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适与“《红楼梦》后四十回皆为高鹗所补”的论断
“《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的观点,在清代并没有太大的市场,正如崔容澈在《清代红学研究》中说的那样:“清代后期的一般《红楼梦》读者大部分都认为,这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他们都欣赏整部作品的完美的结构,对后半部的悲剧结局尤其表示佩服,很少人怀疑其整体性。”直到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胡适引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的诗注,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皆系高鹗所补,而乾隆五十六年《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程伟元“序”所云,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的话,“大概都是假托的话,因为世间很少这样奇巧的事。”他又在《红楼梦考证》的改订稿中说:“程序说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此话便是作伪的铁证,因为世间没有这样奇巧的事。”
至此,胡适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补著”的结论最终形成,并被学界广泛接受,如鲁迅、李长之、李辰冬、林语堂等人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论述和研究,都是以这个结论为基础进行的。
实际上,胡适的结论过于“武断”。在这里,他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胡适没有考虑张问陶诗注是否可靠;
第二,胡适没有完整理解乾隆五十六年《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伟元的“序”;
第三,胡适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程伟元对后四十回的收集。
关于张问陶诗注是否具有可信性的问题,上文已详细论述,兹不赘述,主要分析二、三两个问题。
乾隆五十六年《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伟元的“序”云:
《红楼梦》小说……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之目,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乃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
程伟元的“序”至少告诉我们三个问题:
第一,在《红楼梦》的印刷版出现以前,世间流传的《红楼梦》确有一百二十回的目录;
第二,当时,有称自己所藏《红楼梦》为全本的,但是,经过检阅,也都是八十回本;
第三,程伟元对后四十回的收集,是“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这就说明,程伟元收集来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文字是历年所得,并不是像胡适所说的:“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因此,程伟元的话便构不成“作伪的铁证。”
虽然,胡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所做的论证比较轻率,但是,由于胡适在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加上,张问陶那条有力的“铁证”,因此,他的高鹗伪作《红楼梦》的结论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少专家都接受了这一说法。正如舒芜所形容的那样:“胡适的考证发表之前,也许除了三四个人之外,谁也不知道这一百二十回里面还有什么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之分。”但是,胡适这篇文章的发表改变了这种情况,人们逐渐相信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出自两人之手:八十回前为曹雪芹所著,而八十回后为高鹗补作。不仅如此,胡适的观点还影响到人们对《红楼梦》的阅读和赏析,针对这种情况,李长之指出:“在未确定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的时候,大家都很公平地去欣赏,而且非常精彩;一经证明是续书,大家都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