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少不读苏轼,老不读辛弃疾7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只因:
若年轻时就常常妥协,
它会让你后半生空留遗憾,
苏轼的一生,风雨、阳光都有,
登过高峰,尝过美食,不缺什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公元1171年,辛弃疾到南宋的第九年。
归来的心愿未能实现,君王不重用,
元宵节目睹满城火树银花,
酒后慨叹无知音,唯有孤芳自赏。
为什么老不读辛弃疾?只因:
若老来还未寻觅到生命的意义,
岂不白白虚度了许多光阴,
辛弃疾的一生都在寻找,
找的是爱人,也是自己的初心。
苏情深,思念酿成满腔愁,
辛深刻,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苏轼十九岁与十六的王弗结婚,
婚后二人恩爱情深,可惜未能携手一生,
王弗27岁逝世,苏轼悲痛不已,
十年倏忽而过,但思念不变,
其悲“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为什么少不读苏轼?只因:
若过早读懂撕心裂肺的痛,
那一生都将带着有伤的记忆前行,
苏轼的虽经历了丧妻之痛,
却能靠对儒释道的领悟慢慢化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公元1181年,辛弃疾早已被免职,
闲居带湖,左右无事,去了博山游览,
四周景色虽秀美,但他却无心欣赏。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唯有诗可抒发一二,
人至中年,历经沧桑,方真懂愁之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