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III The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and I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第三章 追求卓越及其教育意义
除了人格统一性之外,关于人性的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应该就是对卓越和成功的不懈追求了。这种对卓越与成功的追求当然与人的自卑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人如果没有感到不足和自卑,就不会有任何超越当下情境的欲望。事实上,这两个问题——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但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会把它们当成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问题。本章我们主要探讨对卓越的追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讨论这一主题时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追求卓越是不是天生的,就像我们的生物本能一样。我们必须说,这种猜测几乎不可能存在——我们绝不能在任何意义上把追求卓越看成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对优越感的追求以某种胚胎的形式存在,并有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人类的本性与其追求卓越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都知道人类活动是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有一些能力是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发展和形成的。例如,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拥有狗一般的嗅觉,也不可能感知光谱中的紫外线。但人类有一些功能和能力是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这种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正是人类追求卓越的生理基础,也是人格心理发展的全部根源。
就如我们所看到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中,人类普遍具有维护自我的强烈冲动,我们无法消灭这种冲动。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低,加上有时没有把握和自卑的情绪,使人类总想达到更高的水平,以获得补偿,变得完整。
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的影响使儿童产生自卑、软弱、不确定的感觉,儿童身上的某些特质试图消除这些感觉,而这转而对他们整体的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儿童奋斗的目标是从当前状态中解放出来、使自己达到更高水平,获得平等。儿童上进的愿望越强烈,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越高,因为他想证明自己的力量,而这种证明经常超越了人类力量的极限。由于儿童有时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支持和肯定,他们会对未来做出近乎神一般的规划,认为自己与上帝一样无所不能。这一般发生在自我感觉很脆弱的儿童身上。
我们来看一个14岁的孩子的案例。这个孩子发觉自己心理状态非常糟糕。当我们询问他对于童年的印象时,他告诉我们,当他6岁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能吹口哨,感觉非常痛苦。然而,有一天,当他走出屋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会吹了!他觉得非常吃惊,他相信那是上帝在他的身体里吹口哨。这件事清楚地表明,脆弱的感觉和接近神的感觉是紧密相连的。
人们追求卓越的欲望与个体鲜明的性格特征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儿童的这些性格特征,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们所有的雄心壮志。自我证明愿望特别强烈的儿童经常会产生嫉妒的情绪。这类儿童容易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希望他们的竞争者遇到各种倒霉的事情;有时候不仅仅是希望(这经常会引起神经衰弱症),还会伤害对手,给对手制造麻烦,甚至时不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犯罪特征。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会诽谤别人、泄露内部秘密或贬损其他同伴,以提升自身的价值,特别是当有人关注他的时候。因此,对于他来说,是他自己的价值上升还是他人的价值下降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不能超过他。当儿童渴望力量和权力的愿望特别强烈的时候,就会变得不那么善良,甚至狠毒、报复心强。这类儿童总是表现得很好斗,喜欢挑衅别人,这从他们的外表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眼神犀利,会突然爆发脾气,随时准备与假想中的敌人战斗。对于以卓越为目标的儿童来说,参加学校考试是特别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有可能暴露他们的不足,使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前面讨论的事实表明,我们有必要使考试适合儿童的特质,同样的考试对不同的孩子意义很不一样。我们发现,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考试是极其沉重的包袱。一有考试,他们就会脸色发红,接着变得惨白,还开始说话结巴,全身发抖;他们头脑一片空白,担心自己考不好,感到羞愧和害怕,整个人陷入瘫痪状态。有些孩子只能和别人一起回答问题,因为怀疑自己被别人密切关注,他们根本无法单独回答问题。这种对卓越的渴望也会表现在游戏中。强烈渴望高人一等使他们在游戏中只愿意扮演骑马人这样的领导者和掌握方向的人,而不愿意扮演马这样的角色。但如果他曾经在游戏中扮演骑马人这样的角色时受挫,他们就会乐于在别人玩游戏时捣乱。况且,如果他曾经多次受挫,他的雄心就会一落千丈,任何新的情境都会使他退却,而不是促使他前进。
