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心炬铸春秋——我所认识的程汉大老师(序一)
我们大学读书期间,虽然赶上了好时候,但文革刚刚结束。相对于大陆法,国内英美法的研究一直薄弱,加上当时意识形态的因素,我对英美法的了解十分肤浅,且还染有一些偏见。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法大读研,师从潘华仿老师。潘老师主要研究英美法。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较深入地接触英美法。90年代初,我参与了由嵘老师主编的《外国法制史》的编写工作,承担了其中的英美法部分;同时参与了潘汉典老师主持的《比较法总论》的翻译,承担了其中英美法内容的翻译。这样开头,好像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显摆自己的业绩,其实真实的用意是想表明,在某一时段,我曾较为系统地接触到英美法,通过读书讨论、撰写教材和翻译有关内容,至少对英美法具有了初步认知。
但在学园中,我是个“杂食动物”,不但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甚至妄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我兴趣虽然转至别处,读些杂书,但对英美法的旧情犹在,并默默关注“她”的“倩影”和“行踪”。1995年,程汉大的《英国政治制度史》悄然问世。这令我眼前一亮。我颇有“蓦然回首”之感,一问才知,“那人”在山东师大工作,本行是历史学家,在世界史领域,专攻英国法律史,并颇有建树。从此,我对程老师不禁肃然起敬,暗中为学界有了同道而由衷高兴。
2000年前后,在一次外法史年会上,我终于遇到了程老师。以文会友,我们一见如故,交流十分愉快。程老师治学严谨和勤奋,为人真诚和敦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他把签名本《英国政治制度史》寄给了我。2001年,他主编的《英国法制史》正式出版,我再次为之高兴。得到赠书,自然如获至宝。受到程老师研究的启示和推动,2003年,我院以《清华法治论衡》作为平台,组织了“英美法专号”,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国内,关注英美法的学者虽然越来越多,但英美法的专家寥寥无几。我便与程老师联系,希望得到他的惠助。他非常热情地支持我的想法,不仅自己撰稿支持,还帮助我组稿。2004年4月,这个“专号”正式出版。我在这辑编后记的一段文,记录了程老师的无私奉献和热情支持:“他多年来潜心研究英国法,成为国内这个领域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他不仅应邀为本辑撰稿,还专门为本刊组织文稿数篇,并专程携带文稿来京,与编者共商文稿修改事宜。可以说,没有程教授的支持与协助,本栏目的计划无法实现。”
程老师大我几岁,经过几年的交往,我们便成了好兄弟。2002年开始,卫方与我主持的《比较法学丛书》陆续出版。程兄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把自己为第一作者的《英国司法制度史》慷慨献给《丛书》。该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论述司法制度的专著,2007年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和好评,使《丛书》大为增色,也加深了我们的情谊。
中国政法大学的中秋教授是法律史和法律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是我的同学,毕业后,我们的情谊不断加深。他知道我与英美法有段“初恋史”,旧情难舍,多次鼓励我重温旧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基地设立了“英美法系与西方法制文明研究”项目。中秋教授鼓励和支持我申请此项目,建议组织国内有关研究力量,从整体上推进国内的英美法研究水平。中秋教授的建议和这个项目固然意义重大,但责任也重大。对我个人来说,这也许是不可承受之重。于是,我便再次向程兄求助,并得到同道热情支持。我们共同申请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得到批准后,他几次来京与我会商,具体讨论项目的人员组成、成果的结构与立意以及实施的步骤和方法。他除了积极撰稿,还热情帮助我全面实施项目,成为项目成果的合作主编。程兄是国内英美法领域的首席专家。在这个项目中,他屈尊辅助我这位英美法二把刀,充分表明了他的学术境界和兄弟情怀。这让我想起:为了春天,红花陪衬绿叶;为了抗曹,孔明佐助周瑜。经过6年努力,在李红海教授等一批英美法学者的支持下,我们合作主编的两卷本《英美法原论》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此书出版后,得到了学界的肯定和好评。回想这个过程,程兄的鼎力支持令我感动,他的深厚情谊使我倍感温暖。
2015年,程兄的大作《西方宪政史论》出版。出版前,程兄就把文稿发给我,我先睹为快。当出版社请我写段推荐语时,我虽然感到这是一份殊荣,但也深感惶恐,觉得这有点像观众评论演员,外行点评内行。转念一想,作为一位读者,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其他读者,也许并无不妥。于是,这本书的封底上,印上了我的推荐意见:“程汉大教授潜心研究西方宪政史,追本溯源,探微索隐,披沙拣金,含英咀华,撰成本书。这部心血之作,考察了西方宪政的起源和发展,阐释了宪政的内在义理和精神,论述了宪政的运行条件和机制。本书对当代中国法治和依宪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都颇多启示。”我以为,上述评语绝非溢美之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以这种方式,记录了同道的深情厚谊。
这部力作出版后,我们原想组织一个研讨会,但由于大家都理解的原因,这个计划未能实现。程兄亲自把他的签名本送给我,并题诗一首:“闲云野鹤欲何求,案头书香伴春秋。展卷悦读风雅颂,提笔涂鸦逍遥游。筚路蓝缕觅原道,探微索隐溯源流。文成高朋酬和韵,怡然自得笑王侯。”签名和题诗时间是2015年7月14日。
一年半过去了,我虽姓高,但不敢自诩“高朋”。不过,于程兄“文成”,而我没有“酬和韵”,毕竟感到有些缺憾。借恭贺程兄七十华诞之际,聊以拙句作为“和韵”:大漠荒原道难求,点燃心炬铸春秋。百代英例细品鉴,千载西宪任遨游。根深叶茂木永秀,源远渠清水长流。丹书铁卷魂不老,成仙何须觅封侯。
祝程兄健康长寿!
201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