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定量计划与控制方法:工程施工生产能力及资源价格约束的平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工程施工计划

1.2.1 工程施工计划的基本概念

1.2.1.1 基本概念

工程施工计划指工程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未来施工的各项作业和活动作出的部署和安排。这是一个笼统的定义,为能更进一步理解工程施工计划的含义,需要更具体的说明。

工程施工计划指工程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未来确定和可确定性工作和活动做出明确的安排,对未来不确定性工作和活动,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多种选择的实施方案,在行动方向、活动过程和工作程序、采用的方法、手段、措施、施工可能发生的情况、可能的结果等多个方面做出一定的指引、提示、指导、约束、指令和部署。

从严格意义来说,未来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这里所说的“确定和可确定”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说法,“确定和可确定”主要指固定不变的、必然的、显而易见的、确信不疑的、有确定变化规律的、已经程序化的、短期的、重复的等等。当然这一系列“可确定”是否属实与计划编制人的判断有一定关系。基于这种相对性理解,确定和不确定的含义可做进一步推广,确定和可确定指计划人对计划的事情有充分的把握,部分可确定指计划人对计划的事情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把握,不确定就是计划人对计划的事情完全没有把握。

1.2.1.2 工程施工中的未来事件

未来事件一般划分为两类: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或概率事件,就工程施工甚至更多工作来说,未来事件需要划分为四类:确定性事件、可确定性事件、部分可确定性事件、不确定性事件。

(1)确定性事件 确定性事件指不需要人们做出思考,更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可以直接判定的必然事件。比如,建筑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会导致施工成本上升。

(2)可确定性事件 可确定性事件指不能直接判定事件的必然性,需要人们做出分析思考甚至采取更多行动才能判定、证实其客观必然性的必然事件。比如,用100t 42.5水泥配制300m3C30混凝土,通过对所采用的砂、石原材料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检测等系列活动可确定其必然性。

(3)部分可确定性事件 部分可确定性事件指人们不能完全预知未来的情况,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明确预知未来的发展变化的事件,即事件的部分内容是可确定的。比如,资源配置能实现的施工生产能力为200m3/天混凝土的施工,用3个月完成16000m3混凝土的施工。因为时间为3个月,人们无法完全预知3个月内的天气情况、原材料供应情况及设备状况,但若一切情况正常,用3个月完成16000m3混凝土的施工基本没有问题。这一事件若改为3天完成600m3混凝土的施工,则该事件基本为确定性事件。

(4)不确定性事件 不确定性事件指人们完全不能预知未来的情况,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的变化情况、结果等完全无法预知的事件。比如,地震。

以上内容,人们都十分熟悉,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常识,风险管理只是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个局部。人们可能会认为,用确定或不确定的理念来影响和决定整个施工计划是不是会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工程施工计划就是需要以这种理念作为核心观念进行引导并付诸实际。确定和不确定性问题不仅仅只是风险管理的问题,而且是计划的一个本质性问题。其理由如下。首先,工程施工计划的对象是未来的作业和活动,是未来事件,工程施工计划应针对未来事件是计划的一个基本要求。其次,未来事件以确定和不确定两种基本形式存在,用确定和不确定来界定未来事件,是目前对未来事件进一步认知的基本方式。用确定和不确定来影响和决定计划不仅不会错,也是计划的客观需要。第三,计划的基础是预测,对工程施工来说,仅有预测是远远不够的,施工计划更需要的是反映出某种决策的实施方案。确定和不确定是决策面临的两种基本态势,是对待和处理决策问题的一道分水岭。对于确定性事件,人们能轻松决策、毫不犹豫地决策,对于不确定性事件,人们往往感觉面临困难、面临压力(虽然难以决策,但又必须决策,否则工作无法推进)。确定和不确定性问题是决策的普遍性问题。第四,确定和不确定性问题是施工中的很多工作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判定问题能否解决、能以何种程度解决的标准,是寻求进一步解决办法的前提和基础。第五,工程施工中的很多事件,简单地或不做分析地看是不确定性事件,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实是确定性事件,也有一些事件,人们曾经已确认是确定性事件,但结合眼前工程分析发现它不是确定性事件。在计划工作中引入确定和不确定的理念,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未来事件,也将是提高和改善计划质量的重要方式。

