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文谨就“摄提”在《离骚》中必为星名加以论述。这里顺便再谈一点关于“摄提格”的不成熟意见。“摄提格”是岁名,这也是名正言顺的。其与“摄提”发生混乱,最早出现于《史记·天官书》里的一段文字上。《史记》之前,如《淮南子》、《尔雅》、《星经》、《韩非子》等,或言星则为“摄提”,或言岁则为“摄提格”;从未见相混用过。《史记》里那段文字是这样的:


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史记会注考证》曰:“格字衍。”这是个校勘问题,也就是说最后的一句应作“故曰摄提”,“格”字乃是衍文。这个校勘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何况这段文字中“天王帝廷”的“帝”字也是衍文或错字,在古书中是并不奇怪的。“格”字之所以必是衍文,因为有了这个“格”字原文就是不通的。首先在语言上显然是不通的。“摄提者……故曰摄提格。”这能成为一句像样的话吗?“摄提者”是提出“摄提”这个星名来要求为它本身作解释的,“故曰”乃是从这个解释中得出的答案。要解释的是“摄提”,答案却是“摄提格”;要解释的是星名,答案却是岁名;所答非所问,这在语言上乃是荒诞的。那么解释的内容又如何呢?解释说:


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


而“摄提格”除岁名外更未尝有别义,那么它怎么能“直斗杓所指”呢?又怎么来“以建时节”呢?所以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内容上,“摄提格”都无一是处,此“格”字之所以必为衍文也。

“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是怎样来解释“摄提”这个星名的呢?这可以参照《春秋元命苞》里的一段话:


摄提之为言,提携也;言能提斗携角以接于下也。


这里的“摄提之为言”正如“摄提者”之针对上文“曰摄提”而言。而“提斗携角以接于下”,也即“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龙角”即二十八宿中为首的角宿,所谓东方苍龙之角。“直斗杓所指”因而也就是“提斗”以“携角”。而“以接于下”也即指角宿以下的二十八宿。这乃是古代下接天象上“建时节”的又一个体系。“摄提”的建时节属于北斗的体系,即以所向的方位指明时节。二十八宿的建时节则另成体系,以其止于正南方的一宿为定,来表明时节。如《鄘风·定之方中》的“定”即室宿,当它居正南方位时便说明是孟冬十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这“参”、“尾”就都属于二十八宿。《说文》:“摄,引持也。”“提,挈也。”“挈,悬持也。”摄提六星正因其是上引北斗(斗为帝车),下衔周天二十八宿,而成为“建时节”的枢纽星辰。这就是“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的全部解释。这个解释是紧扣住“摄提”二字来作解释的,针对性非常明确;更无一语针对“格”字。那么“故曰摄提格”又从何而来呢?“格”字在这里因此是完全格格不入的,所以只能是衍文。证之《史记》中凡涉及“摄提格”或“摄提”之处从来都泾渭分明,更可以断定这个“格”字之误出,而绝非史迁本意。但《史记》上既出现了这么一个衍文,后人不察,以讹传讹,混为一谈,容或有之;片语只字,也是不足为奇的。而这一影响能及于《史记》之后,却不可能影响到《史记》之前的屈原去。这些姑且作为一个题外话,聊附于此。

1979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