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16岁,对一个人来说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青春年华,对一所志愿成为百年名校的商学院亦如是。16年里,长江商学院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拥有了数十位情愿放弃海外终身教职而投身中国社会发展洪流的教授,和万余名活跃驰骋在中国乃至全球商界的企业家校友。这群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江人。
长江人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借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之势,通过不懈的奋斗与拼搏,一众长江校友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坐拥财富时,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置财富?当面对既得利益时,该如何解读公众与社会利益?当活到淋漓时,该如何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使命?当个人和企业蓬勃发展之际,又该如何看待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这样一群所谓“成功人士”聚集在一个教室当中,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产生怎样的聚变?《无公益,不长江》一书所记录的十个故事希望呈现给您一个真实的长江,分享一群有思考、有担当的长江人的故事。
长江商学院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设立的非营利教育机构。作为学校,教育必然是其核心优势与基因。教育(education),是由拉丁词educare发展而来,原意是抽出,启发。教育的目的是启发人性中的真善美,并使之在生命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展。长江商学院希望通过教育,唤醒并激发每一个校友心中最大的善意,并且引导这些善意流向需要帮助的人群,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独特的专业、经验、技术和资源支持,助其赋能,积累社会资本,共创美好生活,这也是长江公益16年来持续发展的内核动力。
从1.0自发公益,到2.0项目公益,再到如今的3.0平台公益,无论是为新生入学开设的公益第一课,连接公益组织与商业精英跨界创新的公益私董会,EMBA学员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48小时公益学时,为公益人才特别设立的公益奖学金,抑或是每年持续发起的长江公益奖评选活动,无一不是希望在校友社群营造“无公益,不长江”的文化,使得公益成为每一位长江人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善心无大小,每一颗公益心、每一次公益行动都值得尊重。在倡导践行公益的同时,长江人也从商学院的视角出发,不断反思如何能够把好事做好,使得公益项目更加高效、可持续,并发挥最大的价值。正如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教授所言:长江人应当将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引入到公益项目中去,推动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社会部门的通力合作。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朱睿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公益,她提出:公益是爱心与智慧的结合,通过赋能,专业和商业模式,让公益更加有效率和可持续。商学院教授独特的公益理念使很多校友对公益的理解有豁然开朗之感,并将其知行合一,创意出很多有商业基因的创新公益项目。
本书阐释的十个长江校友发起和实践的公益案例都来源于过去三年长江公益奖的获奖项目,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些项目的诞生和发展。沟美小学发展中的点滴用心和极致追求;为了儿童健康而暴走,一念既出七年无阻;因一次南极之行引发关爱留守儿童的“爱的长江 爱的背包”项目;教育、民生、产业全方位立体式的吉安扶贫项目;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的典型——“长江公益善果枸杞”;一位球员和他的同学成立的关注青少年足球教育的“成基金”;通过行万里路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间隔青年呈现的精神气质;用自媒体的力量倡导人人公益的睿妈睿友梦想教室;班级共创,关注渐冻症的《又见桃花》微电影;职业公益人汇入长江后对机构产生催化的新阳光项目;这些故事里的每个人因为心中有爱而鲜活生动,因为爱和共同的价值观,这些长江校友们一路同行,体验生命的美好,探寻人生的意义,收获善意与快乐。
在分享这些充满真善美的故事的同时,我们也试图通过这些案例,与读者探讨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与挑战,包括如何定义并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项目的设计、执行、评估、筹款及传播,项目模式的创新与可持续性,公益机构的能力建设,公益与商业的结合,企业家精神等主题。希望能与公益界和有志于公益事业的同仁分享长江人的些许经验,也希望长江校友们能从中汲取灵感,不断传承“善其身,济天下”的长江公益精神,实现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阎爱民教授提出的“追求从利己,到利他,到利终生,到利社会的心灵升华”。
在《无公益,不长江》一书与您相见的时刻,我们深深的感谢每一位长江人的公益情怀与付出。
感谢过去三年,285个提交长江公益奖人物和项目申请的长江校友。由于篇幅有限,在此无法将这285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但是你们的益心益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身边的家人、同学、公司员工,和远方的因你们的付出而生命从此不同的人们。
感谢长江教授们言传身教创建长江公益文化,特别感谢项兵院长、梅建平教授、甘洁教授、阎爱民教授和朱睿教授,正是你们用商业智慧和责任担当启迪着长江校友们的心灵,让公益融入每一个长江人的血液。
感谢长江公益委员会,为长江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持;感谢长江各校友组织和班级公益委员们,是你们帮助长江的公益理念在校友社群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感谢一万多位长江校友和51个长江校友组织不断传承创新,16年来持续不断践行公益,使公益成为长江独特的校友文化,成为每一个长江校友引以为豪的精神基石。
感谢每一位打开此书的读者,你们的关注让一个个的公益故事重获生命,让故事中的人物群像被看见,让爱与美好被再次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