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从交叉持股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分析入手,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交叉持股的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最后以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我国交叉持股的特征和经济后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本书以经济意识形态学为理论依据,对交叉持股制度产生和发展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经济动因、文化传统、社会条件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交叉持股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经济的实效性、制度的内生性、路径的依赖性、创新的适时性,在充分肯定交叉持股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的同时,明确指出其伴生的负面经济效应,以便人们认识交叉持股这把“双刃剑”的特性,从而在实施交叉持股的过程中趋利避害,适时适度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这一部分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
其次,本书分别从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企业网络理论出发对交叉持股制度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以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层面分析交叉持股制度的正负面效应,从宏观的和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正负面效应的产生根源和作用机理。全面探讨交叉持股制度在各国、各地区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各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探索交叉持股制度在行业经济整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合作势态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分析指出企业之间过度的交叉持股会在某个行业、某个区域形成寡头垄断,以及如果安排交叉持股制度仅仅是要通过资本联合运作方式进行金融投机,而非主要用以促进实体经营业务的发展会产生的种种弊病。然后提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民营企业升级换代和参与国际竞争中适时适度采用交叉持股制度安排的设想和建议。这一部分研究的重点,一是交叉持股制度的作用机理,二是交叉持股制度的创新意义,三是交叉持股网络治理结构。这部分研究内容既是本书理论探讨的重心,也是本书研究创新的重点部分。
再次,以2007~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交叉持股的特征和经济后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综合规范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交叉持股制度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企业经济制度以及适时适度的交叉持股安排有利于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结论,进而提出制定关于实施交叉持股制度的政策法规的建议,并且预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内容
本书的逻辑框架是:绪论部分阐述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及创新之点。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交叉持股的基本概念、关系类型、本质特征进行概述,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与述评。第二章是对交叉持股进行历时的、纵向的、动态的分析,其主要内容是结合检视日本交叉持股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经济动因、发展历程、路径依赖,着重从意识形态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交叉持股制度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根源。第三章着重对交叉持股进行平面的、横向的、静态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全面研究交叉持股制度的作用机理和经济后果。其主要内容是从企业经济理论的各个分支如契约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创新学理论、网络经济学理论等理论视角,深入分析交叉持股制度发挥作用的机制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第四章则结合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数据,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基本特征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五章是本书的研究结论综述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特别着重从企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全球化格局向企业服务模式转型提出的要求,阐释交叉持股制度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重点说明交叉持股制度在未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仍可继续发挥其创造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企业服务模式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