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总论
报告1 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价值与影响因素
王海运[1]
摘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该经济走廊由两大通道组成:中国华北经内蒙古通往蒙古和俄罗斯;中国东北通往俄罗斯。中蒙俄三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共商、共建、共享”和“合作共赢”原则指引下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不论对于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化,还是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北亚经济板块的崛起,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提出以来,三国合作共建的热情不断增高,早期收获令人鼓舞。为了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取得更加积极的进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其战略价值的战略认知,厘清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明确重点着力方向。
关键词:中蒙俄 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提出及合作共建的进展
2014年9月,中俄蒙三国元首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习近平主席倡议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的“跨欧亚发展带”、蒙古国的“草原之路”进行对接,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得到了俄、蒙两国元首的积极响应。三方一致认为,作为山水相连的好邻居,三国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框架下深化合作,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而且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发展要素高度互补,完全有条件实现重大项目的对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自此,中蒙俄经济走廊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框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5年3月,中国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该白皮书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了6大经济走廊,其中之一即是中蒙俄经济走廊。[2]7月,上合组织元首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元首再次会晤,签署了《关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
2016年6月上合组织塔什干元首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正式签署。9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作为“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纲要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3]
从三国达成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共识至今,短短3年时间里,有关合作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2015年4月,中俄蒙铁路运输合作三方磋商会议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确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跨欧亚发展带”“草原之路”倡议的框架内开展铁路过境运输合作。
——2015年5月,扎门乌德—乌兰巴托—阿勒坦布拉格高速公路项目举行启动仪式。这是蒙古国首条贯穿南北、联通中蒙俄的高速公路,对于推进三国过境运输合作、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9月,中国东北四省区决定共同编制“辽满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自中国东北和内蒙古、连接中国渤海湾各港口、直达俄罗斯和蒙古国以及欧洲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至当年11月,中国东北地区先后开通了13列经满洲里、3列经二连浩特出境的中蒙俄欧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稍后,经满洲里至锦州港的俄中集装箱联运班列正式开通。截至2017年4月,依托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形成西中东3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46条中欧班列运行线,可以达到欧洲11个国家24个城市。[4]
——2015年12月,在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俄罗斯远东发展部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在俄远东地区生产与投资合作备忘录,决定联合发展北方海路、滨海大道-1、滨海大道-2国际交通运输走廊。[5]拖沓多年的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界河桥工程建设提速,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公路大桥开建。
——2016年10月,首个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即“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一侧正式开工,蒙古方面也开始招商引资。截至2017年初,内蒙古对蒙俄开通了16个口岸,其中对蒙古开放9个、对俄罗斯开放4个。在黑龙江省的25个国家一类口岸中,对俄开放的边境口岸已达15个。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早期收获清单还可以列举很长。可以看出,该走廊建设合作已经走到了6大经济走廊的前列。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之所以进展顺利,与其对于整个“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三国各自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对于推进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具有的重大战略价值密切相关。
首先,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发挥三国间的区位优势和互补优势,实现三国的共同发展。
中蒙俄三国比邻而居、往来便利。连接三国的“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丝绸之路四条通道之一,曾经对东西方之间的商贸、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打造北联南通、达欧通洋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三国间的物流畅通,而且有利于带动沿途经济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特别是对于蒙古这个地处大陆腹地的内陆国家来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可为其提供东出太平洋的出海通道,其重大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由于自然禀赋、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三国在发展要素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油气、煤炭、水电等能源资源蕴藏丰富,是世界能源资源出口大国,但是作为其传统出口方向的欧洲市场不断萎缩,俄罗斯急需开辟亚太出口市场、实现能源出口的多元化。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同样急需寻求稳定可靠的出口市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巨大,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战略买家”。[6]俄罗斯拥有辽阔的黑土地、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以及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资源,蒙古拥有广袤的牧场,均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得到充分利用、赢得经济收益。[7]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合作,必将有力地推动这种资源与市场的互补优势转化为共同发展的优势,对于三国维护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的战略价值更为突出。
