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学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踐履

《書》言非知之艱,行之維艱。而朱子《與劉子澄書》,譏陸子之學,止是專務踐履,不知踐履而外,别無所謂學也。朱子釋《學而》章,謂學之爲言效,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爲,豈非以踐履爲學乎?陸子嘗謂古之人,言皆實言,行皆實行。言論未形,事實先著,蓋即孔子躬行君子之意。今録陸子教人敦踐履之言,列《講明》之後。

周伯熊來學,先生問:『學何經?』對曰:『讀《禮記》。』『曾用功於九容乎?』曰:『未也。』『且用功於此。』後往問學於晦菴,晦菴曰:『僊里近陸先生,曾見之否?』曰:『亦嘗請教。』具述所言。晦菴曰:『公來問某,某亦不過如此說。』

有一生飯後微交足。飯既,先生從容問之曰:『汝適有過,知之乎?』生畧思,曰:『已省。』先生曰:『何過。』對曰:『中食覺交足。』雖即改正,亦放逸也。其嚴如此。

先生作《則以學文》程文云:『欲明夫理者,不可以無其本。本之不立,而能以明夫理者,吾未之見也。宇宙之間,典常之昭然,倫類之燦然,果何適而無其理也。學者之爲學,固所以明理三七。然其疇昔之日,閨門之内,所以慕望期嚮,服習踐行者,蓋冺然乎天理之萌蘖,而物欲之蔽,實豪據乎其中而爲之主,則其所以爲學之本者,固以蹙矣。然而方且汲汲於明理,吾不知所謂理者,果可以如是而明之乎?苟惟得之於天者未始冺滅,而所以爲學之本者見諸日用,而足以怙乎人,則雖其統紀條目之未詳,自可切磋窮究,次第而講明之,而是理亦且與吾相契,而渙然釋,怡然順者,將不勝其衆矣。三八

先生與詹子南論爲學之要,側重踐履。有書云:『日享事實之樂,而無暇辯析於言語之間,則後日之明,自足以識言語之病。急於辯三九析,是學者大病,雖若詳明,不知其累我多矣。石稱丈量,徑而寡失,銖銖而稱,至石必繆,寸寸而度,至丈必差。今吾但能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勿忘勿助長,則不亦樂乎?又何必紛紛爲大小之辨也。』

先生答曾宅之書云:『古人自得之,故有其實。言理則是實理,言事則是實事,德則實德,行則實行。吾與晦翁書,所謂:「古人質實不尚智巧,言論未詳,事實先著,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所謂「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者,以其事實覺其事實,故言即其事,事即其言,所謂「言顧行,行顧言」。周道之衰,文貌日勝,事實湮於意見,典訓蕪於辯四〇說,揣量模寫之工,依倣假借之似,其條畫足以自信,其習熟足以自安。以子貢之達,又得夫子而師承之,尚不免此。「多學而識之」之見,非夫子叩之,彼固晏然而無疑。「先行」之訓,「予欲無言」之訓,所以覺之者屢矣,而終不悟。夫子既殁,其傳固在曾子,蓋可觀已四一。况其不工不似,不足以自信,不足以自安者乎?雖然,彼其工且似,足以自信,足以自安,則有終身不反之患,有不可救藥之勢。乃若未工未似,未足以自信,未足以自安者四二,則舍其邪而歸於正,猶易爲力也。來書「蕩而無歸」之說大謬。今足下終日依靠人言語,又未有定論,如在逆旅,乃所謂無所歸。今使足下復其本心,居安宅,由正路,立正位,行大道,乃反爲無所歸,足下之不智亦甚矣!今己私未克之人,如在陷穽,如在荆棘,如在泥塗,如在囹圄械繫之中,見先知先覺,其言廣大高明,與己不類,反疑恐一旦如此,則無所歸,不亦鄙哉!不亦謬哉!不知此乃是廣居、正位、大道,欲得所歸,何以易此?欲有所主,何以易此?今拘攣舊習,不肯棄捨,乃狃其狹而懼於廣,狃其邪而懼於正,狃其小而懼於大,尚得謂四三智乎?夫子曰:「汝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古之所謂小人儒者,亦不過依據末節細行以自律,未至如今人者四四如許浮論虚說謬悠無根之甚,夫子猶以爲門人之戒,又况如今日謬悠無根而可安乎?吾友能棄去謬習,復其本心,使此一陽爲主於内,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無終食之間而違於是。此乃所謂有事焉,乃所謂勿忘,乃所謂敬。果能不替不息,乃是積善,乃是集四五義,乃是善養浩然之氣,真能如此,則不愧古人。其引用經語,乃是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則不爲侮聖言矣。今終日營營,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有採摘汲引之勞,而盈涸榮枯無常,豈所謂「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者哉?終日簸弄經語以自傅益,真所謂侮聖言者矣。四六吾與足下言者,必因足下之及此而後言其旨,只欲足下知古人事實,而不累於無根之說。足下謂得此說而思之,足下以此爲說,其不明吾言甚矣,宜其不能記憶,附以己意而失其本真也。』

