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学生培养目标的依据
(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也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也正在逐步扩大,延伸至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各个国家为了提高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都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该文件还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宏观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基础教育更是人才培养基础的基础。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制定与实施前提条件的培养目标,无疑对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与定位
目前,大兴新区正在朝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迈进,而且将教育国际化写入了新区“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国际化发展目标的要求,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境外来华工作人员子女教育的需求。然而从1992年亦庄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时起,截至2011年尚无一所公立学校,“上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亦庄地区居民。为了解决亦庄地区的教育难题,北京市加大对亦庄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和教育投入,积极扶持原开发区实验学校,理顺投资结构,将其收归国有,引入北京市第二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建设“北京南城名校”为目标,全面提升北京二中亦庄学校教育质量,使其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并为亦庄地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满足驻区企业管理人员、外企员工和在CBD一带就职的公司白领和媒体人员对高端教育的需求,从而实现亦庄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学校办学的特点与需求
学校目前是集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公立寄宿、走读学校。学生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服务于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子女。这部分学生的父母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学历层次高,对子女的期望也很高。根据学校对学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60%以上的学生父母学历在大专以上,其中不乏博士毕业和硕士毕业者,40%左右的学生父母为公司和企业的管理人员。第二部分学生来自亦庄当地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拆迁农民的子女。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舍得投入物力与精力,虽然自身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但受亦庄地区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对子女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比较强烈。第三部分学生来源于有着较强经济实力的外来经商人员的子女。据调查,父母为个体工商户的学生比例接近20%,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大多希望子女在毕业后能够出国留学,希望在国内受到的教育能够达到与外国同步,为孩子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另外,目前还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外籍学生在北京二中亦庄学校插班就读。因此,面对亦庄地区对教育国际化提出的迫切需求,建设国际化特色教育也已然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
(四)学校当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面对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区域发展的定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以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北京二中亦庄学校在顺利完成转制之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在大兴区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组建了办学经验丰富、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和年富力强、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而且通过校内外、国内外培训平台使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了专业素养、保持了可持续发展。另外,学校将开发区内企业作为科技实践基地,并投资建设了多个实验室,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用丰富多彩的体美活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学校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外部资源环境等逐步提高的同时,学校提出了国际化的学生培养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面对亦庄地区学生、家长和区域发展对教育国际化提出的迫切需求,学校提出了“为师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的办学目标,同时贯彻实施“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幸福力”。同时,学校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将国际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思维与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和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