雄心壮志没有受到打击的儿童会对各种竞争性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遭遇失败时他们同样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面对。我们经常能从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故事、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中推断出他们渴望证明自我的程度和趋势。很多成人崇拜拿破仑,他是野心勃勃的人的最佳偶像。强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的人经常是妄想自大狂,自卑感令他们对现实失望至极,转而寻求现实之外的满足感和陶醉感,类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梦里。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儿童追求卓越的努力具有多方向性,这些不同的方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但因为努力的方向其实是无穷无尽的,且主要由儿童对自己的信心来决定,因此,我们不可能对其进行精准的分类。发展没有受挫的儿童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会努力获取有用的技能,他们设法使老师满意,遵守规章制度,发展成为正常的学生。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并非主流。
有些儿童总想超越别人,这种欲望异常强烈,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通常儿童这种追求卓越的努力会表现为不切实际的雄心壮志,而这种雄心壮志很容易被接受,因为我们习惯于把有雄心壮志当成一种美德,认为它能促使儿童进一步努力提升自己。然而,儿童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这种膨胀的野心,但他们逐渐会感觉到这种紧张感、压迫感过于强大,这是不可避免的。况且,这类儿童绝大多数时间可能都在家里学习,其他的活动会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以要提升成绩为理由来回避其他问题。儿童的这种发展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可能健康成长。
拼尽全力超越别人的方式并不适合促进儿童正常的成长。总有一天,环境会迫使他认识到,不能只是待在家里读书,必须到户外去,和朋友交往,从事其他活动,等等。同样,这类孩子也不是主流,但数量也不少。
另外,在一个班上经常会有两个学生是隐性竞争者。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儿童有时会形成一些不太好的性格特征,如容易嫉妒和嫉恨,无法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其他儿童的成功会令他们恼怒不已;当其他人不断取得进步时,他们会出现神经性头痛、胃痛,等等。当其他孩子受表扬时他们会退到一边,当然,他们也从来不表扬其他孩子。这说明他们产生了嫉妒之心,而这种嫉妒对于实现其雄心壮志毫无帮助。
这样的孩子很难与同伴融洽相处。在所有活动中他们都想做领导者,不愿意遵守游戏的一般规则。结果,他们不愿意与同伴玩耍,对同学非常傲慢。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与同学接触都是令人不快的,越是这样,他们就对自己的地位越没把握。这样的孩子从来都不敢确认自己的成功,当他们感觉自己处于不安全的氛围中时,容易紧张和恐惧。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加上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使他们不堪重负。
这些孩子对家人的期望特别敏感。他们会兴奋而紧张地完成交给他们的所有任务,因为他们总是渴望超越所有人,成为“杰出人物”。他们能感觉到自己肩负的沉甸甸的希望;只要环境有利,他们会一直背负着这种希望。
如果人类能掌握绝对真理,能找到一种完美的方法使儿童免于各种困境,那可能就不会有问题儿童了。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方法,也因为我们不能按理想的标准布置儿童必须适应的环境,因此,对儿童的过度期望显然是很危险的事情。与没有这种过度雄心的儿童相比,这类儿童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面对困难。我们这里所说的困难是指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事实上,我们现在不能,甚至永远也不能使儿童不遇到任何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方法还不适合所有儿童,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过度的雄心壮志破坏了儿童对自己的信心。面对困境,他们缺乏克服困难所必需的勇气。
野心太大的孩子只关注使其成功得到认可的最后结果。成功本身并不能令他们心满意足,成功得到认可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知道,很多情况下,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儿童保持心理平衡比尝试克服困难本身更为重要。但被野心驱使的孩子并不能明白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他人的羡慕和钦佩是不可想象的。结果,我们看到,无数人活在他人的意见之中。
通过观察天生有生理残疾的儿童,我们可以看到在价值感方面保持平衡有多么重要。这些案例并不罕见。一般人都不知道,很多儿童左边身体发育得比右边要好。左利手儿童在我们这个右利手文明社会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儿童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我们发现左利手儿童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书写、阅读和画画方面特别困难,一般来说,他们的手比较笨拙。有一个简单,但不是绝对准确的方法来区分天生的左利手或右利手儿童:请儿童把双手交叉。左利手儿童交叉的时候一般会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右手的大拇指上面。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发现,很多人天生是左利手,但他们自己却从不知道!