1.2.2 工程施工计划的主要分类

计划的分类方式很多,就工程施工而言,主要需从时间期限、管理方位、约束力、与生产的密切程度等方面进行分类。

(1)按时间期限分 按时间期限,工程施工计划分为开工前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临时性或不定期计划等多种。

(2)按工程施工管理方位分 按工程施工管理方位,工程施工计划分为总体施工计划和局部施工计划,局部施工计划分为资源配置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成本计划、安全计划、合同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财务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劳资管理计划、行政及日常事务管理计划、材料及采购管理计划、设备及工器具管理计划、信息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后勤及保卫计划等多种类型。

(3)按约束力分 按约束力,计划分为指导性计划和指令性计划。

(4)按计划与生产的密切程度分 按计划与生产的密切程度、计划通用程度,工程施工计划分为生产性计划和非生产性计划。

生产性计划指与工程施工关系十分密切,计划的主要内容会因工程项目的不同而发生较大实质性改变,不具有通用性的各种局部计划,包括资源配置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成本计划、安全计划、合同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材料及采购管理计划、设备及工器具管理计划9类计划。

非生产性计划指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因工程项目的不同而发生较多改变,计划内容以政策、制度、流程、方法为主,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各种局部计划,包括财务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劳资管理计划、行政及日常事务管理计划、信息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后勤及保卫计划7类计划。    

施工计划的划分方式与企业组织形式、工程项目(工程子项目)规模、施工采用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有一定关系,这些方面的变化均有可能需要有更多的划分方式的产生,从而增加更多的计划类型,关于这些内容本书不再展开讨论。

1.2.3 工程施工计划体系

根据上述方式划分的各种计划类型,通过纵横排列,可得到一个计划体系矩阵,见表1-1。这个体系反映了施工各个管理局部在不同时期的编制需求和使用情况。

表1-1 施工计划编制需求和使用情况矩阵

注:●表示必须的;○表示一般情况需要;△表示很少需要;空格表示不存在或不需要。

该矩阵需要说明几点:①表1-1中所列管理局部并非一定能涵盖所有工程施工的所有局部,也并非所有工程都一定包涵这些局部;②“一般情况需要”和“很少需要”并不代表这个局部不重要或者说没有“必须的”的重要,“一般情况需要”更多地指企业对这些局部已经具有成熟的、通用的、相对固定的管理方式方法,在某些特定时间点不需要进行重复性工作;③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临时性或不定期计划的需要情况和使用情况取决于项目施工采用的管理模式和工程具体情况,表1-1中给出的示意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管理模式下的情况,目的重在举例,不具普遍性。

1.2.4 工程施工计划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工程施工管理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计划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也需要具有全面性和全局观。任何一个方面工作的严重失误或者任何阶段、过程甚至细节的重大和较大过错都可能会影响施工全局,影响目标实现。

(2)突出重点原则 由于施工管理的复杂性以及每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想要把施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好,各个过程和细节都完全掌控好,是不现实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计划需要突出重点,这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计划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诸如对目标影响重大、与目标关系密切、如果失控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通过计划活动能带来显著效益的关键作业和活动。

(3)弹性原则 计划需要具有一定弹性是计划能够得以执行的必要条件,也是计划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重要表现。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工程项目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在不断变化,为保持施工生产能有较好的稳定性,减少甚至杜绝大的全局性的计划调整,在编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计划的弹性问题。

(4)深度原则 工程施工中的很多问题是复杂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易决定,而这些问题往往异常重要,对施工影响很大,解决得好,整个施工过程可能就会顺利许多,解决不好,施工过程可能会障碍重重,路途曲折。工程施工需要对这些关键而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而且应该更多地在计划中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办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度,因此,对解决关键问题的计划需要有足够的深度。

