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文莱全称“文莱达鲁萨兰国”(意即“和平之邦”),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自古为酋长统治。14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之后,文莱逐渐兴起,并建立了苏丹国,在16世纪初达到鼎盛。16世纪中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先后入侵,苏丹国逐渐衰落,领土也相继失去。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规定除国防和外交事务继续由英国负责外,文莱恢复全部内部自治权。1984年1月1日,文莱宣布独立,收回全部内外主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莱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在独立时宣告,文莱永远是一个享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马来伊斯兰君主制国家。独立以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植马来人发展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并重视解决失业和福利等民生问题,国内政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文莱对外奉行不结盟和同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将与东盟的关系视为其外交基石,同伊斯兰国家交往密切,重视与大国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地区性和国际性事务。

文莱原来是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小国,1929年白拉奕区诗里亚镇发现石油后,文莱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七十年代后,文莱相继发现储量更大的海上油田和天然气田,逐步成为一个富有的并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国家,被称为“东方科威特”。油气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占出口总收入的90%以上。但由于油气是非再生资源,为扭转文莱经济过分依赖油气的状况,促进工农业发展,文莱政府近年来提出加快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步伐,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文莱经济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特别是建筑业的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油气业的重要产业;服装业也有较大发展,已成为继油气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收入来源。但从目前情况看,油气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主宰文莱经济命脉的地位。2012年,文莱财政收入中,87.8%来自油气业,12.2%来自非油气业。

文莱风光秀丽,景色独特。在现有的景点中,有享有“世纪性宫殿”之称的努鲁尔·伊曼宫,有熠熠闪光的清真寺,有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文莱水村,有与美国迪斯尼乐园相媲美的杰鲁东游乐场。旖旎质朴的文莱风光,纤尘不染的城市街道,设计精美的民房,谦和有礼的人民,无不使人折服。文莱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中国与文莱是近邻,两国之间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明朝永乐年间两国关系尤为密切,但自16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入侵文莱,两国来往中断。1984年文莱独立后,两国之间的接触与交往逐步恢复。1991年中国与文莱建交,1993年两国互设使馆并互派常驻大使。中文建交20多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合作,两国的传统友谊显示出新的蓬勃生机。

本书作者之一有幸作为中国首任常驻文莱大使,出使“和平之邦”。作为中国常驻文莱使馆的第一代人,我们在文莱的所见所闻,有不少可以说是国内民众鲜有了解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在文莱工作和生活四年多时间里的见闻、印象与经历介绍给读者。如果我们的这本著作能使读者对文莱这个神秘而富有的国家有所了解,那将使我们感到极大的欣慰。

书中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