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人人受惠:身边的“互联网+”
“互联网+”是个新的概念,而且极具中国特色,它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马化腾当时就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的资源和环境,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可见,“互联网+”加的就是传统行业。
2.3.1 新认识:不是替代,而是加上
“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关系不是减去,不是替代,而是加上,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基础和专业性,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在打造“互联网+”生态之前的关系不能完全被颠覆,更不能被淘汰。
马化腾经常用电能来比喻互联网+,他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是带来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电能,它不只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与各个行业结合就能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因此,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是谁淘汰了谁,而是谁和谁连接在了一起,谁和谁的优势叠加在了一起。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相互之间在很多方面都是不能替代的。
如企业做O2O,不管是从线下往线上走,还是线上往线下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都是在走“互联网+”的模式道路上。所以,不要一谈到转型就认为是推倒重来,特别是传统企业,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速胜论,认为只要做个网站做个APP,就是“互联网+”,就是O2O;另一种则是速亡论,把互联网神化,认为没有互联网什么都不是,没有互联网,最终只能灭亡,如图2-12所示。

图2-12 互联网运用的两种极端做法
互联网转型只是一次技术的叠加升级,并不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本质。
以苏宁为例,可以说它是传统企业走“互联网+”道路的先行者,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者。从最初的专业零售转型为综合零售,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零售,不管是转型做电商,还是2015年8月期间与阿里巴巴的合作,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不变,就是零售,而且都非常成功。它的成功正是懂得了“互联网+”下万物互联的真正涵义,零售的本质没有变。
与互联网连接,不过是让自己适应时代,换一种方式做销售而已。它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并不会代替经营本身,所以,苏宁做了电商、做了APP,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
2.3.2 新机会:“互联网+”有哪些新玩法
“互联网+”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动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业结合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在工业、金融业等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了大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很多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各大银行推出的“宝宝”类产品等;再比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和医疗机构结合起来以后,人们可以实现在线求医问药,在线预约看病等;还有互联网与零售业的结合,使人们买东西更加便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先后催生了一大批新鲜事物:“互联网+电视娱乐”诞生了视频网站,“互联网+食品”诞生了外卖网站和团购网站,“互联网+婚恋交友”诞生了相亲网站和交友网站。这些都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后的产物,如图2-13所示。

图2-13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产物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不过这只是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字面上的理解。事实上,其概念已远远大于这个范围,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已得到了充分显现。互联网因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与经济急待转型的需求不谋而合,因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组合模式。
“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和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它与各个传统行业结合,不仅实现了行业的变革,也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不断创新,深度融合,从而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为广泛的形态。
2.3.3 新表现:“互联网+”的6个特征
“互联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6个特征,分别为融合、创新、互动、体验、开放和个性。只有了解了这几个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图2-14所示。

图2-14 “互联网+”的六特征
接下来,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1)融合
“互联网+”中的“+”代表了跨界与融合,它表明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个传统行业加一个别的行业,可以发挥两个行业优势。但这里的融合不只是单纯地相加,而是相互渗透,协同、共同发展。因为跨界与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产生新的产业。
(2)创新
任何新事物都是创新的结果,“互联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它代表着新时代的技术革命,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中国最早制定的粗放型经济早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转型到创新型经济上来是必然结果,用互联网思维来寻求改变,进行产业革命,更能够发挥创新的力量。
(3)互动
信息的双向互通,是“互联网+”实现人人互联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网上信息不再是流水般的单向流动,而是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交流、交锋和交融,既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静态交流模式,也改变了舆论参与的方式和频率,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网上评论、新闻跟帖成为舆论新形态。
同时,信息的跨时空实时互动,改变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下的互动,将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充分“链接”,网上网下即时同步,网上网下交融互通。线上的发布与线下的反馈、线上的质疑与线下回应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常态。
(4)体验
“互联网+”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将用户至上奉为一切服务的出发点。人性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得到尊重,这在“互联网+”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改进意见、体验营销、自主创新等,都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除了人性,人力资源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中也大放光彩,创业者能较轻松地获得银行或是金融机构的融资,越来越多的“高手”出现在民间,创业者利用“互联网+”模式和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充分激发个体的创造力,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最根本动力,“互联网+”的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尊重和敬畏。
(5)开放
互联网的开放,不仅是一种空间形态,更是一种观念和态度。开放+分布,一站之内模式彻底终结。共享+免费成为这个时代的信息“福利”。
开放精神也成为“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相互促进与推动。如网站的变化,从2010年开始,站长们便陆续实施开放的布局,以及服务的提供模式、服务的分发模式等,已经从原来的封闭做站、站与站之间单纯的互换链接,转变为走向丰富的分发模式。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站长会把网站和开放平台进行整合,与互联网挂钩,以获得更多的用户。
因为开放所以零门槛,只要有网络,谁都可以使用和进入互联网;因为开放所以分享,“上传”和“下载”是互联的基本形式,这意味着不仅能贡献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也能借鉴别人的创意和思路。
(6)个性
个性化是“互联网+”的活力所在,也是中国网民鲜明的标签。一是互联网可实现更低限度的约束,更自主的表达,成为人们自我展示的最佳平台。网民大部分集中在80、90后等群体。也因其群体本身“个性鲜明”而极富色彩。二是社会背景,当下社会思潮交融交锋激烈,交通的便利和通信的发达进一步加深了这样的交流和碰撞,社会层面的个性化通过互联网得以凸显和放大。三是网上人人表达,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看法。
为了在芸芸网民中凸显自我,在巨量信息中不被湮没,网民更会为个性而“个性”地求关注、求点赞,展示“我”的个性化和满足个性化的“我”,使“互联网+”更加纷繁复杂。
2.3.4 新前景:快跑,“互联网+”
在心理学上有个领头羊效应,说的是,一群羊中肯定会有只头羊,它能带领其他的羊去往正确的方向,找到最丰美的食物和水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头羊这样的角色去引导。通过自己的行为带领其他人统一行动,这就需要加大对“互联网+”的投入,并以此为驱动力,大力推动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引领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国家将“互联网+”上升为国策,足见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目的是想让“互联网+”起到带头的作用,引领其他传统行业走入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运用的日益普遍,对大众生产、生活作用的逐渐加深,“互联网+”逐渐成为中国全面互联网化的“领头羊”,引领着整个社会前进和发展。
互联网的引领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在第一、二产业。例如,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互联网帮助制造业开启了智能制造时代,不但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工艺水平,还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发展,最终使制造业的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到新的高度。
其次,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完善方面,互联网也起到了引领作用。具体是指综合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技术和产品,使城市中人、环境与发展全面协同起来,打造生活上更加便捷、环境更加美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的新形态,而“互联网+”正是重新构建城市形态的最佳工具,互联网技术,及其相关信息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过互联网社会管理方式改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最后,在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互联网也在发挥着引领带头作用,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可实现资源的统一协调与共享。
“互联网+”承担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作用。传统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先进科技,以及更有力的信息资源,这对要求变革的传统行业来说是很重要的。提高经济附加值,推动中国GDP不只要“做大”,还要将附加值“做强”,将质量“做优”。
“互联网+”与某个传统行业的融合,不仅仅在于推动了社会向开放型创新、大众型创新、协同型创新为特点的新局面转变,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还在于加入了无所不在的云计算、大数据等,造就了无所不能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