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党密切联系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党密切联系群众思想的实现形式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思想源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其现实形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期间得以形成,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 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形成与发展

尽管毛泽东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作出过丰富的阐述,且非常重视群众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执政经验等诸多因素,他们最终都没有提出科学的群众路线概念。这一概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群众路线的体系化理论。

“走群众路线”这一基本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制定了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其中规定了党做任何工作都要深入最广大人民群众,不容许党脱离群众开展工作和运动。随后,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会议决议案强调中国的革命运动能不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党是不是、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会不会引导群众开展革命运动。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党要把“争取群众”作为总路线。这也是“群众路线”说法第一次在党的重要会议中被提出。1929年12月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在会议决议中提到,党在通过充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形成决议之后,要通过群众路线来实施。

1937年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这时群众路线也在不断得到发展,其内容越来越明确和完善。毛泽东于1943年6月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是为中共中央写的文件的草稿。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自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上,依据人的认识规律,总结出群众路线,并把这一路线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他提出我们耳熟能详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党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这些意见可能是零星的、散乱的,党把这些意见集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和整理,这就是“从群众中来”;通过研究整理后,提出党的符合群众根本意愿的意见,再把这种意见向群众宣传,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并且在群众中进行执行、实施,自觉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检验,这就是“到群众中去”;如果党的意见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就要勇于纠正,并开始新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不断循环。这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即从实践上升到认识,从认识再回到实践中,然后不断反复和循环。毛泽东还写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总结了群众路线最为重要的理念,即党与群众必须建立密切联系。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共产党始终都是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保持着这种联系,正是由于这种一体性,为人民服务才成为党的根本价值所在,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他还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出发,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其中之一。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少奇同志于会议当中对于党章修改作了一个专门的报告。报告涉及群众路线,对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做了充分阐释,认为这个路线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路线,把这条路线定位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同时也定位为党的根本组织路线。两个“根本”突出了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与重视。刘少奇在这个著名的报告中还充分说明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和要求,提出必须要建立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党内部干部与普通党员的联系、党与党外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普遍号召结合个别指示。根据刘少奇的报告,七大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除了党的群众路线,新党章还提出并论述了党的群众观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任务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共产党原来是没有执掌政权的革命型政党,主要从事革命战争,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基本任务变成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政党,正式成为掌握政权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并且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的形势下,群众路线不能被削弱,相反不仅要坚持而且要加强,坚决防止脱离群众现象的发生,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历史任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召开,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对群众路线作出了理论内容上的发展,更加系统地论证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报告提出两种重要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提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工作作风,要明确不是我们去解放群众,群众在自我解放,党的工作就是在群众自我解放的过程中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宣传,作为群众的组成部分参与这一过程,作为群众的先进分子促进这一过程顺利健康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共产党作为群众的一部分是绝不能脱离群众的,党和党员也不是普通的群众,而是群众中的先锋和先进,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第二种意义是提出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为群众负责,向群众请教,既要领导群众又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路线是党在工作时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才能少犯不犯错误,才能纠正错误。毛泽东在1964年对群众路线的理论内容做了重新强调,并且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内在一致。

关于群众路线的定位和表述,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献中都有体现。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群众路线表述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之一。这是对群众路线理论重要性的一次高度定位。同时还把群众路线内容表述为我们所熟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对党章部分内容作出修改,保留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原有表述,并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称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说起群众路线,就必须讨论一下群众观点,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在根本上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治国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理念。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创造社会主义国家并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这些历史事实无不向世人证明群众观点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党作为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就要依靠群众;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群众创造的,党就要顺应这种创造性去组织群众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并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总结群众意愿;既然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决定力量,党就要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党对群众观点的内容做了总结和规定: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四个观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群众路线的核心可以表述为4句话22个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句话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前两句讲的是党的群众观点,说明党的目的和力量源泉;后两句是党群众观点的实际内容,说明如何实现党的目的,如何发挥群众力量。前两句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世界观问题,后两句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结合起来组成完整的群众路线。

