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计算思维在中国
计算思维不是今天才有的,它早就存在于中国的古代数学之中,只不过周以真教授使之清晰化和系统化。
中国古代学者认为,当一个问题能够在算盘上解算时,这个问题就是可解的,这就是中国的“算法化”思想。
随着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思维的作用日益凸显。正像天文学有了望远镜,生物学有了显微镜,音乐产业有了麦克风一样,计算思维的力量正在随着计算机速度的快速增长而被加速地放大。
计算思维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中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的共同注意。
由李国杰院士任组长的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撰写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长期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被构造成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工具”意味着它是一种辅助性学科,并不是主业,这种狭隘的认知对信息科技的全民普及极其有害。针对这个问题,报告认为计算思维的培育是克服“狭义工具论”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其他信息科技难题的基础。
孙家广院士在《计算机科学的变革》一文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科学界)最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思想是计算思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刘克教授特别强调大学推进计算思维这一基本理念的必要性。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志伟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像识字、做算术一样;在2050年以前,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计算思维的能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率先将国际同行倡导的“计算思维”引入国内,并翻译了周以真教授的《计算思维》一文,撰写了相关的论文《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他认为:在中文里,计算思维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计算思维经常被朦朦胧胧地使用,却一直没有提高到周以真教授所描述的高度和广度,以及那样的新颖、明确和系统。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计算思维的培育非常重视。2010年7月,在西安会议上,发布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确定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2年7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第一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分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院长、主任及骨干教师2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陈国良院士、李廉教授、徐志伟研究员等介绍了近年来计算思维研究的问题及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