先生與張輔之第三書云:『兩書所言踐履之說,皆未曉劣者之意。前書所言踐履,不說聖賢踐履,只說輔之之所踐履。君子有君子踐履,小人有小人踐履,聖賢有聖賢踐履,拘儒瞽生有拘儒瞽生踐履。若果是聖賢踐履,更有甚病?雖未至未純,亦只要一向踐履去,久則至於聖賢矣。只爲輔之踐履差了,正如適越北轅,愈騖而愈遠。前書分明與子說是拒善之藩籬,既是拒善之藩籬,又豈可與聖賢踐履同日而語。凡所與子言者,皆只是入頭處,何謂不教以入頭處也。如《中庸》戒謹四七恐懼之言,子正不能如是。充子之踐履,識者觀之,正有可愧可耻,不能戒謹四八,不能恐懼,莫甚焉。』

先生與詹子南書云:『鄉者嘗與吾友深言爲學之序,見吾友相信之篤,頗知反己就實,深以爲喜。今觀來示,頗又紛紛於無益之論,人己俱失。要之吾友且當孜孜行其所知,未當與人辯論是非。辯論是非以解人之惑,其任甚重,非吾友之責也。不與之論,他日却自明白。今欲遽言之,只是強說,自加惑亂耳。李三一哥所學未久,相信又篤,近在此累次磨治,尚未能去其故習。老夫平日以此事自任,與此等病人說話,尚如此費力。吾友如何解分析得他明白,且先自治,不必與人商議可也。』

〔一〕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四中有『正己』二字,中華書局一九八○年版。

〔二〕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爲『先生語伯敏』句。

〔三〕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爲『伯敏』二字。

〔四〕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爲『伯敏』二字。

〔五〕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二中爲『昔』字。

〔六〕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二十三中爲『比』字。

〔七〕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二十三中爲『日』字。

〔八〕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二十三中爲『焉』字。

〔九〕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二十三中爲『慎』字。

〔一〇〕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二十三中爲『共』字。

〔一一〕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二十三中『受而』爲『而受』字。

〔一二〕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二中爲『爲』字。

〔一三〕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二中有『非』字。

〔一四〕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二中『也』爲『之』字。

〔一五〕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二中無『故』字。

〔一六〕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無『無他』二字。

〔一七〕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爲『慎』字。

〔一八〕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爲『審問、明辨、慎思』句,順序顛倒。

〔一九〕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工』字。

〔二〇〕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四中爲『之初』二字。

〔二一〕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四中爲『有』字。

〔二二〕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九中無『者』字。

〔二三〕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九中有『之』字。

〔二四〕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九中爲『務』字。

〔二五〕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九中爲『說』字。

〔二六〕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九中爲『它』字。

〔二七〕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二中爲『慎』字。

〔二八〕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二中有『之』字。

〔二九〕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二中爲『辯』字。

〔三〇〕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二中無『謂』字。

〔三一〕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吳』字。

〔三二〕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徹』字。

〔三三〕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四中有『所』字。

〔三四〕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四中爲『何如』二字。

〔三五〕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爲『積日累月』。

〔三六〕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五中此處有『亦不是别有一竅子』句。

〔三七〕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二中爲『明是理也』。

〔三八〕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十二中尚有『則以學文,夫子所以言也』一句。

〔三九〕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十中爲『辨』字。

〔四〇〕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辨』字。

〔四一〕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矣』字。

〔四二〕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無『者』字。

〔四三〕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爲』字。

〔四四〕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有』字。

〔四五〕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爲『積』字。

〔四六〕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一中有如下文字『《書》言:「日嚴祗敬六德」,又言:「文王之敬忌」,又曰:「罔不克敬典」。《詩》曰:「敬天之渝」,又言:「敬之敬之」,又言:「聖敬日躋」,《論語》言: 「敬事而信」,又言:「修己以敬」,《孟子》言:「敬王」、「敬兄」,未嘗有言「持敬」者。觀此二字,可見其不明道矣』句。

〔四七〕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中爲『慎』字。

〔四八〕 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卷三中爲『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