调查了大量左利手人的经历后,我们发现了下面的事实:首先,这些孩子一般被认为是笨拙的(我们社会所有的设施和安排都是根据右利手人来设计的,人们有这种观点并不奇怪)。只要想想下面的情境就知道左利手人面临的处境是多么困难了:我们习惯了车靠右边行驶,但现在我们必须穿过一个镇上的一条街,而这个镇的车都是靠左行驶的(例如英国、阿根廷)。如果家里其他人都是右利手,儿童的处境会更糟糕。他的左利手会给家人和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在学校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写得比一般人都要差。因为人们不理解这种状况,因此会嘲笑他,给他低分数,甚至会惩罚他。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除了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之外,还能怎么解释他所受到的待遇呢?慢慢地,他会感到自己先天不足,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者无法与其他人竞争。由于他在家也受到嘲讽,因此,他更加确信自己是比不上别人的。
当然,儿童不是必然接受这种失败的结果,但这种令人沮丧的环境使很多儿童放弃了抗争。因为他们不了解真实的状况,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很难一直抗争下去。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书写潦草,因为他们的右手没有接受充分的训练。事实证明这一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很多左利手人成了杰出的艺术家和画家,有些也成了雕刻家。这些人虽然天生是左利手,但通过训练,他们使用右手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即认为训练左利手人使用右手会使他们变成结巴。其解释是:左利手儿童面临的困难有时过于沉重,因此,他们可能丧失说话的勇气。这就是为什么左利手人表现出其他缺乏勇气的行为(如神经官能症、自杀、犯罪、堕落等)。另一方面,人们发现,克服了左利手困境的人经常能取得杰出的成就——经常是在艺术领域。
单独一个左利手的特征可能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它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将儿童的勇气和恒心培养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无法确定他们任何方面的能力。当儿童被威胁、被剥夺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时,他们似乎仍然能够创造成功的未来。但是,如果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这些儿童取得的成就可能大得多。
因为人们习惯于用成功的结果来评价雄心勃勃的儿童,而不是他们为面对困难所做的准备和为战胜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因此,这些儿童的处境可能不利。我们现有的文明也更习惯于关注眼前的成功,而不是完整的教育。而这种能轻松获得的短暂成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因此,训练儿童的野心并非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儿童的勇气、恒心和自信,让他们认识到,失败只不过是需要处理的新问题,而不是阻挠前进的障碍。如果老师能认识到孩子在哪方面的努力是无效的,也能识别孩子在开始时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儿童就更容易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现在知道,追求卓越的努力可以表现为拥有雄心。有些儿童在最初的时候表现得雄心勃勃,想成为最优秀的,但后来却放弃了,因为有其他孩子已经超越他们太多,因此,他们觉得无论怎么努力,自己的目标都是遥不可及的。很多老师对这种进取心表现不足的儿童采取非常严厉的教育方式,或者给他们打很低的分数,想激发他们潜在的雄心。如果有些孩子幸存一丝勇气,这种方法偶尔会取得成功。但是,我们不建议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样会使这些学习上已经接近危险地带的儿童茫然无措,变得更加愚笨不堪。
另一方面,我们经常吃惊地发现,那些被给予温柔、爱和理解的儿童身上表现出令人折服的聪明才智。事实上,这些儿童经常表现得野心勃勃,这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回到以前的状态。在他们眼里,之前的生活方式、过去的一无所成就像警钟,促使他们不断进取。他们中很多人在之后的生活中都会像着了魔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没完没了地加班,永远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如果我们记得个体心理学的首要思想,即每个人的人格(儿童和成人都是如此)都是一个统一整体,它总是以个体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对这一切就更加了如指掌。脱离行为者的人格单独评价某一行为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有很多种方式来解读某一特定的单一行为。当我们把行为放在人格整体中来理解时,这种理解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例如,拖拉只是儿童回应学校任务的必然方式。这只是意味着他宁可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他就不必按学校的要求行事了。事实上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就能对学校的“坏”孩子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们看到,当儿童追求卓越的努力与学校要求不一致、不被学校接受的时候儿童是如何应对的。他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行为症状,慢慢地,这些症状变得越来越难以矫正,甚至变本加厉。他可能会变成宫廷小丑式的人物,除了用恶作剧使别人发笑之外,终日无所事事;也可能爱骚扰同伴,或者逃学,与不务正业的人为伍。