俄罗斯处在“再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蒙古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技术和设备相对先进,并且拥有全球无可匹敌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国的先进技术和富裕产能以及庞大的外汇储备,完全可以为俄罗斯与蒙古所用,服务于两国的“再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在相邻地区发展战略方面,三国也存在互补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强烈必要性。中国推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推出了“远东开发战略”,蒙古推出了“草原之路战略”,[8]三国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显然有利于三大战略的联动发展、协同推进。2009年中俄签署《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虽然有些规划有点超前,多数项目未能得到落实,但是其所指明的合作方向是完全正确的。[9]三国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及跨境输电网络、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通关和贸易便利化,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救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对于俄罗斯与蒙古更好地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利用亚太发展的机遇,对于中国扩大发展纵深、解决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战略性“利好”。
其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深化三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经济关系是国家政治与安全关系的物质基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由于涉及领域广泛、合作紧密度高,对于夯实三国国家关系的物质基础,作用十分突出。
就中俄关系而言,经过几十年的平稳发展,战略协作已经提升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相较于政治与安全关系,中俄间的经济关系发展明显滞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必将为中俄关系的扩展与提升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中蒙之间也存在经济关系发展相对滞后的短板,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同样可以起到夯实两国政治与安全关系的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
俄蒙之间虽然存在传统经济联系,但是由于缺少增长点,经济合作规模较小。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同样有利于将俄蒙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推上新的高度,促进两国政治与安全关系的深化。
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的推进,三国间人员友好往来必将大幅增多,人文交流必将更加丰富,从而有望增进相互理解、加深睦邻友好,为建设“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关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长远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于打造三国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也有望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三,中蒙俄经济走廊有望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5大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拥有诸多独特优势,特别是区位优势和互补优势、政治关系和顺优势和安全环境稳定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有望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走在各大走廊建设的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各大经济走廊中已经率先起步,三方合作共建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不仅实现了以共建该走廊为中心议题的三国元首每年一次的会晤,制定了“一带一路”首个多边合作纲要《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而且互联互通大项目、口岸建设、“超前发展区”建设等多领域合作相继展开。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仅努力践行“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等“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而且高度重视规则制度的对接创新,其积极成果也可供其他经济走廊建设参考借鉴。
其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有利于打造北亚新型区域经济板块。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去全球化”“逆全球化”抬头的大背景下,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必将有力地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不仅有利于中蒙俄三国经济的协同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北亚新型区域经济板块的崛起,重塑亚洲经济格局,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战略价值,值得三国做出齐心协力的努力。
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的有利因素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存在众多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可为合作共建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有利因素之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符合三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中蒙俄三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中俄两国还是新兴大国。在相当长时间里,三国的根本性国家任务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三国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走互利合作之路。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论是铁路和公路、机场和港口、油气管道和输电网络,三国均存在强烈的需求,要求三国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共同发力。换言之,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实现三国发展要素的互补互利,符合三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有望得到三国民众和企业的广泛支持、积极参与。
有利因素之二,三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合作共建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三国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中俄、中蒙间分别长达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由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变为今日的和平安宁、友好往来。1994年中蒙签订了《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2001年中俄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俄蒙之间也于2014年签订了《友好关系与合作条约》。[10]中俄关系已经发展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均高度评价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蒙关系也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1]三国相互间高水平的政治关系,特别是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为深化经济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
有利因素之三,三国对共建经济走廊战略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这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提出之后三国的姿态日趋积极,短短3年里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即可得出明确的结论。相信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价值的日益显现,这种积极推进的势头必将进一步增强。
有利因素之四,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合作理念越来越成为三国的共识。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所倡导的“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等新型合作理念,不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而且对于消除分歧、统一意志具有重要的推动力,有望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提供重要理念保证。
