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热点三 慈善信托治理结构、运作机制及其实现条件研究
徐家良[1]
摘要:在中国,慈善信托是一种新兴的慈善方式,对其治理结构、运作机制以及实现条件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借助慈善信托这一平台对慈善项目和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专业化运作,探寻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途径。课题组基于协同治理、委托代理理论,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圈互动的分析框架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慈善信托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对国内外慈善信托的运作与治理经验进行描述介绍。针对慈善组织、信托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足和慈善信托治理结构与运作机制关系的失调等问题,在一核多圈式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合法性、规范性、激励性、有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伦理道德等七个主要实现条件。为确保慈善信托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提出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补充细则、规范备案材料审核与运作流程、建立跨界联动的慈善信托监管体系、提高慈善信托的能力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建构起促进慈善信托发展的保障培育机制,推动慈善信托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慈善信托 治理结构 运作机制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开始在中国大陆推行公益信托,然而步履维艰,此前15年总计各类慈善性质的信托产品有20多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再度激活这一格局,并发布《慈善信托管理办法》来助其有效落实。据“慈善中国”最新数据,至2018年1月底,成功备案慈善信托66单,财产总规模89166.01万元[2]。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慈善信托治理结构、运作机制和有效运作的实现条件,探寻慈善信托的运作规律,提升专业化运作慈善项目的能力,发挥慈善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