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复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任务要通过新内容来体现和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但其最主要的内容还是世界观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邓小平对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赋予新的涵义,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邓小平提到:“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
世界观教育最终要落实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认为,一个人,能够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他已经初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的重要标志。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2]。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任务,邓小平提出的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始终抓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邓小平在80年代初就明确指出:“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3]同时,也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使“两个基本点”同“一个中心”真正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4]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还要全面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内容,即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准确把握其他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广大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第二,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第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统一,包含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基本路线同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一起,构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四个“基本”上来,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加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就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体主义也是时代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通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但在根本上,它也是政治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在集体主义原则中,关于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观点,关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无不是以一定的政治观为根本前提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观教育,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中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增强民族自强精神和维护民族尊严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这实际上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的现实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5]要教育全体人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针对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邓小平强调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6]
进行政治观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上的“说教”。政治观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有说服力,例如,对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7]政治观教育也一定要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作用。邓小平认为,“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8]。通过联系实际、紧扣群众关心的时事和政策问题的教育,“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9]。这些对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146、1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166页。
[3]《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2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370~3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3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262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邓小平文选》,第3卷,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邓小平文选》,第3卷,144~1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