那么,现在我们明白,不但在校儿童的命运掌握在学校手里,他们之后的发展也深受学校生活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未来生活。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中介。一方面,学校生活有可能矫正家庭养育中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有责任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确保儿童能顺利完成各安其位的社会赋予个体的职责。
回顾历史,学校的角色一直是根据当时理想的社会标准来培养个体的。无论是贵族学校、宗教学校、资产阶级学校还是民主学校,它们的目标都是根据时代和统治者的要求来培养儿童。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如今的学校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如果今天理想的成人个体是独立、自控、勇敢的男人或女人,学校就必须调整自己,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接近这一理想的目标。
或者说,学校不能把自己当成教育的目的,必须记住的是,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个体,而不是为学校自身。因此,学校不应该忽略那些已经放弃成为优秀学生的儿童。这些儿童不一定缺少追求卓越的进取心。他们可能转向那些不需要那么努力的、相信自己(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更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这可能是因为在早年的时候无意识地接受了其他活动的训练,因而具备了某些方面的技能。因此,他们可能无法成为杰出的数学家,但可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教育者永远不要贬低这些突出的成就,而应当以此为起点,激励儿童获得其他领域的成功。如果教育者从儿童令人鼓舞的成就入手,使儿童相信他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就,那对于儿童的教育就省事多了。可以说,这就是诱使儿童从一个有成就的领域转向另外的领域。除了那些弱智儿童,所有正常儿童都完全可以成功完成学校的任务,需要克服的只是一种人为的障碍。这一障碍来源于我们的评价标准——我们总是以抽象的学校分数,而不是以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社会目标作为评价的基础。这一障碍使儿童丧失信心,因为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表现自身的优越,因而对这些活动逐渐失去了进取心。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怎么做?他想到的办法是逃避。我们经常发现,这些儿童会表现出鲁莽、固执等不被老师表扬,但可以吸引老师注意力或引起其他儿童钦佩的性格特征。通过这种捣乱的方式,这些孩子经常把自己当成是英雄或小巨人。
儿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症状和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问题。虽然这些症状和问题是在学校里才表现出来的,但我们不能把其根源都归于学校。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讲,学校除了承担积极的教育和矫正的使命之外,还是显现早期家庭教育缺陷的试验场所。
优秀的、细心的教师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因为很多孩子一进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马上就会表现出受宠儿童的所有症状,对于他们来说,新环境是最痛苦、最令人不快的。这些儿童缺乏和其他人接触的经验,因此,能交到朋友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关键。如果儿童在上学之前具备了与他人接触的知识,情况就会好很多。儿童绝不能只依赖于某一个人,而对其他人都排斥。学校必须矫正家庭教育缺陷,但如果儿童在上学之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缺陷,他在学校的表现就会好很多。
在家里被宠坏的儿童缺乏专注力,他们是不可能马上专注于学校的各项任务的。他们更渴望留在家里,而不是上学,事实上,他对学校不会有“感觉”。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他憎恶学校的迹象。例如,父母不得不在早上威胁他起床;必须不断地催促他做这做那;他在吃早餐时总是磨磨蹭蹭,等等。这样的孩子似乎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而无法进步。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对待左利手人的情况一样:我们必须给予这些孩子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当他们迟到的时候,不要惩罚他们,因为惩罚只会增加他们在学校的不愉快感,也使他们更加确信自己的感觉——学校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当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学而鞭打他们时,孩子不但不想上学,而且会想办法使自己的处境不那么糟糕。这些办法当然不是真正地面对、克服困难,而是逃避。儿童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会反映出他对学校的厌恶及在处理学校问题方面的无能为力。例如,他永远都不把书放到一起,总是忘记或丢掉它们。当孩子形成忘记或丢书的习惯时,我们就可以肯定,他在学校过得并不愉快。
