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视频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考点】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育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制度教育学重视制度的教育价值;改造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主张以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批判教育学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与实质的理解程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与“管理”、“自学”不同,更与“以牙还牙”等负面的“训练”有本质区别。这道题的关键还是要找到每个选项的关键词,ACD的关键词分别给出,是训练、管理和学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理解程度。教育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仔细分析ABCD可以发现,除了B选项,其他的都不符合题意,A的意识是班级授课制对义务教育的作用,C是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负面影响,D选项指的是教育对个人的功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考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理论。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之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单纯强调某一因素(分别为遗传、成熟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注意到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是该理论认为,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同时,外因相互作用,直白点说,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愿意与外部因素进行相互的作用。学生这一“祖国的花朵”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一“园丁”的栽培,可能会自生自灭,不能“茁壮成长”;反过来,只有“园丁”的“辛勤耕耘”,而“花朵”无意“成长”这里的无意指的就是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花朵”亦必将“凋零”。总之,“花朵”的“成长”是“花朵”自身和“园丁”共同努力的结果。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D.教育适应生活说

【考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准备生活说是由斯宾塞提出的,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因此,他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反对古典主义教育,反映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教育适应生活说与教育准备生活说不同,认为学校教育应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6.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考点】对高中教育任务的理解程度

【答案】D

【解析】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前者主要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后者是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而且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1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考点】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学科中心课程也称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唯此,才能使学生适应力最强、对未来做最充分的准备;学生中心课程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应当把教材看成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社会中心课程认为课程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等方面;活动中心课程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每年关于课程流派都会出一道选择题,所以,对这个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要掌握的非常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考点】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评价类型基本观点的把握程度。布卢姆依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意在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进展情况,故又称为进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通过时间来区分这几种评价就可以,这道题的关键词“教学过程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9.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考点】德育模式的基本的观点。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德育模式的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是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价值澄清的目标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一种令人满意与明智的方式适应他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价值观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念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社会学习模式是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注重的是道德行为的养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0.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考点】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特点。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知识取向模式关注教师个体知识的增进与技能的提高;实践取向模式着眼于教师个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其专业成长:生态取向模式强调教师群体的相互学习与改进,致力于构建合作的教师与教学文化;自我更新取向强调教师自身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考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理论。

【答案】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理论基础的把握程度。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由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在每个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这道题可以引用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理解这道题,用这样的途径理解就会发现题目简单很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2.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考点】学校功能的理解。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学校功能的把握程度。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场所,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实现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除了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之外,现代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选拔功能,成为社会对个人进行鉴别和分层的筛选机构。CD都是学校对个人的功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考点】各国教育目的的共同倾向。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国教育目的之共性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第六章《目的》部分,指出各国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培养完人”,明确提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这篇文章,考查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越来越灵活细致,要认真分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4.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考点】西周时期贵族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儿童教育的特点的了解程度。《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辇革,女辇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可见,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如取食物用右手等,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如尊敬长辈的礼节,以及确立初级的数、方位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5.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考点】唐代各类学校性质。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等组成的中央官学的性质的了解程度。唐代对各级官僚子弟所能进入的学校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如国子学要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太学是五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四门学是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崇文馆和弘文馆也是皇亲及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才可准入;规定之外,很少能够破格入学的,一般庶族子弟只能进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学习。可见,唐代中央官学的等级之森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6.“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考点】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尤其是对其“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掌握程度。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得到自由发展。他明确提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即教育者应该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适当的方法教育之,教育者不要事先有个固定的办法,去约束受教育者,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毋宁”,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如,理解了这个词,这道题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另外,蔡元培就主张培养有个性的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7.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

A.新民德

B.移民风

C.增民财

D.强民体

【考点】严复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严复教育主张的掌握程度。严复提出三育救国:“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鼓民力”就是要发展体育,要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开民智”就是要废除八股,学习西学,开发国民的智慧,使国民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新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的伦理道德。总之,严复主张以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育武装国民,取代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这道题算是比较想简单的,只要对严复教育思想了解,最对是很容易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8.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考点】近代教育学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近代学制,尤其是对壬寅学制的熟悉程度。1902年(农历壬寅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以纵向的初等、中等、高等学堂为主,以横向的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为辅,将整个学堂教育系统地连成一体。可见,壬寅学制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9.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德克乐利教学法

