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列传
司马迁
【作者小传】
司马迁(前145—前93?),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世家三十、列传七十、表十、书八,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战国历史散文主要是通过历史事件来显现人物,而《史记》的许多传记,则是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写人物来记叙历史,这是由历史散文到传记文学的发展。《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当之无愧的。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 ”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 ”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阅读导航】
司马迁怀着极其敬佩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全力展现他倨傲严正、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同时也反映了汉武帝慧眼辨人及其君王气度,刻画了公孙弘和张汤对汉武帝诈饰取宠和对汲黯公报私仇的丑恶嘴脸。寥寥数笔,丞相田蚡的傲慢、大将军卫青的忠厚也都跃然纸上。
为了刻画汲黯的性格,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多方面的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如汲黯四次犯颜汉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对待丞相田蚡和大将军卫青绝不谄媚等;二是通过极富张力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汲黯对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的言辞都极具个性,其辞之犀利精粹,其情之激切义愤,皆振聋发聩;三是通过烘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群臣对汲黯的震恐、责怨,公孙弘、张汤对他的恨之入骨,汉武帝背后的咒骂甚至所起杀心,都从侧面烘托了汲黯忠直果敢的性格。文中也毫不避讳地写了汲黯的弱点,一方面反映了司马迁“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另一方面对丰富人物性格也是有帮助的。
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这和汉武帝崇尚儒学、重用酷吏、好大喜功、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相抵触。司马迁通过对汲黯、汉武帝、公孙弘、张汤等人物的描写,也寄予了自己的爱憎情感,正如牛运震《史记评注》所言:“汲黯乃太史公最得意人,故特出色写之。当其时,势焰横赫如田蚡,阿谀固宠怀诈饰智如公孙弘、张汤等,皆太史公所深嫉痛恶而不忍见者,故于灌夫骂坐,汲黯面诋弘、汤之事,皆津津道之,如不容口,此太史公胸中垒块借此一发者也”,“发愤之作”可见一斑。
【思考阐释】
一、本文记叙了汲黯几个故事,各展现了汲黯什么性格特征?你认为汲黯哪些事情做得不妥当?
二、汲黯如此冒犯汉武帝,汉武帝对其已起杀心,但为什么最终忍了下来?通过汉武帝对待汲黯的态度,分析汉武帝的心理。
三、屈原和汲黯均忠言直谏,但一个命断汨罗,一个为官善终,请你阐释个中缘由。
四、阅读:《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相关链接】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xù]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柯劭忞[mĭn]等)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杜甫
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层城临暇景,绝域望馀春。旗尾蛟龙会,楼头燕雀驯。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帝念深分阃(kŭn),军须远算缗(mín)。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麟。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征南多兴绪,事业闇(àn)相亲。
答李生
曾国藩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延津双创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勋名自谓凌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老刘偃素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罂。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似驴非驴马非马,自增形影良可咍。中天广殿镵云开,飞房结构要群材。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国有颜回。李生年少风骨峻,骁腾汗血龙所服。平地一朝能九例,欲与老刘争崔克。万里辞家来从我,如金受治玉受锤。所轮只有一心喻,献璞翻为两足灾。世上升沉日子变,得失于我有何哉!朝来告别问何往,迎妇塞外调高洪。长安自是别离海,新婚便作锦绣堆。离情吉语议消说,新诗抄句千琼瑰。我有一言生听取,冰案乃为福之媒。富贵绮罗遭鬼瞰,忧患可以坚筋骸。陈平终非贫贱客,王章莫忘辛苦怀。边关十月雪融天,劝生为我尽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