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圣地车都”战略, 推进“神韵随州”建设*注29 (2013年5月)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实施“圣地车都”战略、推进“神韵随州”建设是引领随州前进与发展的旗帜,是实现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抓手。我们将紧紧围绕“五个湖北”建设,牢牢把握“竞进提质”总要求,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以实施工业三年倍增等“五大行动计划”为路径,以项目和投资为支撑,以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强化改革创新,着力赶超转型,加快建设“神韵随州”,全力打造“圣地车都”,推动随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确保随州在全省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缺位、不掉队、不丢份额。
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提升随州综合实力
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工业兴市”是随州跨越发展的首要抓手。要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认真落实省政府“两计划一工程”,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两化”融合、产业聚集,着力培育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业“两大龙头”,倾力打造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支柱”,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努力把随州打造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湖北优质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未来三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到2015年突破2 000亿元。要大力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和信息、检测、会展、营销、物流“五大中心”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物流园区等服务平台。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神韵随州”城镇化加速计划。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实现均衡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未来三年,我们将以建设“襄十随”城市群核心城市、鄂豫门户节点城市和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枢纽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以市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市域副中心城市为支撑、以交通干线重点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新社区示范点为辐射的“一主两翼、多点支撑”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建成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1个、经济社会发展强镇2个。在主城区的规划建设上,逐步构建形成城中商业居住综合区、城东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南行政金融会展区、城西文化旅游博览区、城北新型工业区和淅河城乡统筹示范区,使随州城向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宜旅的 “双百”大城市迈进。
文化旅游产业支柱化培育计划。坚定不移地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要全力办好寻根节。寻根节是一个国字号的品牌,是随州递向世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是随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要争取一年办得更比一年好。要精心打造“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建设中国编钟音乐厅、中国编钟音乐博物馆等配套产业项目,组织国际、国内音乐节庆活动,设立国家级的中国编钟音乐奖,不断放大“编钟之乡”的品牌效应。要积极申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大遗址片区,建设以擂鼓墩古墓群、叶家山墓地、义地岗古墓群、安居古城址、羊子山古墓群等处为核心的大遗址片区,进一步保护和弘扬随州的古老文化。要努力创建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使随州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典范。
基础设施保障支撑计划。重点构建综合交通物流、能源电力供应、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障、多层次金融市场和信息化多领域利用六大体系。交通物流方面,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产业、运输服务中心,打造“襄十随”城市群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城市。能源电力方面,大力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构筑能源工业发展新格局。国土资源方面,用足、用好政策,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强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水资源方面,全力配合省里完成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缓解水资源短缺困扰。着力推进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示范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金融市场方面,加快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引进全国性商业银行来随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努力在证券化率和企业债发行上实现新突破。信息化方面,树立先行先试的理念,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性措施,鼓励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为重点的信息产业,积极推进通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融合发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着力打造“无线随州”、“数字随州”、“智慧随州”。
幸福民生普惠计划。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工程、基本住房保障工程、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生活质量提升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等,充分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就业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随州。
强化两大支撑,狠抓项目投资
超前深度谋划项目。在项目谋划上,要紧盯国家产业导向、紧盯全国“两会”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接争取,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把政策机遇变成“真金白银”。重点围绕“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建设、“四化同步”发展、产业链条延伸、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化、改善保障民生等领域深度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加快建设重点项目。抓住了重点项目就等于抓住了投资工作的“牛鼻子”,要从机制、建设、平台等方面着力,促进重点项目取得明显突破。要按照全市“项目建设大行动”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以不同的方式大力推动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要对重点项目实行路线图制、集中开工制、督办通报制、领导包保制、属地主导制、主官协调制、现场办公制等推进机制,着力推进关乎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工业项目,加快推进麻竹高速、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并电气化改造、城际高铁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积极承接产业项目。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期,沿海发达地区地价上升、环境容量变小、用工困难,一些产业正在寻求转移,这给我们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围绕随州的发展大局,积极动员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投资家乡、造福桑梓,要竭尽所能牵线搭桥,重点引进产业链高端项目,引导本土企业对外重组,不断增强借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一个根本,改善民生福祉
抓好教育这一民生之基。要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硬性指标。要积极回应全社会的关注与关切,严格教育行政和教学管理,着力提升教学水平。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做好教育资助工作,杜绝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因贫失学的现象。要抓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稳步提高入园率。要优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尽可能提高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满足随州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强烈期望。
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要推进全民创业的工作部署,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以市场引导就业,拓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探索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四类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大政府与企业的对接力度,更大程度地挖掘就业岗位,积极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抓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一民生之源。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帮助城乡人民拓展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使人民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抓好社会保障这一民生之依。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重点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范围,推进“五险合一”扩面征缴,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实施调整失业保险待遇。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要关注弱势群体,扎实做好城乡困难群众、低保五保对象、流浪乞讨人员的帮扶救济工作,实现社会政策托底。
抓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一民生之福。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改革,继续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抓好社会和谐稳定这一民生之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推动网格管理功能拓展、服务延伸,把每一个网格建成我们落实工作的“责任网”、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网”、维护社会稳定的“和谐网”。围绕实施“三民工程”,完善城市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建设幸福社区。继续深化开展“平安建设大行动”,将随州打造成平安祥和的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