B.蒙台梭利教学法

C.设计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考点】近代教学法变更程序。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的熟悉程度。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开始渐次输入中国,其中,输入最早的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之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如设计教学法、德克乐利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等相继传入中国,并引进课堂实验,对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考点】陶行知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创立的“小先生制”的熟悉程度。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即“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把这些识字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者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1.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考点】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的掌握程度。黄炎培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并将之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对于黄炎培,一次次考试的难度都在不停的加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2.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考点】近代洋务学堂教学形式的了解情况。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近代洋务学堂的熟悉和掌握程度。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1876年,京师同文馆按八年制和五年制的构想分别拟定了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洋务学堂的典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大都是班级授课制,只要知道这些学堂建立的时间,这道题作对就不难。而且,在近代新式学堂中,最常考的是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还有福州船政学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

A.公有民办

B.公有公办

C.公办民助

D.民办公助

【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群众教育的办学政策的掌握程度。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创造性地采取“民办公助”的政策,即充分发挥民间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尊重民众对学制、教学内容的需求,同时强调通过公助的形式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在战争环境中、经济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农村抗日民主根据地总结实践经验,采取“公办民助”的办学政策,发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共同办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考点】雅典各级学校的情况。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希腊教育,尤其是雅典教育及其各级学校的掌握程度。雅典的男孩7岁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知识等。到12岁、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15岁、16岁时,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主要内容为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即文法、修辞和哲学)。而18岁时,少数贵族青年则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又称为“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外国教育史中对于学校的考查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5.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

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

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

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

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

【考点】西欧中世纪大学。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掌握程度。最初的西欧中世纪大学只设医学或法学或文科,如最初的萨勒诺大学就只教医学,波伦亚大学只教法律,而巴黎大学侧重文科(1iberal arts)。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大约到14世纪,一般的大学都有文科、法学、医学和神学科4个学科。这道题考查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考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特点的掌握程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人文主义教育还是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都非常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教育,古典科目及以拉丁文与希腊文为核心的古典语言是课程的基础和主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据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考点】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方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及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也是其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集中体现。裴斯泰洛齐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卢梭提出了自然人的教育,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洛克提出了家庭教育重于学校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8.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英国近代教育机构。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英国近代中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公学的掌握程度。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是指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名为“公学”,实际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但公立大学入学门槛较高,申请竞争较为激烈,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费用低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9.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考点】帝国大学的性质。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拿破仑时期的教育领导体制,尤其是帝国大学的实质的掌握程度。1808年,拿破仑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首脑称“大学总监”,由拿破仑直接委派。同时,将全国划分成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的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免。拿破仑通过建立帝国大学,确立了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30.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考点】葛雷制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尤其是进步教育实验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葛雷制”,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文纳特卡制是为了弥补道尔顿制的不足,实行的是小组教学和单独教学的结合。道尔顿制的关键词是,实验室,表格和公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1.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现代教育思潮中各个思潮的性质。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新传统教育”思潮的掌握程度。20世纪30年代起,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到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神,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2.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英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的掌握程度。1963年,英国就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较有影响的改革方案——《罗宾斯报告》。该报告探讨了英国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这一重大问题。报告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这个建议被称为“罗宾斯原则”。《罗宾斯报告》成为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注意英国教育法案的考查频率是最高的,但是每次考查的也就是主要内容和意义,所以,算是难点中考重点,把握准确,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对于教育法案,做好选择题的准备就应该足够了,特别重点的可以作为简单题来准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考点】苏联教育改革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1958年教育改革得失的掌握程度。1958年,为了解决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苏联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简称《法律》)。《法律》规定,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和公益劳动是中学的首要任务,青年工人学校和农村青年学校被视为进行完全中等教育的最主要的学校类型。教育改革的着重点放在了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上,强调加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但顾此失彼,这次改革削弱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08年考试也考到了苏联教育改革,四年后再考,也不出乎意料,做好真题,做透真题,这样的题目出现,也就是用来送分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考点】加涅学习水平的分类。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加涅学习水平分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八类,由简到繁分别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一个刺激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还要及时强化。这道题算是简单中透露着难度,看明白了就非常简单,对于BCD选项,都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的,而对于游泳,更多的是肢体的运动,所以,可以很快将BCD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35.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考点】学习策略。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学习策略基本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复述策略是通过画线、复习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加工,以利记忆的过程;精细加工策略一般通过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通常采用列提纲、画网络关系图、流程图和表格等形式,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2012年充分考查了学习策略这个方面,不但选择题中有涉及,还出了一道简答题,足见学习策略这个考点的重要性。考出来简答题,应该不用感到意外,前几年的选择,几乎年年都有,根据教育学考试的规则,选择题出现的题目再考出来大题的频率是很高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列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占大便宜”

