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明朝三百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50/23826950/b_23826950.jpg)
大脚马皇后为何受朱元璋一生敬爱
“只羡鸳鸯不羡仙”,古今中外,美好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可是帝王夫妻似乎是没有多少恩爱可言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皇帝能够一辈子敬爱一个妻子,因此有“无情最是帝王家”之说。然而历史上却的的确确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一生都钟情自己的结发之妻——大脚马皇后。无论是在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还是在荣登皇帝宝座后。那么,我们不仅会问:这位身边佳丽三千、美女如云的皇帝,为什么对自己的大脚妻子一往情深呢?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用他的雄才大略演绎了一部从和尚到皇帝的传奇故事,而且他和结发妻子马皇后的感情故事也为人所称道。
这对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夫妻,无论是在刀光剑影的征战时期,还是在奢华靡丽的皇宫生活中,始终相敬如宾。作为一国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为什么对这位大脚的妻子一往情深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7FFC0/12638110503540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72_0001.jpg?sign=1739309096-Lfn0CZ7t1q5w33l07V2S51DGQ7awVCtn-0-37b00b4b52ea742ece94c6b9f946f63c)
马皇后
这还要从朱元璋的发迹讲起。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兄去世后,为解决生计,不得已进入一寺庙做了和尚。二十多岁时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做了一个小小的卫队长。由于他生性聪明,作战勇敢,深受郭子兴器重,并将自己“善承人意”、“知书精女红”的养女马氏——日后的马皇后许配给他。娶了主帅的养女为妻,朱元璋的身价陡然提高了许多,军中上下都对他另眼相看,尊称他为“朱公子”。
马皇后(1332~1382),是郭子兴老友马三的小女儿。马三原是宿州闵子乡信丰里的富户,据宋端仪《立斋闲录》中记载,他性格刚强,“见有为不义者,视之若仇雠”,又喜欢交际,“善施而贫”。后来马三因杀人避仇,带着小女儿逃到定远投奔郭子兴,二人结为刎颈之交。郭子兴揭竿起义的时候,马三回宿州策划起兵响应,但是回去不久就死了。郭子兴于是在悲痛之余便将其小女儿收为义女。
马氏身材修长,容貌秀丽,颇具大家闺秀气质。不过,尤其令朱元璋敬仰的,还是马氏天生丽质之外的那份端庄明智、知书达理。她十分体察这位夫君的雄心壮志,并尽心尽力地想帮助他达成心愿。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朱元璋行事干练,颇有谋略,很得军中将士们的信赖,这使得郭氏父子大为不满,怀疑他有自立之心。每当有矛盾发生时,马氏总是从中调解,设法维护自己的丈夫。她甚至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去送给郭子兴喜欢的小妾张氏,请她帮忙说些好话,缓和翁婿之间的矛盾。
在后来的征战中,马皇后也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她常常跟随朱元璋在军中,当时粮食紧张,马氏总是在平日就积攒一些蔬菜和肉食等,想方设法地让朱元璋吃上饱饭,而自己却饿着肚子。她还率领军中将士的妻子搞好后勤工作,拿出自己的积蓄慰劳将士。特别是在一次战斗中,朱元璋受了伤,陷入敌人的包围中,马皇后不顾自己的安危,假扮成村姑的样子,闯进敌阵中把朱元璋背出重围,救了丈夫一命。这些事情使朱元璋感念至深,就是当了皇帝之后,也常常向群臣提起。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封马氏为皇后,并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说“家有良妻,犹国之良相”。她却回答说:“陛下既不忘妾于贫贱,愿无忘群臣百姓于艰难。且妾安敢比长孙皇后,但愿陛下以尧舜为法耳!”
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朱元璋用法庭、监狱、特务和酷刑震慑臣僚和儒士,诛除异己。马皇后对此很是不满,屡加劝谏:“陛下于人才固能各随其短长而用之,然犹宜赦小过以全其人。”侍讲学士宋濂因孙子宋慎卷进胡惟庸案受牵连,被逮到京师判处死刑。马皇后想起宋濂教太子读书的功劳,向朱元璋求情,遭到拒绝。到吃饭时,马皇后闷闷不乐,不饮酒,不吃肉,朱元璋问其中缘故。她回答说哀痛宋学士之刑,想代儿子为老师服“心丧”。朱元璋很不高兴,但第二天还是下令赦免了宋濂,改判谪戍茂州。
马皇后不仅自己不直接干预朝政,而且不私亲族,不让娘家人做官,以免外戚干政。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派人找到马皇后的亲族,打算赐予官职。但遭到马皇后的制止,说:“国家官爵当与贤能之士,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且闻前世外戚之家多骄淫奢纵,不守法度,有致覆败者。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赐予,使得保守足矣。”朱元璋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仅赐予丰厚的爵禄,而不使任职预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7FFC0/12638110503540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74_0001.jpg?sign=1739309096-NSbli24DVIkDu8Ff2q2wUUXDr3JHNSsA-0-0069f4b09fbb3498fa40cf38ecfd6d7f)
马皇后石刻像
马皇后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遇到灾荒,就率宫人蔬食,遇到年成不好,则设麦饭野羹。朱元璋知道她的用意,告知已经下令赈灾。马皇后又建议说:“赈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朱元璋认为她说得有道理,后来便在各地设立预备仓,“选耆民运钞籴米,以备赈济”。
富贵之后,马皇后仍然保持过去那种俭朴的生活作风。朱元璋每御膳,她“皆躬自省视”。自己平时不喜奢丽,衣裳破旧了,缝补洗净再穿。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患了重病。朱元璋寝食不安,群臣“请祷祀山川,遍求名医”。当时她年仅五十一岁,如能找到高明医生,对症下药,或许能治好病。但她担心一旦服药无效,朱元璋会迁怒诛杀医生,因此不肯就医而死。朱元璋抚着马皇后的尸身痛哭不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立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