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需求与痛点
痛点,不同于需求。
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有人认为,痛点的本质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即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
其实也不尽然。所谓刚性需求,是指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这些商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家用耐耗品等。比如,人人都要呼吸空气,人人都要喝水,人人都要吃饭,人人都要住房睡觉,这些都是刚性需求。
痛点显然不能简单等同于刚性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女性肥胖、成年男性矮小,这些情形无疑会让当事人非常痛苦,是他们的痛点所在。但这些痛点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要去减肥、一定要去增高,换句话说,这些痛点本身并不是他们的刚性需求,充其量只是一种潜在需求。
具体而言,痛点和需求的关联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痛点源自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就是消除痛点
痛点,顾名思义是痛苦的点,当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
用户为什么会不满意?因为还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如去餐厅就餐需要排队,用户的快捷需求没有被满足;吃葡萄要吐籽,用户的方便需求没有被满足;智能手机用一天就没电了,用户手机持续使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痛点。从这一意义上讲,痛点源自需求,设法去满足用户需求,就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痛点。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当用户有痛苦,销售人员也发现了用户的痛点并为其提供了去痛的产品组合,那么,是否意味着顾客就一定会购买呢?
未必!为什么呢?
一个简单的问题:顾客为什么要付费呢?
答:因为他们有需求!
问:顾客为什么有需求呢?
答:他们有问题或麻烦需要解决!
问:有问题或麻烦,就一定会产生需求,产生购买吗?
答:不一定!还是上文中的例子——某个人身材肥胖,就一定有减肥的需求吗?就一定要花钱去减肥吗?当然不一定。
问:怎样才能让顾客的烦恼转化为实际需求,付诸消费行动呢?
答:当不变的痛苦(现实烦恼)超过改变的痛苦(付出合理的成本,代价不要太高昂)的时候,潜在需求才能转化为实际购买。
销售要明白这种逻辑——
有了问题,客户才会产生痛苦;痛苦足够大,才会产生需求;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性价比足够高,顾客才能最终去购买。
接着前面的案例,某个身材肥胖的女子,并不一定去购买减肥产品。什么情况下她才会去消费呢?比如,她正在相亲,介绍了很多个对象,都由于不满意她的肥胖而告吹,再不去减肥,很可能终身大事就要被耽搁,这种情况下,她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购买减肥产品了。
所以,只会发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利用问题创造痛苦、扩大痛苦,去渲染一些常见的痛苦场景。你给别人造成的痛苦越大,营销的效果就越明显,用户就会越迫不及待地去消费。
第二,购买体验中的痛点
购买体验中的痛点,不是需求层面上的痛点。这种情况针对的是,用户存在痛点,也有现实的购买需求。
如果说需求层面的痛点属战略性痛点的话,那么这种购买体验中的痛点则是一种战术上的痛点,它主要表现为对消费过程的顾虑——比如担心产品或服务的价位太高,担心使用效果,担心产品质量,担心售后服务,担心上当受骗。
这些痛点会伴随每一次购买过程的始终。消除用户购买过程中的痛点,打消他们的顾虑,是销售人员必须要做的一门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