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男孩不好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请鼓励我胆大!

教养贴士:男孩天生就是探险家,他们往往会在大胆探险的过程中,惹下很多麻烦,甚至闯下很多“大祸”,这个时候更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明确的界限、开放的空间、持续的鼓励和理解。

大约在一个男孩能行动自如,并顺畅地与人交流时,他就开始步入“探险家”的行列了。在这个阶段,他对探索世界表现出比女孩更大的兴趣。快速发育的身体和肌肉,逐渐增强的运动技能,帮助男孩逐渐踏出母亲温暖的怀抱,探索并漫游于更广阔的世界。

在成为探险家的这个阶段,男孩获得了一种强大而迷人的能力,他能够在大脑中形成那些他所接触或没有直接接触过的事物的图像并进行思考。这个阶段的男孩积极活跃、具有攻击性、富于好奇心并且自主自决。这些“探险家”既令人快乐又要求苛刻。他们的情感波动很大,没有任何事情能比开启新的探险更令他们兴奋。

正因为男孩作为探险家,天生具有以上几种特质,他们同样也有特殊的需要。小小探险家们往往会在大胆探险的过程中,惹下很多麻烦,甚至闯下很多“大祸”。这个时候,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大多数都是严厉的管教,甚至可能是一顿拳打脚踢。然而,作为真正的探险家,他们更需要的是明确的界限、开放的空间、持续的鼓励和理解。

虽然男孩天生就是探险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小男孩天生就是“胆大包天”的。愿意去探险的冲动是每个男孩都具备的,可是能否把自己的冲动转化为行动,就因人而异了。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男孩可能更容易付诸行动,而内向的男孩很可能经常就会敢想不敢为了。

先天的性格固然会影响男孩胆大还是胆小,不过父母后天的教养和引导同样也会影响男孩的胆量。如果天生就胆大的男孩,却出生在一个父母非但不鼓励,反倒处处限制孩子大胆探险的家庭,那这个男孩的胆量迟早也会被父母的不当教养逐渐侵蚀。

相反,即使一个天生胆小的男孩,父母却始终鼓励他去大胆探险,并时时处处为儿子创造锻炼胆量的机会,这个男孩最终就会慢慢脱离胆小如鼠的困境,成长为一个敢于担当、勇于冒险的男人。

为孩子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孩子的胆量需要有更多机会锻炼,孩子的自信需要在真实的体验中得到增强。对于胆量来说,如果孩子从小得到的锻炼机会比较多,一旦得到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他就会不断找到成就感,逐渐提升自信心,日益增强自己的胆量。

父母可以利用幼儿园、早教机构、社区等组织的亲子活动或公开演出等机会,陪孩子一起上台当众给大家表演节目,比如唱歌、跳舞等。在正式表演的前几天,父母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进行演练,让自己和孩子对即将表演的节目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熟悉,做到心中有底。在家演练的过程中,最好让家里其他人一起观看,表演前和结束后都要用掌声欢迎和鼓励。

正式表演的当天,父母不要太紧张,并尽可能让孩子放松心情,减轻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当轮到孩子上场时,陪同孩子一起表演的父母一方,牵着孩子的手轻松自如地走向舞台中央。大人和孩子首先向观众鞠个躬,让孩子学会舞台礼仪。

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忘记歌词或者做错动作等情况,大人也不要惊慌,更不要停顿或冷场,而应该沉着冷静地继续领着孩子表演。表演结束后,同样需要跟孩子一起向观众鞠躬致谢,然后快步走下舞台。无论当天的表演效果如何,只要孩子能够大胆地走上舞台,父母就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尤其是他敢于上台表演和积极表现自己的勇气,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

陪孩子玩刺激性游戏,激发男孩的冒险精神

除了鼓励孩子跟同伴玩耍和游戏以外,父母同样需要成为孩子的玩伴。经常陪男孩玩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冒险精神,也可以释放他们的高活动力。

跟妈妈相比,陪孩子一起玩刺激性游戏是爸爸的天然优势。喜欢冒险和刺激是男人的天性,而要激发男孩的冒险精神,爸爸则是他们的最佳玩伴和最好的榜样。

很多时候,爸爸之所以不愿意陪孩子玩这些刺激性游戏,并不是他们不愿对孩子用心,其实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究竟该玩些什么、如何陪孩子玩。那么,爸爸可以陪孩子玩哪些刺激性游戏呢?

