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型组织(《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第7期)](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44/22973744/b_22973744.jpg)
众说 | Interaction
规模化敏捷
达瑞尔·里格比(Darrell Rigby)、杰夫·萨瑟兰(Jeff Sutherland)、安迪·诺布尔(Andy Noble),《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5月刊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9AF9/11538368304748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8_0001.jpg?sign=1738861407-ohNWAbsav4JBk3cCnr61duKIhjfZNPI8-0-5f827586a0cdcb0a76b349c0eeae6f71)
敏捷创新团队若在执行上不出问题,几乎总能获得比传统方式更高的生产率、更充足的士气,产品也更快投入市场、质量更好、风险更低。但如果企业准备启动数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敏捷团队呢?还会取得同样效果吗?业务各个细分市场能否都按敏捷方式运营?这些愿景虽然良好,但是很难成真。企业往往难以辨别哪些部门可以重组为跨学科的敏捷团队,哪些不能。另一种常见情况是:企业准备启动数十个全新的敏捷团队,落地时却受低效的官僚体系掣肘。
也许作者对敏捷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很多企业受限于官僚体制,无法实现必要的变革。无论数据、知识和任务如何或在何处交汇,企业敏捷需要人力和系统的整合。OODA循环(OODA loop)被战斗机飞行员用于战场决策,由观察(Observe)、定位(Orient)、决定(Decide)与行动(Act)组成,也适用于商业环境。为了让企业敏捷化,我们要观察到,企业受制于不再适用的低效系统。然后定位自身,采用可重复的动态神经系统,将所有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我们决定采用管理路径,并行动起来,让用户能够给相关方分配任务,指导商业活动,在需求发生变化时随机应变,并追踪分析结果,体现重复性。
——穆厄·贾法里
Coras公司CEO
尽管敏捷和司克兰(Scrum)似乎最适合产品团队,但供应商和销售商也能从敏捷工作流程中受益无穷。此外,一个敏捷且齐心协力致力于“客户成功”的团队,比庞大的官僚机构对企业客户的影响力要深远得多。
——米尔科·格雷温
Backbase公司客户成功交付经理
令我好奇的是,如今全球化、异地办公成为趋势,在实践敏捷法的过程中,这些团队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异地办公的敏捷团队需要克服距离障碍,创造自发性、带来创新、构建信任。
——克莱尔·尼尔森
Sococo公司营销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