【考点】桑代克“效果律”。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桑代克“效果律”基本观点的把握情况。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当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满意律);反之,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烦恼律)。简言之,满意的结果会促使学习者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其放弃某一行为,“得寸进尺”就是因结果满意而使个体积极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的典型表征。对于题目题干的正确理解是很重要的,这道题还同样考查了对选项的理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7.场依存性认知风格者偏好的学习方式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有意义学习

【考点】认知方式理解。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认知风格者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之不同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如果对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理解透彻,这道题选择正确还是非常简单的。虽然认知方式在往年考题中出现过,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还是第一次。很有新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8.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而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

C.效能期望低

D.效能期望高

【考点】班都拉期望理论的理解。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班杜拉提出了与传统的期待概念不同的效能期待概念。传统的期待概念指的只是对行为结果的期待,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某学生能预测到每天一定量运动达半年以上就能瘦身,则可能去坚持运动;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某学生虽然明了每天一定量运动能达到瘦身的结果,但他觉得“每天必须坚持”,且要“达半年以上”,这一要求自己无法做到,这表明其对瘦身的效能期望较低,只好放弃瘦身计划。这道题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要求很高,只有对题干理解清晰才能做对这道题。另外还不能混淆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的意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9.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

【考点】教育科学研究目标。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理解情况。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样类型的题目在教育学原理的前几年的试题中考查过,就是说,科学对应的就是规律,明白这个关键点,这道题选对也就很容易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0.某校有2500名学生,现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第35、60、85、110……直至抽够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考点】抽样方法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抽样方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简单随机抽样是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常用的有抽签法和随机数目表抽样法两种;系统随机抽样是指按一定的间隔顺序,在总体中抽取样本。方法是先将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按一定标准排列并编号,然后确定抽样间隔,即用总体的个数除以样本个数,最后采用抽签法或随机数目表选择一个抽样的起点,按照抽样间隔依次往下选取样本i分层随机取样是指按某些特征,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即子总体),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从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抽取子样本的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整群)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这道题算是很中规中矩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1.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考点】教育文献等级。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等级的掌握情况。教育文献的等级主要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对教育文献的理解程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2.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观察方法。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观察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非结构式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这种方法虽然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不完整。考查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在好几年的考题中都出现过,所以,这道题算是简单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3.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考点】不同测量调查。

【答案】B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类型测量调查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定名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数字仅表示事物,而无任何数量大小的含义,学生的学号、机动车的车牌号等属于定名测量;定序测量中的数据已有数量大小的含义,数字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如体育能力等级、比赛中的名次等:定距测量中,数字不但可以按大小排序,而且一定数量的差异在整个量表的所有部分都是相等的;比率测量是最高水平的量表,它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对不同类型测量的考查在好几年的题中都出现过,都是最基本的考查不算难,只要理解定义,选对不是难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4.凯米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考点】教育行动研究类型。

【答案】D

【解析】早期的行动研究以勒温为代表,以技术取向为基本特征,特别注重行动假设、计划等研究过程,强调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斯腾豪斯为代表的实践取向,旨在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功能性文盲、教育荒废等教育问题;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取向,反对科学研究中的“研究一应用”模式,主张在教育研究中揭示个人及团体的真正利益,揭露教育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之根源,最终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考点】定量分析中的数据描述。