有利因素之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望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提供重要依托。中国是俄罗斯与蒙古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巨大辐射力,作为中国友好邻国的俄罗斯与蒙古可望首先受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可望成为重要传导机制。中国相对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俄罗斯和蒙古在“再工业化”和工业化建设中的迫切需求相互结合,可望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巨大动力和支撑。
此外,正如上文所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还存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在产业结构、发展要素等方面的巨大互补优势,这些均有望转化为合作共建的有利条件。
四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的不利因素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中有利因素是主要的,但是不利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是战略互信仍嫌不足。历史上的恩恩怨怨,战略文化上的明显差异,导致三国间战略疑虑迟迟难以消除。三国都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他们总是牢记“历史仇恨”、煽动对立情绪。对于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他们更是不断散布“经济扩张”“侵蚀主权”之类的恐慌或者“先谈领土再谈合作”之类的谬论。在俄罗斯和蒙古,“中国威胁论”“原材料附庸论”“人口扩张论”等荒谬理论长期存在,甚至不断花样翻新。俄罗斯某些人还有着对中国扩大对蒙古影响的担忧。蒙古国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又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国,难免给其留下心理上的阴影。蒙古还有个防范中俄色彩浓厚的“第三邻国”政策。[12]中国国内也存在“俄罗斯不可靠论”“俄罗斯扩张论”等影响对俄关系的种种议论。三国的经济体量、投资与技术能力比较悬殊,对资源与市场间关系的认知差异较大,也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所有这些因素不可能不影响到三国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民意氛围和政策取向。如何正确看待历史,消除战略互疑、增强战略互信,成为三国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必须下大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其次是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时常不够到位。切实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顺利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保证。对此,中蒙俄三国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具体合作中,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多有发生,成为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掣肘因素。例如,提出项目建议时仅仅考虑本国本企业的需要而不能考虑对方的关切,甚至存在本国本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参与合作共建的企业不能树立文明诚信的企业形象、缺少造福当地的本地化思维,无视绿色发展的要求、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销蚀因素,必须通过强化“合作共赢”理念予以消除。
其三是外部势力渗透破坏、牵制干扰。世界进入“后西方时代”“准多极时代”,[13]美国维护日趋衰落的全球霸权的挣扎越来越失去理性,越来越不加掩饰地遏制新兴大国中国与俄罗斯的崛起,明确将中俄设定为“主要战略对手”,拉帮结伙对中俄实施战略围堵,不断在中俄周边“生乱生战”。特朗普虽然派出代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但是视“一带一路”建设为对美国霸权挑战的心态很难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坐大,复活军国主义的动作连连,千方百计离间中俄关系,牵制蒙古发展对中俄的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更是从骨子里视为战略性挑战。加之美日都对蒙古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可能造成的干扰不容小视。其他西方大国对“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也怀有复杂的心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国博弈及其可能带来的掣肘难以避免。三国国内的亲西方势力均比较强大,他们戴着西方的有色眼镜、按照西方的“理论框架”、模仿西方的调门,极力抹黑、唱衰、干扰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这种大国博弈很难不影响到三国的民意氛围,甚至三国高层有关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的某些决策。
另外,三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制度规则标准存在明显不同。三国政治制度不同,践行合作共识的能力存在差别。特别是蒙古,政党轮替往往导致对外合作政策发生变化。受国际能源价格、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中俄、中蒙贸易额近年出现下滑。在此情况下,如何构建体现“合作共赢”、利于推进建设合作的规则体系,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
五 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共建的着力方向
鉴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战略价值重大、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为了推进共建合作,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向着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价值的认知。战略价值客观存在,但是要转化为战略决策、战略行动,还有赖于各方增强对战略价值的认知。建议三国有关智库就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价值问题展开共同研究,推出有理有据和有说服力的阐述,务求三国精英层对此形成清醒的战略认知,并且通过媒体合作、公共外交使之深入人心。
二是努力加强“民心相通”,消除战略互疑。“民心相通”是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民意基础。[14]“民心相通”的重点是消除相互间的战略疑虑。三国均应加强国民教育和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地澄清、批驳种种离间三国关系、干扰合作共建的荒谬言论,引导民众与亲西方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划清界限。要加强三国间的智库合作和媒体合作,推动三国间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打造“草原丝绸之路旅游带”“跨欧亚旅游带”“跨龙江旅游带”,使三国民众在更加广泛的接触中增进相互了解。
三是加强“政策沟通”,搞好规则制度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各种合作机制正在陆续成形,从元首峰会、总理会晤到政府部门对口会谈,均已陆续展开。下一步有必要建立三国政府间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专门委员会,就各自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法律法规进行对接;建立智库、媒体、政党、社会组织、企业家等领域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支持联盟”,加强对合作共建的动员和支持。“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15]应密切跟踪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进程,及时为合作共建提供智力支持。共商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则制度体系十分重要,特别是海关、税收、环保、劳动移民等规则制度,对金融合作、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工业园区建设合作影响重大,必须实现制度创新、标准对接,尽快消除其瓶颈性障碍。还要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合作模式,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实现贸易便利化、投资少风险、兴业有政策支持。规则制度的对接与创新,必须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借鉴国际通行标准,照顾到三方的客观条件和实际利益,否则必然会磕磕碰碰、困难重重,严重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是切实将“合作共赢”原则贯彻于共建行动。能否切实践行“合作共赢”原则关系到合作各方的利益及合作氛围,“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即是实现“合作共赢”。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所有参与者,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共赢就不会有合作,更不会有合作的可持续性;必须深透地理解自身利益与伙伴利益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义利兼顾的深刻道理。鉴此,必须强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各行为体的“合作共赢”意识,争取做到从项目规划到推进实施,每个环节都能够充分体现“合作共赢”的要求。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牵动部门和企业多,更加需要强化“合作共赢”的“压舱石”作用。另外,还要大力整顿贸易秩序、强化“合法经营”意识,这也是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刚性要求。
