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消 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对食物中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2014研]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答案】D
【解析】胰液中无机盐以碳酸氢盐(NaHCO3和KHCO3)的含量最高,有机物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消化酶组成,包括胰淀粉酶、蛋白水解酶,其中有水解内部肽链的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肽酶原(胰弹性蛋白酶原),水解肽链两端的羧基肽酶原和氨基肽酶原,以及胰胆固醇酯酶、胰脂肪酶、辅脂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胰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生成胰蛋白酶。肠激酶和少量的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胰肽酶原、羧基肽酶原及氨基肽酶原等生成相应的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成朊和胨、肽及氨基酸,一些肽在羧基肽酶及氨基肽酶的作用下也能生成氨基酸;胰肽酶可水解硬蛋白质。因而,对食物中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胰液。
2.下列激素中,能促进胃排空的是( )。[2013研]
A.胃泌素
B.促胰酶素
C.促胰液素
D.抑胃肽
【答案】A
【解析】胃的排空是指胃内食糜分批地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泌素对胃排空的影响:扩张刺激以及食物的某些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消化产物,可引起胃窦粘膜释放胃泌素。胃泌素除了胃酸分泌外,对胃的运动也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它提高幽站泵的活动,便使幽站舒张,因而对胃拓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对胃排空的抑制:当过量的食糜,特别是酸或脂肪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引起不小粘膜释放几种不同的激素,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的排空。促胰液素、抑胃肽等都具有这种作用,统称为肠抑胃素。
3.对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影响最显著的物质是( )。[2012研]
A.蛋白质
B.多糖
C.脂肪
D.核酸
【答案】A
【解析】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要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可见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是由进食引起的。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显著。
4.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 )。[2011研]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抑素
C.胃泌素
D.促胰液素
【答案】C
【解析】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有:乙酰胆碱、胃泌素、组织胺。这三种物质一方面可通过各自在壁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独立地发挥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另一方面,三者又相互影响,表现为当以上三个因素中的两个因素同时作用时,胃酸的分泌反应往往比这两个因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要大(加强作用)。
5.调节摄食行为的基本中枢位于( )。[2011研]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脑桥
D.延髓
【答案】B
【解析】动物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腹内侧区接近正中隆起的两侧受损伤时,动物的食量大增;如以电流刺激这一部位,则食量大减。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饱中枢。因此,调节摄食行为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二、简答题
1.简述淀粉在小肠内消化为葡萄糖及其被吸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随着葡萄糖吸收的增加,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2014研]
答:淀粉的消化是从空腔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肠液和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血糖浓度的恒定依赖于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三个过程的协调平衡,由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主要通过肝脏来实现。
2.简述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在消化和吸收中的作用。[2011研]
答:(1)胆汁为味苦、有色的、pH 5.9~7.8的黏性液体。胆汁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胆酸盐(甘氨酸胆酸盐或牛磺酸胆酸盐)、胆酸、磷脂、胆固醇和胆红素。
(2)胆汁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①胆酸和磷脂是有效的脂肪乳化剂,在肠道中与脂肪混合,使其形成脂肪微粒,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②胆汁内没有消化酶,起消化作用的主要是胆盐。胆盐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胆盐能促进脂肪的水解;胆盐可刺激小肠的运动;胆盐能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胆盐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③胆酸参与胆固醇的合成,也是体内过量胆固醇排除的重要途径。
④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可溶于水,经胆汁排出。
三、实验题
1.适量的乙酰胆碱处理可使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加强,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的这种作用,设计实验证明阿托品的这种作用,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2014研]
答:乙酰胆碱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可明显兴奋兔肠平滑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幅度、张力蠕动增加。
实验设计:
(1)取家兔一只,以木槌击其枕骨部处死,立即打开腹腔,找到回盲部,剪取回肠,置于盛有冷台氏液的培养皿中,沿肠壁分离并剪去肠系膜,将肠管剪成数段,轻轻压出肠内容物,用冷台氏液冲洗肠管,再换冷台氏液,最后将肠管剪成2~3cm的小段备用。
(2)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加入台氏液5ml,再放上离体兔肠一小段,连上通气钩,通气钩另一端与充满空气的球胆相连,缓慢通入气泡,并置水浴锅中,水浴锅中加入热水,加热,维持水温38°C±0.5°C。
(3)分别在甲乙培养皿中缓慢滴加等量的乙酰胆碱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并仔细观察各培养皿中离体兔肠的变化。并写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甲中与水浴锅相连接的球胆会出现大量气泡,乙中则很少。
实验分析:乙酰胆碱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可明显兴奋兔肠平滑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幅度、张力蠕动增加。
2.设计实验证明小肠内渗透压是影响小肠吸收的重要因素。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2009研]
答:(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取家兔(或其他实验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剪毛,消毒。
②剖开腹腔,选取一段粗细均匀的小肠,用棉线结扎分成A和B两段等长的肠管。
③A肠段注入适量高渗盐溶液(如饱和硫酸镁),B肠段注入等量低渗盐溶液(如0.6%氯化钠),一段时间后观察两肠段容积的变化。
(2)分析预测结果:
A肠段容积增大,B肠段容积减小,因为A肠段注入的是高渗溶液,会吸收周围组织中的体液;而B肠段注入的是低渗溶液,周围组织将水分吸收。
四、分析论述题
试分析犬嗅到食物气味后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胃液分泌的特点。[2013研]
答:(1)犬嗅到食物气味后,胃液分泌增加。其调节过程是通过嗅觉感受器,经嗅神经反射性引起摄食中枢兴奋,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刺激胃液分泌,还可通过迷走神经引起幽门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经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
(2)胃液分泌特点是:
胃液的分泌量大,分泌时间长,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力强。食物是引起胃液分泌的生理性刺激物,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为三个时期:头期、胃期和肠期。各期的胃液分泌在质和量上有一些差异。但在时间上各期分泌是重叠的,在调节机制上,都包括神经和体液两方面的因素。
①头期:引起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头部的感受器,故称头期。这是食物刺激了口腔、咽、食管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而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基本中枢位于延髓,但受脑高级部位的影响。迷走副交感纤维是这些反射的传出神经,当迷走传出神经兴奋后,除了直接引起腺体细胞分泌外,又能引起幽门部粘膜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后者经过血液循环刺激胃腺分泌。因此,头期的胃液分泌包括神经和神经-体液两种调节机制。头期分泌的胃液特点:分泌的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的含量高,因而消化力强。
②胃期:食物入胃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其机制主要是:a.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可作用于胃壁内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以及通过壁内神经丛引起胃幽门部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等途径引起胃腺分泌;b.食物的化学成份(主要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胃期分泌胃液的特点:酸度也高,但消化力比头期的弱。
③肠期:食物在胃内部分消化而成为食糜进入小肠后,还能引起少量的胃液分泌,这是由于食糜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作用于小肠的结果。其作用机制不如头期和胃期的明确。已知十二指肠粘膜中也有产生胃泌素的“G”细胞,食糜入肠后可能刺激胃泌素的释放,而引起酸性胃液的分泌。十二指肠粘膜产生的胆囊收缩素也有刺激胃液分泌的功能,但较胃泌素的作用弱。肠期分泌的胃液特点:分泌量少,约占进食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0%,酶原含量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