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的计量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进程

在研究汇率各种相关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通过表1-1梳理一下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进程。

表1-1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进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很多次变革,从改革开放后建立外汇管理局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统一了汇价,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起步。1994年1月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了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赢得了国际的赞誉。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后人民币汇率逐渐升值,2006年3月7日,单日上涨43个基点,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关口,2008年4月10日,中间价又突破7∶1。我国出台的各种政策使得汇率变动更加灵活,如2007年5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日浮动幅度从±0.3%扩大到±0.5%。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稳定汇率,危机后又重新启动了汇率制度改革,仍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同年,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的离岸交易,2011年又向美国消费者开放了人民币交易,并允许国内公司使用人民币在境外投资,这些举措都使得人民币汇率的交易方式更加灵活。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又扩大到了1%。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增强其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2015年11月30日(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SDR。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并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不存在贬值预期,但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确实出现了持续的贬值,现在已经突破了1∶6.5的关口。发展到今天,人民币汇率市场弹性增大,交易灵活,但是还有待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汇率进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的决定,该项决定对未来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地了解汇率市场的运行、传导机制及变化趋势,利用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更清晰地刻画汇率波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