五是充分调动相邻地区和企业参与共建合作的积极性。就中国而言,内蒙古、东北各省以及部分西部省区,有条件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的“排头兵”。这些省区应当把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视为扩大对外开放、振兴地方经济的大事,认真盘点本地区的需求与优势,积极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纲要》,制定本省区参与建设合作的具体规划。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沿边重要经济带,在对蒙俄合作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应着眼于这些优势的发挥、努力将“向北开放战略”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之中。[16]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的意见,既注重宏观布局又提出具体措施,值得充分肯定。[17]东北各省则有必要认真总结2009年中俄相邻地区合作纲要未能得到落实的经验教训,创新合作模式,制定新的合作规划。不论是内蒙古还是东北三省,都应注意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黑河、绥芬河等沿边支点口岸城市在合作共建中的特殊作用。企业是实施中蒙俄经济走廊各大项目建设合作的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包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十分重要。特别要鼓励具有特色优势、比较优势的企业积极参与。要力求做到八方动员、协调行动,同时又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投资。更不能将合作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视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搞花架子,干劳民伤财的事情。
六是同“一带一路”“一带一盟”及“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建设相互配合。[18]既然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关键性工程,那就必须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总体框架之中,贯彻其总体要求、实现其总体目标。“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及东盟等地区合作组织的大联合,进而联手欧亚大陆其他合作组织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欧亚全面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欧亚大陆经济的整体崛起、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因此,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有必要充分考虑“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建设的战略需求。中国与俄罗斯尤其应当以广阔的视野、全球战略思维看待和谋划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
七是努力抵御外部敌对势力及内部消极力量的干扰牵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的根本性宗旨是“合作谋发展”,而不是与其他大国主导的合作组织和合作项目进行地缘政治博弈。但是,坚持冷战思维的某些大国,特别是以遏制中俄崛起为战略考量的美国、日本等西方大国,很难坦然处之。中蒙俄三国对于可能来自某些大国的牵制干扰必须有所准备,必须形成统一意志、合力予以抵制。对于来自三国内部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和亲西方势力的干扰,也必须加强防范、努力抑制,从而夯实合作共建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战略价值重大、有利因素众多,三方积极性高涨、早期收获喜人。相信只要切实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排除内外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和牵制,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积极的进展,实现三国的共同发展、造福于三国人民,并且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做出重要贡献。
[1]王海运,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
[2]2015年3月三部委制定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所规划的“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是: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3]2016年6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http://www.scio.gov.cn/,2016年9月14日。
[4]陈宇:《六大经济走廊交通运输建设取得这些成果》,http://www.sohu.com/a/136797 830_73102,中国一带一路网,2017年4月27日。
[5]2015年12月《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 01/c_112189,2015年12月18日。
[6]王海运:《中国应积极推动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机制》,http://roll.sohu.com/201 10727/n314634143.shtml,2011年7月21日。
[7]《〈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是“一带一路”重要收获》,http://zmejjyjy. imu.edu.cn/info/1048/1137.htm,2016年6月24日。
[8]2012年蒙古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草原丝绸之路”,将俄罗斯与中国过境运输公路连接到一起。蒙古国制定的“草原丝绸之路”目标是: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从阿尔坦布拉格开始,向乌兰巴托延伸,最后连接扎门乌德,全长997公里。同时,还要完成1100公里的电缆线路的铺设,以及天然气和石油运输管道的建设。参见于洪洋、〔蒙〕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1期。
[9]谢颖:《解读〈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第5期。
[10]Путинв Монголии договорился о взаимной отмене визи подписал ряд важных соглашений о сотру дничестве П одробнее,http://www.newsru.com/world/03sep2014/mongol.html,2014年9月3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官网,http://mn.China-embassy.org/chn/,2004年12月14日。
[12]“第三邻国”是蒙古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外交理念。蒙古国的目的是与“第三邻国”广结善缘,以制衡中国与俄罗斯两大邻国。“第三邻国”一般是指西方国家或者国际组织。转引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第三邻国。
[13]王海运:《世界进入“准多极时代”》,《王海运将军文集》第一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文章指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由单极霸权向多极制衡过渡的时代,即“准多极时代”。“准多极时代”的突出特征是:世界格局的变动具有剧烈性;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斗争具有尖锐性;各大力量中心的消长及其相互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各国国家定位的选择具有困难性。总之,世界矛盾空前复杂,不排除出现群龙无首、混乱无序局面的可能性。
[14]“民心相通”是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重点“五通”之一。“五通”分别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15]“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成立暨首届三方智库国际论坛于2015年10月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办。
[16]《内蒙古打造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http://www.xinhuanet.com/2015-05//6/c_111,新华网,2015年5月16日。
[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的若干意见》http://www.360 doc.cn/article/36920786_63923,2017年3月21日。
[18]《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出席“现实与前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欧亚伙伴关系构建”座谈会》,http://www.fmprc.gov.cn/web/zwbd_673032/gzhd_673042/t 1407704. shtml,2016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