(5)积极和消极原则 这个原则也可称为明确和含糊原则。对于确定和可确定的事件,可以做出明确甚至具体安排,对于完全不确定的工作尽量不做明确具体安排(因为各种具体安排都有可能是错的),而是采取一定消极方式(常言说的顺其自然)来对待它,情况反而会更好,这样做并不是回避矛盾,逃避责任,而是客观的需要。当必须做出明确安排时,需考虑多种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于部分可确定的工作(这可能是工程施工中最多的一类),需要采取积极与消极相结合的原则,该安排、可以安排的应当积极安排,但不应做过多太具体的安排。不该安排、不需要安排的尽量不做安排。当必须做出明确安排时,最好考虑多种方案,让单方面决策更多地变为选择。

1.2.5 工程施工计划的主要作用

工程施工计划有许多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人们更好地向目标迈进 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结果的一种期望,能否实现取决于过程。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工程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好比一次行程,出发(地)是开工,目的(地)是竣工。如果没有计划,站在出发地也许根本就看不见目的地(距离太远),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距离究竟是多少,也许根本就不知道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究竟有哪些交通方式和途径,途中会遭遇哪些阻碍,也许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所采取的行动,时间够不够,费用会不会超支,是否能真正到达目的地。出发之初,人们唯一知道的是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需要经历数不胜数的各种细节,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目标也只能告诉人们,目的地的基本状况如何,这次行程时间是多少,费用开支是多少。施工计划不能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能帮助人们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

(2)帮助人们预先发现问题,并预先解决问题 从解决问题的时间节点分,解决问题有三种基本方式:事前解决、事中解决和事后解决。这三种解决方式的代价一般是:事后解决>事中解决>事前解决。及早发现并及早解决问题付出的代价较小。

计划能帮助人们预先发现问题,并预先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障碍,也将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付出。这是计划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

(3)确保施工生产能够更加安全、有序、稳定地进行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是对工程施工的一个基本要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是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如何满足基本要求,如何落实基本方针,安全计划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问题涉及施工生产的各个方面,不同工程项目有不同的安全管控要点,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安全计划是真正产生预控收效的必要条件。

人们常言:计划能使人做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对于工程施工来说,计划的这方面作用尤为明显。施工计划能帮助人们从繁杂的作业事务中理出头绪、分清主次、明确顺序。

施工生产的稳定性主要来自科学合理的计划,人们只有通过系统的资源需求分析才可能做出合理的、适宜的、可靠的资源配置,有了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确保施工生产能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保证整个作业系统正常运转,才能保证各施工工序的正常搭接,这一切离开了计划将无从谈起。

(4)为施工控制提供评价标准和依据 明确的控制对象和评价标准是控制的前提,人们可能会说,设计图纸、施工合同、施工规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就是评价标准和依据,这话一点没错,控制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些,但是,以上各种依据范围宽广、内容繁多,要每个人都按照这些依据去寻找所需要的内容,那简直就是要人们去从事大海里捞针的工作。计划能锁定控制需要的具体目标,让人们能够快速及时地开展工作。

1.2.6 工程施工计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依据

在表1-1中,开工前的总体施工计划具有普遍性。任何项目、任何施工管理团队或多或少、或粗或细会进行该项工作,目前只针对这个计划展开讨论。

1.2.6.1 工程施工计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施工计划需要根据施工实际,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编制,并达到一定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

① 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发展需要;

② 符合企业对项目的管理要求;

③ 满足施工目标的要求;

④ 符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

⑤ 适应工程项目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需要;

⑥ 适应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6.2 工程施工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生产性计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① 企业战略发展计划及企业对项目的指导性计划;

② 企业对项目的管理政策、制度、流程、方法;

③ 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分析;

④ 企业内、外部情况分析;

⑤ 设计图纸;

⑥ 施工合同(投标文件);

⑦ 施工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

⑧ 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⑨ 相关技术标准;

⑩ 类似工程及行业经验。

(2)非生产性计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① 企业战略发展计划及企业对项目的指导性计划;

② 企业对项目的管理政策、制度、流程、方法;

③ 施工合同(投标文件);