【答案】C

【解析】中数和平均数是反映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全距与标准差和方差是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其中,全距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时,所有的数据都要参与运算,数值稳定,受抽样影响小,反应灵敏,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差异的性质,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错误。

(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同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因为师生长期相处衍生出某种私人关系。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关键既不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2)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虽然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冲击和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传统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关系会在教育上导致对学生的放任,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

(3)“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把教育实践的要求等同于师生关系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得出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也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结论,失之简单、机械。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错误。

(1)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关系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集体”的教育。

(2)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是一种“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的德育模式,除提倡集体主义实施“为了集体”的教育外,还特别强调通过“前景教育”等培养集体,以及“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原则”。

(3)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所倡导的集体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内容,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还包括了集体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原则等。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错误。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包括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

心智技能的学习不仅是熟练地掌握相应的一套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还涉及灵活的运用。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练习将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执行,并随着练习促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和自动化。反复练习只是提供了促进这种基本技能的熟悉以致自动化的机会,并不能自动解决心智技能的灵活运用,即学会在何时何处使用该技能之认知策略的学习,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心智技能的掌握或获得。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个体或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过分强调知识授受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如反复的机械练习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教育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这些国家投资发展经济及其他社会事业,又如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在再生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50.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背景:国家对大学的影响逐渐增强,自然学科的发展与实科教育的兴起,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哲学新思潮的影响。

(2)主要内容:新大学运动的中心哈勒大学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引入课程,明确“教学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办学原则;哥廷根大学提倡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设立研究性的图书馆和研究所,采用实验、观察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3)意义:拓展了近代大学的功能,为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研究性大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51.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JL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2.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53.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4.下文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教育评论,请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此文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2)试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指出“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的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变相的语文教学(有删改)

有人说现在中学课程太多,五花八门,使学生应接不暇。我说现在中学课程并不多,除了英文,只有一门,便是国文。从中学往下,小学的课程似乎也不少;然而也只有一门,便是国语。从中学往上,大学的课程真可谓五花八门了;然而除了英文以及第二外国语,也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一个小学上自然课。课本摊在书桌上,学生看到“常绿树是四季常绿的,落叶树是秋冬落叶的”这样的文句。教师讲解了,“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落”是什么意思,“四季”是什么意思,“秋冬”是什么意思,一一说明,不厌其详;然后贯穿起来说:“一年四季总是生着绿叶子的那种树,叫做常绿树;到了秋天或冬天落掉叶子的那种树,叫做落叶树。”的铃……的铃……下课了。

一个中学上劳作课,教师受了学生的敬礼,回转身去就写黑板,一面写,一面看手里的“脚本”。最先写上六个大字:“书架子的制造”。接着是个小标题:“书架子的材料”。随后便是木与竹都可以做书架子,从价值方面说,竹比木便宜,从效用方面说,木比竹坚实;以及什么木什么木都可以做书架子,哪一种木最好,可是价贵,哪一种木最差,可是便宜,诸如此类。写完了一段,再来个小标题:“书架子的制法”。随后便是书架子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假定它五尺高,分作六层,每层该多少高,横里该多少宽,诸如此类。第二段没有写完,下课铃响了。教师这才面对学生开口道:“今天来不及讲了,下一回再给你们讲吧。”

一个大学上教育学的课。教师先在黑板上抄了满板的英文,教学生抄在笔记本上;然后用国语讲解这满板的英文,教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待学生记录完毕,便抹掉第一板,再抄第二板。在第三板还没有抹掉的时候,下课铃声就由远而近,渐渐地清朗起来了。

坐在位子上,听教师讲解课本或讲义上的文句;拿起笔杆来,抄写教师的板书,记录教师的讲解。这就是各级学生在教室里所做的全部工作。不问是社会或自然,是公民或理化,是什么学或什么研究,科目虽不同,工作的方法却并无二致,都与上国语课、国文课、英文课的情形差不多。

