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网络分析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产业关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关系,是指产业分工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功能上相互支持和依存的经济技术关系。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流通等环节发生的企业间交易关系是建立在产业关联关系的基础上的,而且地区产业结构的“量”的状态本质上也是由产业关联的“质”的性态决定的。因此,无论是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管理与一体化战略、战略联盟等问题,还是区域或国家层面的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等问题,实质都是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的。产业关联是这些经济管理决策问题的客观约束性条件,也必然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主题,研究和描述产业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产业关联研究重视利用投入产出技术描述和研究产业关联,其理论模型与应用成果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赫希曼关联效应理论不仅成为“不平衡”发展观点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决定了之后产业关联建模与应用研究的主流趋势——测度产业关联效应的强度并将部门在关联效应强度上的差异作为关键或非关键产业判定的基本标准。投入产出经济学(Input-Output Economics)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里昂惕夫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经济学科。由于其构建的结构化、标准化的投入产出表具有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定量化描述的优点,产业关联自然就同投入产出的技术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赫希曼关联效应测量研究在传统上成为关联建模研究发展和关联问题应用分析的基本框架及一般范式。

经典方法和模型存在着一定局限或关键不足。第一,全部产业的关联关系是否具有同等意义。部分关联关系构成经济产业基础结构,但是由于信息过于分散,研究者在投入产出表(无论是流量、投入产出系数,还是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中不能看到基础经济结构的轮廓。第二,相同数值的关联效应强度是否具有同等的意义。高数值的关联效应强度可能来自较少部分的强关联关系,而相对低数值的关联效应强度来自大小较为均衡的关联关系,这样单纯两个部门效应强度数值相比较的意义就模糊了,由于信息过于集中,研究者也不能看到关联的关系结构。产业关联是一种二元关系,图或者网络是关系结构表达的有效工具,于是针对经典关联模型的不足,一些研究者尝试利用图或者网络的方法描述产业关联,即构建产业网络(Industry Network, IN)。产业网络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网络图,其中顶点(或节点)表示产业,(有向)边表示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者根据实际问题挖掘产业网络的结构特征,如表现为特殊子图的产业集、表现为路径的产业链等。另外,产业系统也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复杂网络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基于产业网络对经济系统的技术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发展趋势,产业网络分析相关研究得到重视的程度大大增强。

本书充分借鉴相关成果,提出产业网络分析的理论及应用框架。产业网络分析(Industry Network Analysis, INA)是针对基于产业关联的相关现实问题的分析,根据系统科学、数学﹑统计学、图论和网络等技术或者方法发展起来的,通过产业网络构造,对产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以进行经济系统绩效(产业关联效应)研究的一套规范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产业网络分析的核心包括产业网络构造方法和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产业网络分析本质上就是用网络来描述问题并用网络来解决问题。其方法论的基础来源包括系统科学、统计学、图论及网络技术等。

本书第二章对产业网络概念和产业网络分析原理进行介绍,对产业网络分析的发展历程和概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第三章基于产业复杂网络模型(Yin模型)介绍了产业网络的一种基本构造方法。产业网络根据其关系意义的不同,具有多种不同形态,最基本的是供给型和需求型网络的划分,而当处于供给方或需求方的不同位置,又存在主动视角和被动视角网络的划分。本书根据产业认知和关联关系分布的特点,采用概率论方法进行临界值的搜索,构建了过滤关联关系的多维临界值向量,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主观性强和难以操作的不足,具有处理较为合理、较为灵活的优点。依据强关联关系进行连边,进一步通过基础型网络的“并”或“交”投影,建立起组合型产业网络。在基础型和组合型网络的基础上利用Warshall二元关系运算法则得到聚合型产业网络。同时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基本有向网络做无向化处理,得到无向产业网络(Indirectional IN),而设置特定的边权数值则可得到赋边权产业网络(Weighted IN)。组合型与聚合型、无向与赋边权产业网络都是基础产业网络的扩展模型,基础网络和扩展网络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产业网络模型体系。第四章和第五章是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的理论内容。第四章从直接关联结构效应出发描述关联整体和关联个体两个层次的关联结构特征。将关联结构特征研究有机转化为产业网络的优化分析,利用图论及网络技术为多种关联结构特征设计了对应的提取和描述方法。第五章以关联系统的分析和关联关系结构模式信息的挖掘为中心,依据产业关联效应可识别与可解析原则设计了综合性产业网络结构指标及其分析方法。第六章至第九章是产业网络分析的应用,分别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产业群、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间技术扩散四个现实问题进行了产业网络分析的综合应用。第十章则将本书完成的研究工作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对产业网络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产业网络分析在国外已有近5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这项研究也有至少30年的时间,但产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与管理研究基础方法的地位还相对薄弱。20世纪末,随着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逐步兴起和社会网络分析思想的引入,基础性理论框架开始逐步形成。为推动产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发展,来自美国、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中国等国家的诸位大师和学者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Wassily Leontief及国际投入产出学会的Geoffrey J. D. Hewings与Eric Dietzenbacher创建并持续推动了投入产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发展,John Campbell引入经典图论并开创了产业网络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Michael Sonis与Hermann Schnabl分别提出产业网络圈结构分析和最小流分析,Fidel Aroche Reyes提出了产业基础经济结构树的概念及分析方法,Ana Salomé García Muñiz则开辟了产业网络结构洞及核结构的研究领域等,国内学者也在诸多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本书力求借鉴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都对本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本书获得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的出版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尹翀

2017年6月,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