而且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都会有一定影响,所以适时地从电子产品中摆脱出来,多运动,多亲近大自然,很多小毛病都会不药自愈。

另一种头晕症状常见于中年人之中。这些人总是觉得头晕,但检查了一圈以后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种情况西医经常会开一些抗抑郁、抗焦虑的药,吃完后效果很好。但有些人吃药后感觉很好,停吃后头晕又会加重,这可能跟心理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心态好了,症状就会减轻。

肝风用天麻,痰湿用薏米,对症调养才有效

弄清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盲目治疗、调养往往让情况越来越糟。针对肝风肝火过盛引起的头晕目眩,应以平肝息风为主,天麻是不错的选择。天麻又名“定风草”,性平味甘,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定惊、通络的功效,对治疗头晕目眩、手脚麻木效果明显。平时在炖汤的时候可以放入少量的天麻,能起到缓解头晕目眩的作用。但天麻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切记不可过量食用。另外,经常按一按太阳穴和太冲穴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天麻,又名“定风草”,性平味甘,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定惊、通络的功效,对治疗因肝风引起的头晕目眩、手脚麻木效果明显。

薏米,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利湿、除风湿的作用。

至于痰湿引起的眩晕,运动是很好的治疗缓解办法。身体内有痰湿就容易产生瘀堵,气血供应不上去就会头晕。跑步、打球等适当的运动能帮助把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痰湿没有了,瘀堵也就清除了。食疗的话,平时可以吃一些茯苓、薏米等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药膳,比如薏米茯苓粥。薏米性寒,配以茯苓就会比较平和,不会伤及脾胃;另外还可以加一些陈皮(鲜橘子皮更好),具有健胃化痰的功效。

由于身体虚弱引起的眩晕则应该从补气血,滋肝肾入手,平时可以吃一些归脾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的中成药;或者山药、龙眼肉、枸杞、芝麻、黑豆等养气血、补肝肾的食物,但见效比较慢,需要长期滋补。

Tips

中医古籍这样说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了眩晕与肝风内动关系密切。

《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论述了眩晕与虚的关系,髓海不足,不能濡养头目而出现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