这是个很朴素的想头:学生犹如一个空瓶子,胸中没有什么;现在给他们一本书,一篇文字,逐字逐句给他们讲一遍,又写一点注释或表解在黑板上,他们听过一遍,抄过一遍,书中的文字中的内容与方法便一齐装进去了。这又是个很省事的办法:要学生预习,就得给他们一些指导或暗示;要学生讨论,就得给他们一些纠正或补充;要学生复习与练习,就得给他们做许多督察与订正的工作——那多麻烦!现在不要学生做什么,让他们光是听,光是抄,岂不干脆得多?这就是一般语文教学所以如现在情形的原因。

我在这里并不想讨论语文教学如现在情形的效果是好是坏。我只是说明现在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情形:大家根据一个很朴素的想头,采用一个很省事的办法。而其他各科的教学,教材尽管五花八门,实际都如现在的语文教学一样,解字文,讲文句,作注释,立表解,下课铃响,一了百了。这不是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学有如下的共通认识吗?他们以为一切的知识与技能,非通过文字无法授予;一切的训练和陶冶,非通过文字无法着手。所以必须有书为凭,给学生讲明文句,实作“教书”。他们又以为只要通过了文字,一切知识、技能、训练、陶冶,便化为学生的血肉,使他们渐渐充实起来。所以学生除了静听讲书,抄写黑板上的文字,记录教师口头的讲解而外,不用再做别的。

从这种认识推想开来,自然见得教学的对象是书本,而不是具体的事物。“为学”两字并不包含广多的意义,不过等于“读书”而已。什么设计教学法,什么道尔顿制,以事物为中心,以多方研究为学习门径。那只是一些富于幻想的好事者的玩意儿,标新立异,无俾实际。我们的教育家只要守着个最简要的办法——拿书来教,便抵得那些好事者的全部努力了。

在这样的教学情形之下当学生,虽然科目繁多,样样都要学习,其实却是简单不过的事儿:只要像准备去上国语课、图文课与英文课一样,带一双耳朵,一双眼睛,一本教本,一本笔记本,一支铅笔或钢笔,保证你没有错儿了。你将欣幸你没有遇到那些想出设计教学法与道尔顿制之类来的好事者;否则你得去搜集、观察、比较、综合、试验、实习,那是多么辛苦的一串工作啊!除了听讲、抄写和记录,你一样都不用做;教师偶尔在讲解中间添一个笑话,插一个故事,你就情不自禁地笑一笑;上物理化学之类功课的时候,教师偶尔揭示几张挂图,做一个实验。你就如新年间看了年画与戏法那样开一开心:今天如此,明天也如此,这个学期如此,下个学期也如此,不是太舒服的生活吗?通常说,学生时代是黄金时代,就不必费太多的心思与功力在功课上的那种舒服而言,的确不是夸张的话。

但是,假如有一个人,绝对不熟悉现在的教育的实况,他跑进无论哪一级的学校参观一天两天,必将惊讶地想道:“平常人听了两个钟头的平铺直叙的演说,就会打呵欠,伸懒腰,用鞋底擦地板,给演讲者暗示,让他赶快把演讲结束;这班学生天天听讲,年年听讲,某字什么意义,某句怎么讲法,无非那一套,他们怎么忍受得住呢?”他或许还有奇怪的想头:“看他们一声不响,谁知道他们的心思在哪儿?说不定会如《孟子》上说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吧?或者无思无虑,空空洞洞,像禅家的入定吧?”他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更将往深处去想:“‘游心外鹜’是训练清楚头脑的障碍,‘心无着处’是趋向槁木死灰的途径,而他们的情形恰正如此。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让他们多做一点儿事吧,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手,用他们的口,无论怎样都是好的。退一步说,让他们跑出教室来种一方地,锯一根木头,甚至跑跳一阵,争论一阵,也是好的。只要不再教他们听讲那变相的语文功课,以至陷入‘游心外鹜’或‘心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着处’的魔境,他们就有福了。”