④ 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⑤ 类似工程及行业经验。

1.2.7 施工计划的基本内容

本部分只针对开工前的总体施工计划展开讨论。

1.2.7.1 总体施工计划的基本内容

总体施工计划一般应当包括编制依据、综合概述、生产性计划和非生产性计划四部分基本内容。

(1)编制依据 列出计划所采用的各种编制依据,以本书1.2.6.2列举类别为例进一步具体化,例如:文件名称和编号、企业管理制度名称和编号、使用的管理应用程序和版本、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名称及代号等。

(2)综合概述 简要介绍计划编制的总体基本情况,对如何满足本书1.2.6.1提出的基本要求做一定程度介绍和阐述,简单概述生产性计划和非生产性计划的基本情况。

(3)生产性计划 详细阐述生产性计划各部分内容,进一步内容见本书1.2.7.2相关内容。

根据工程项目规模和管理实际需要,可采用综合编制和分别编制的方法。

(4)非生产性计划 详细阐述非生产性计划各部分内容。非生产性计划一般只需采用综合编制即可。本书后述应用部分的内容与非生产性计划基本无关,非生产性计划内容不再展开讨论。

1.2.7.2 生产性计划的基本内容

生产性计划是总体施工计划的一部分,其内容由其所包含的各个局部的计划内容组成。

(1)进度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 进度目标;

② 网络图(横道图或其他目标分解方式);

③ 计划能够满足工期(进度)目标的基本理由和依据;

④ 进度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⑤ 进度计控中的关键问题及处理;

⑥ 如何协调进度与其他目标的关系。

(2)资源配置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 劳动力资源配置;

②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③ 主要材料配置;

④ 主要资源的品质特性;

⑤ 如何安排资源进场(时间、空间、生活)及退场;

⑥ 资源的计划数量、品质及各种安排的理由和依据。

(3)质量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 质量目标;

② 质量目标的分解方式;

③ 计划能够满足质量目标的基本理由和依据;

④ 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⑤ 质量预控与防范;

⑥ 质量计控中的关键问题及处理;

⑦ 如何协调质量与其他目标的关系。

(4)成本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 工程量清单;

② 工程造价;

③ 成本目标;

④ 成本目标的分解方式;

⑤ 计划能够满足成本目标的基本理由和依据;

⑥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⑦ 成本计控中的关键问题及处理;

⑧ 如何协调成本与其他目标的关系。

(5)安全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 安全目标;

② 安全专项费用的计提与使用;

③ 针对基本安全管理制度的明确落实和安排;

④ 安全防范与预控制的基本方法与要点;

⑤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的处理;

⑥ 主要的安全措施和必要的安全交底;

⑦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⑧ 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明确安排。

(6)合同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 在企业所采用的合同管理制度、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进行一定的补充和调整。补充的主要内容是:

① 由目前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导致的必要的合同管理变化和调整;

② 由目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导致的必要的合同管理变化和调整;

③ 由目前工程项目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的必要的合同管理变化和调整。

(7)风险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 在企业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流程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需要明确的基本内容是:

① 计划中识别的风险种类、名称及简单定义;

② 风险评估;

③ 风险对策及处理。

(8)材料及采购管理计划 材料及采购不仅是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各施工管理主体对工程施工实施有效控制、维护自身利益(质量和建设成本控制)能够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主要方面。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的材料及采购管理一般有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各管理主体的不同程度的参与会导致材料及采购管理系统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使材料及采购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种情况,不同情况下计划内容将会差别很大。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仅列举两种极端情况。

① 企业独立采购或其他管理主体较少参与时,一般按照企业材料及采购管理制度、流程和方法即可满足有效管理的需要。此时,只需针对施工实际做少量的补充。

② 其他管理主体起完全主导作用时,主要考虑自身系统与建设方管理系统的融合问题,计划及其内容没有太多现实意义。

(9)设备及工器具管理计划

在按照企业所采用的相关管理制度、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设备及工器具管理需要计划以下基本内容:

① 从规范规定的众多操作规程或设备产品说明书中找出目前施工所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

② 落实主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和日常保管人员;

③ 拟订主要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时间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