1.3岁以内的孩子

可以经常跟孩子玩“举高高”(把孩子举过头顶)、“坐飞机”(双手抱着孩子转圈)、“扔床上”(把孩子从床尾扔到床头)等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一定的恐惧和害怕,但又在可以接受的心理限度内。

2.3~6岁的孩子

可以经常陪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场去体验孩子能承受的刺激项目,比如海盗船、碰碰车、高空缆车、荡秋千等。

3.6岁以上的孩子

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刺激性游乐项目,比如陪孩子坐过山车、跟孩子一起摔跤、同孩子一道去滑雪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刺激性游戏,我们还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更多刺激性游戏或活动,甚至完全可以自己设计类似的刺激性游戏和玩具。

教男孩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男孩或男人的冒险精神,需要正视内心的恐惧,勇往直前,敢于挑战,去做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之前,我们需要教孩子如何克服自己的害羞情绪和恐惧心理。

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教孩子逐渐学会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1)让孩子从1到10之间,把他所有害怕的东西列举并量化出来。例如:怕黑是10,最高;怕狗是3,比较低。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他害怕的东西有哪些,又分别有多高的惧怕程度,这样就便于据此想出克服的方法。

(2)让孩子把什么时候感到害怕,引起害怕感觉的任何关联事物都记录下来。内容可以写什么让他害怕,害怕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害怕。然后再写出他自己认为怎么做,或得到什么帮助,才能让他克服这种害怕。我们再根据他的记录,和他一起讨论克服害怕的方法。

(3)把他的害怕拆解成几个可以处理的步骤。很多时候,孩子的恐惧感是在脑子里酝酿激化出来的。例如,一个在电视里看见大狼狗把人咬伤的孩子,会突然害怕起任何小狗来。如果我们知道了他害怕的原因,就可以先让他看小狗的图片,然后进步到玩小狗毛绒玩具,最后再进步到和真实的小狗在一起待一会儿。不过要留意的是,处理的速度不要太激进,方法不要太过。例如,我们不要期望最终能把孩子和大狼狗放在一起,那样会有危险,也一定会吓坏他的。

(4)和孩子分享我们的经验。告诉他你曾经也害怕过什么,有多害怕,后来又是怎么克服的,并且让他知道一旦你克服了这种害怕之后,又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5)多留心孩子看的书或电视节目的内容。不要让孩子看一些超出其年龄段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恐怖的书或影视节目。当孩子接触到一些恐怖场景时,需要及时告诉孩子那些都是虚构的,让孩子分清现实和虚拟。

(6)如果这个害怕确实存在,也确实强烈到影响他的情绪和生活,就给他一个足以安慰保护和鼓励勇气的“护身符”。例如:一个他喜欢的毛绒玩具、一方小小的毯子、一本书、一张偶像或父母的照片、一首勇敢的小诗等,让他随身带着,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面对恐惧,然后再慢慢地引导他。如此才能避免恐惧给他带来更多的伤害。


当我们按照上述六个步骤教孩子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后,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会介绍自己啦”的亲子游戏。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进一步体验如何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勇于挑战自己。这样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提升孩子的自信。

父母和孩子可以经常在家模拟演练自我介绍,让孩子学会大胆地在公共场合介绍自己。首先,父母给孩子进行示范,当着孩子和家里其他大人的面介绍自己,比如姓名、年龄、做什么工作、住在哪个城市、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最好多示范几次。接下来,父母鼓励孩子当着家人的面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住在哪个城市、就读哪个学校、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如果孩子在自我介绍时比较紧张,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回忆曾经教给他的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同时教孩子学会放松自己,比如介绍之前进行深呼吸、语速放慢、眼睛看着前方、面带微笑等。每次进行游戏时,可以让孩子多模拟几次,不断改进,同时也可以不断增强自信。对于孩子的进步以及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父母在游戏结束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突破极限,提升自己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人们在面对痛苦、困难、危险、挑战或不确定因素时,能够克服恐惧的能力。如果生活中没有任何挑战,那么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勇气就难以得到提升,当然冒险的行动就会少之又少。

一旦孩子勇于挑战并获得成功,尤其是突破自己心理上的极限,就将极大地提升他的胆量和自信。经历一次成功的体验之后,孩子就会拥有更多的勇气去迎接下一个更大的挑战。即使挑战失败也不要紧,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小雨三岁半时,我们带她去常州恐龙园玩,陪他一起玩了一个比较惊险的游乐项目——激流勇进。在玩之前,我对他能否经受住可能的惊吓,心里完全没底。玩的过程中相当惊险,小雨吓得大哭大叫。但是,他已经坐上了“贼船”,就没有任何退路,只好鼓起勇气坚持到底。没有想到,下来之后,我们大人都感觉头昏目眩,他却若无其事。

经过这次挑战之后,我逐渐发现他对很多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不再那么恐惧。后来,幼儿园组织秋游,到一个公园玩海盗船,陪他一起玩的妈妈都很害怕,小雨反倒不怎么害怕。玩了一次还嫌不够,他吵着还要再玩一次。

不过,在引导孩子面对挑战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不要刻意为孩子制造挑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发现很多让孩子去挑战的机会。比如,刚学走路的孩子一定会遇到很多磕绊,刚入园的孩子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刚入学的孩子一定会遇到很多难题。生活和学习中经历的挑战比刻意制造的挑战更具有真实性。真实的体验才能带来自然的成长。

(2)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程度都不一样。当我们引导孩子勇于挑战时,需要因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比如,让两三岁的孩子去坐过山车或海盗船,就会超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过度恐惧,孩子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