答:(1)基本观点与主张

“变相的语文教学”的问题在于,把“教学”等同于“教书”,把“学习”等同于“读书”,以为学生犹如一个空瓶子,教学过程不过是往空瓶子里“装”东西;一切的知识、技能、训练和陶冶,只需以书本为凭,只需通过文字来授予。

真正的教学不仅包括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讲”、“抄写”和“记录”,还包括诸如搜集、观察、比较、综合、试验、实习之类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2)“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单纯以传统教育为取向: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倾向于消极地对待儿童,忽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忽视儿童直接的本能与活动,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校与生活相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低下。

未能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读书和听讲获得间接经验,没有看到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取必须以个人直接经验为基础,也没有看到直接经验的获得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仅仅适用于陈述性知识或显性知识的习得,不太适合程序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习得: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可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来加以传递,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则必须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获得。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课程改革

中小学普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设置这一类课程就是针对学校课程结构失衡,过于偏重学科本位课程(或知识中心课程),忽视学生中心课程、社会问题中心课程,导致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生活这一弊端而提出的。

“综合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或问题解决为导向,注重知识应用和直接经验获取的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实施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些都是针对“变相的语文教学”现象的局限性而提出的。

55.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平等精神,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权利的思想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少教育思想确实体现了平等精神,也有一些主张存在与平等精神相违的情形,但其主流是合乎平等精神的。(1)孔子思想中有关于平等思想的体现

(1)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可从两方面来理解这一观点:第一,播学于平民。孔子不分贵贱、贫富、等级招收学生,他的学生中贫贱者占多数,这是“有教无类”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播学于四夷。孔子不分地域、种族招收学生,孔子不分国别和种族招收学生,这对于传播华夏族的先进文化,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孔子的关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却又表明他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是孔子和其他教育家不同的地方。

(2)孟子思想中有关于平等思想的体现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高于禽兽,就因为人性中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凡是人类都具有先天的德性,如同有口便能尝味、有耳便能听音、有目便能观色一样,有心便能识理义,人人平等,“尧舜与人同耳。”

(3)墨子思想中有关于平等思想的体现

墨子“素丝说”表明墨子认为人性都如素丝,变化完全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所以,他认为人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墨子认为学习完全是靠自我主观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方能取得应得的成果。所以墨子主张凡教导人学习,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对学者也要有一定的强制督促,教其不能受外界客观的干扰影响。提倡“兼爱”的思想。

综上所述,先秦的一些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中的确体现了某种平等的思想,然后,这种平等的思想是一种狭隘的平等的思想、是一种不彻底的平等的思想。例如,孔子虽然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又宣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认为下等民众不必受教育,或不能收同等的教育,因此,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真正的平等。

56.请在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道题的成绩计分。

.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与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试回答:

(1)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2)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

(3)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到哪些强化?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最初易引起学生选择习得的行为是受到老师表扬的具体的利他行为,这种选择学习源于替代学习及替代强化的作用。

(2)要使学生将这一行为发展为利他行为习惯所需的外部条件是,让学生多次看到榜样行为及其后果,并对学生本人所表现出的利他行为作出强化,将有助于增加学生利他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

内部条件是学生逐步形成利他的信念。利他行为是个人自愿而不计较利益地去帮助他人的行为,从一次行为到利他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模仿、认同到内化的过程;信念的确立是利他行为习惯形成的心理实质,并成为稳定而自觉行为的强大动力;以信念为基础的行动通常能带来一种自我满足感,获得一种“内部奖励”的自我强化。

(3)需要使用到外部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三种。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中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该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为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或非随机分派控制组设计)。

(2)本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如果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就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生的各种反思训练活动;因变量是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测验成绩;无关变量包括教师情况、课堂纪律状况、学生学习风格等不作自变量处理的变量。

(4)优缺点

优点包括:

在高中一年级中整群抽取,不打破原有班集体活动;

利用抽签的形式进行分配,满足了随机分配的优点;

有控制组有对照组,便于检验结果;

有前测有后测,从而可以控制测验、工具以及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

两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进度,相应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缺点包括:

没有打破原班集体,利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无法控制两组同学之前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历史影响;

前测将会对后测产生一定的影响。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