二 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与完善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和途径,改革开放与中国革命一样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正确方向,偏离和放弃群众路线只能导致改革开放走向邪路,而偏离和放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党的性质,已经是一种邪路了。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更加重视群众路线的落实,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其意义则更加特殊和重大,因为脱离群众的可能和倾向在加大。改革开放是当今中国社会重大而久远的变化,是异常艰辛而深刻的伟大事业,其间党极力防止各类脱离群众、偏离群众路线现象的发生,特别反对搞特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因为这会使共产党脱离群众而陷入危险境地。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曾经深刻重申了为人民服务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把是否做到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否做到真正执政为民,当作党的一切工作和行为的检验标准。无论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坚持这一检验标准,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置于我们心头,使之成为我们行为和工作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必须做到与人民群众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命运、同呼吸、心连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负责,团结、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推动历史前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从思想等各种角度建设党,不断净化党的机体,使党的根本性质和目标闪闪发光,照耀人心,要不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不断发展完善群众路线制度,增强联系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政治上的问题向人民请教,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意愿,如何解决问题向人民求取计策。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干一些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事,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不畏艰辛,不怕得罪人。继续艰苦奋斗,这是革命年代的重要作风和做法,要永远坚持,“俭以养德”,节约光荣奢华可耻,反对政绩主义、形式主义,刹住懒散风、吃喝风、文山会海,坚决杜绝侵害党的机体、违反党的性质、危害党的宗旨的现象和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发挥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使政风民风都有一个大的改观。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响应十九大报告要求,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贪污腐败和脱离群众的行为,反对“四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够树立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都能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都能够依靠群众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个人英雄,更不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高高在上,视人民群众和老百姓如草芥,贪污腐化、自甘堕落。总之,要坚持群众路线,就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心里想着群众装着群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为了群众,不谋私利,自觉进行“两学一做”。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强化党员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和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根本任务和根本宗旨,始终不要忘记党员标准,把党章当作学习的重要文本之一。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坚决反对干部特殊化,强调党密切联系群众。早在1979年11月,他就强调继续进行艰苦奋斗,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他提到我们都经历过过去的苦难,过去有好多个时期都是困难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很苦,但是我们都走过来了,我们能走过来的原因就在于干部党员是与人民群众一起面对和经历苦难的。1980年8月,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向我们指明,我们面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是异常艰巨、长期和复杂的,其中许多旧的问题需要接着处理,很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出。解决途径只能是党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这样就有了力量源泉,来完满完成我们的任务。他还从自身做起,反对特权思想,反对贪污腐败。1986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告诫:“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查办部门。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查处。要真正抓紧实干,不能手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52页。1989年5月,他还在《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中说过他很多年一直在强调反对腐败,他还经常对干部们提起他常常排查自己家里人当中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他认识到抓腐败很难,虽然一下子就能够抓住大的腐败案子,但是下不了手去抓,不抓的后果很严重,会失人心,其实是在包庇腐败。他说:“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97页。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党的立场、宗旨和力量来源,他的“三个有利于”是我们是非成败的标准,他把群众是不是拥护、是不是赞成、是不是高兴、是不是答应等作为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变成了一个艰巨和迫切的任务。在群众路线方面,江泽民树立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并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政治立场。1998年12月,他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中强调群众路线,认为党的力量源泉是党一直紧密地依赖人民群众、一直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并认为这是根本性的,我们决不能把它忘掉,改革愈是艰险,愈是面对困难,我们愈要主动而积极地走群众路线的道路,党所有工作任务都是以广大群众为出发点和归属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才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新的历史形势和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强调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的力量是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是发展先进性的根本内容,是提升党建科学化不可缺少的途径。他提醒我们,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不断实现人民意愿,不断满足人民要求,不断实现人民利益,在工作中应仔细体会人民群众意愿要求与利益诉求的改变,让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精准表达群众意愿和利益,让党的活动很好表现和实现群众利益。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群众路线,把它称为生命线和根本性的工作路线,并就此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通过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得到了教育,密切了党群联系、干群联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为落实群众路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具体说来,第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为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蛋糕就谈不上如何分蛋糕。所以我们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为一部分人富起来而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第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更好地宣传群众路线的精神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下半年,从中央开始在全党按批次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决定很快传到中央与地方各级党委党组,于是教育活动迅速开展起来。活动初期,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进行自我教育、接受教育,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活动在全国全党中迅速展开。现代社会做这么大范围、这么深程度的活动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一开始就采取了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官网的开通、通知的印发、各种信息的传递,在全国全党范围内迅速启动了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普及并对人们思想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今天,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和人民网(协办)联合于2013年6月18日开通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官方网站)。网站为公民参与活动提供了信息载体,为活动开展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人们能够从网站看到各种讯息并能够提出建议意见。为了方便群众,网站设网页版和移动版,并设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网站具有宣传、服务、展示、交流诸多功能,全面、真实、深刻展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

我们同时需要看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深刻变迁,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这些既为群众路线的执行带来新的契机,又是对其严峻的考验。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改变成为我们研究群众路线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形势下党主要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在客观上使党有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领导体制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历史发展迅速进入现代化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复杂性急剧增加,这些都对群众路线提出了更为深刻的挑战,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另外,西方社会和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开放中对中国的冲击也对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我们必须继承发扬无产阶级革命家流传的良好作风,不忘记历史,忘记意味着反叛,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这些都是在长期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年代里,党不断成长和取得伟大胜利的珍贵经验。只有相信人民、依赖人民,走入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一起面对困难,才能够不断渡过难关,战胜敌人。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根据现实变化来完善和发展群众路线。而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是发展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要求以法律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因此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