在研究这些儿童时我们发现,这些儿童几乎都认为自己不能在学校取得任何程度的成功。儿童的这种自我贬低并不全是他们的错,周围的环境也助长了他们的这种自我评价。比如,在家的时候,盛怒中的家人可能会说他们将会一事无成,或者说他们愚蠢或一无是处。当儿童在发现学校的某些事情似乎证实了家人的这些指责时,他们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他们的长辈经常也缺乏这种分析能力),无法纠正这种错误的解读。因此,他们还没有进入战争就已经弃甲而逃了,把自己设定的失败看成是不可克服的障碍,证明了他们的无能或低能。
因为一般的环境都是这样,因此,一旦有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尽管这些儿童明显要求上进,但他们在学习上通常落后于他人,因此,他们很快就放弃了努力,转而捏造不用上学的借口。缺课,也就是逃学是最危险的表现之一。逃学被认为是最严重的错误之一,通常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儿童被迫变得狡诈和不诚实。还有一些做法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伪造家长写的条子到学校,也伪造学习成绩单带回家;他们可以给家里编造一系列的谎言,说他们在学校做的那些该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他们压根没去学校。不去上学,他们就必须找一个地方藏起来。毫无疑问,他们经常会碰到同样逃学的孩子。追求卓越使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是逃学,他们会有进一步的行动——干违法的事情。他们越走越远,直至成为惯犯。这些孩子会组成帮派,开始偷窃,偷吃禁果,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
有了开始,这些孩子会寻求更多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的雄心。因为他们的行为还没有被发觉,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实施最狡猾的犯罪。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放弃他们的犯罪生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别的方面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他们希望在犯罪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他们排除了一切可能促使他们从事有意义活动的东西。他们的雄心总是被同伴的行为所刺激,促使他们从事新的偏离社会或反社会行为。具有犯罪倾向的儿童无一例外都是极为自负的,这种自负和雄心来源相同,总是促使儿童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因此,当儿童不能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时,他就会转向无意义的活动。
在一个案例中,一个男孩杀死了老师。通过研究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在这个男孩身上发现我们刚才讨论的所有性格特征。这个男孩是在一位女家庭教师的监护下长大的,这位女教师认为自己对心理生活中所有重要的表达方式和功能都了如指掌;她对男孩的照顾细心周到,但在教养过程中过于紧张。开始时男孩壮志满怀,雄心勃勃,但后来却一事无成——也就是说,他的努力和奋斗只给他带来了沮丧,因此,男孩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生活和学校都没有满足他的期望,他转而开始做违法的事情。由于违反法律,他离开了学校,不再受老师和儿童教育专家的管控,而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机构将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当成教育问题,即矫正心理错误的问题。
熟知教育学的人都知道一个奇怪的现象:教师、牧师、医生和律师家庭的孩子经常很不听话。不仅仅是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教育者家庭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提出重要观点和理论的教育专家的家庭也同样如此。尽管他们是专业方面的权威,但他们似乎没有办法使自己的家庭风平浪静、井然有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这些家庭忽略或没有理解某些重要的观点。例如,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作为教育者的父亲或母亲被假定为权威,他或她总是试图在家里严格地实施各种规则和规定,因而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压迫。这种做法也对孩子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事实上,孩子的独立性经常被完全剥夺。这种压迫,连同打他们的棍子,深植于他们的记忆深处,似乎激起了孩子报复的欲望,以反抗父母的压迫。另外,有意识的教育导致他们的观察特别敏锐(sharpened)。在大多时候,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但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经常会导致孩子总想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他们把自己当成展示的样品,认为其他人应该为他们负责、决策。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些人有责任扫除一切障碍,而他们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