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①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说明价格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怎样调节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引导有限的资源向能够带来最大经济福利方向进行商品生产,从而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的。
除了价格理论之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报酬理论等许多内容,只是这些理论都离不开价格机制对经济个体或个量的决定作用。
②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
a.“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的。
b.完全信息假设。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买者和卖者)都了解其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即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生产者、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配置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分析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分析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由此可见,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而不是“总体”。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层次上逐步进行深入分析的。
①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③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构成部分是什么?
答: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微观与宏观两部分构成。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总需求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所以,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其核心是国民收入理论。除此之外,宏观经济学还包括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3.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其理论基础、研究的角度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都有不同。但是,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两者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个量,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量,由于总量是个量之和,整体是个体表现的综合,所以微观经济学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对单个经济单位的分析也可以推广到整个宏观经济。另外,宏观经济学对总体经济活动的研究也会对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如何达到最优,在研究中通常假定各类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则研究现有资源如何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研究时一般认为资源的最优配置已经实现。可见,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角度和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相互补充,只有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同时达到最佳状态,社会福利才会最大,对稀缺性问题解决得最好。
具体地说,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都不同(表1-1)。
表1-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3)宏观经济活动不能简单归结为微观经济活动之和。虽然经济总量是无数经济个量相加的结果,但是总体经济活动的结论却不能通过将经济个体经济活动的结论简单相加而得到。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分析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涉及价值判断。
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实证分析一般借助于一系列经验数据、假设条件、经济数量模型,分析其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涉及解释和预测。它一般是就事论事,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它不涉及价值判断。
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它涉及价值判断,其分析结论往往无法通过经验事实来检验。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1)均衡分析法
经济学家使用均衡时内涵有所不同,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方法论意义上的均衡、理论意义上的均衡、规范意义上的均衡、局部均衡和总体均衡。在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均衡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和总体均衡分析两种。
局部均衡分析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它考查经济系统的一个(或数个)消费者、一个(或数个)生产者、一个(或数个)企业或行业、一个(或数个)商品或要素市场的均衡状态;总体均衡分析又称一般均衡分析,它是由瓦尔拉斯提出的,是观察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瓦尔拉斯认为,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某一市场的变动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总体均衡分析。
(2)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是指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法构成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法
依据经济活动分析是否考虑时间因素,经济学又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的特征就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研究“曲线移动”的效应。动态分析则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它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相似之处在于变量为不同时期的。其差异在于: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实现新均衡的途径、过程;而动态分析却要研究调整的过程。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6.微观经济学的市场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答:市场机制的内涵:在价格机制下,自由交换使得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整个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这就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
7.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或新古典综合)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活跃在17~18世纪。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重商主义是最早出现的经济学。但是,与现代经济学不同,重商主义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流通领域,而且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学说。它以粗浅的现实主义总结了商业资本的实践经验。
(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开始于17世纪中叶,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而形成的经济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将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古典经济学着重生产领域的研究,强调通过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古典经济学还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强调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而这也正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所在。
(3)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的起点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终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这一段时期,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一次以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为代表的重大变动。新古典经济理论使用新的边际分析工具,并且仍然以市场价格为中心进行分析,得出与古典经济学相同的结论,即价格机制可以自动对经济进行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政府只需要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不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4)现代主流经济学
现代主流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①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第一次比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涉及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提出并论证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或垄断竞争理论,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②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第二次比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建立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使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因而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理论为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第三次比较大的修改与补充开始于1939年,以希克斯出版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为代表。该书牵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价值论与一般均衡论。其核心是序数效用论。这实质上是微观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
④在凯恩斯之后,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该学派把包括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和补充的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构成第二次修改与补充内容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并且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威信。这种状况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有所改变。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局面,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滞胀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这使得凯恩斯经济理论逐渐失去了往日绝对权威的地位。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众多经济学流派纷纷出现,对新古典综合派形成了强烈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