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本章小结
无论是遗产廊道、文化线路、文化景观,还是线路遗产,所提供的统一参考识别标准和必要构成要素并不是最终定性的结果,它们有待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积极拓展,因为世界遗产的保护通常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是一个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动态演进过程,当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新学说时,或许会根据情况做出调适。这就给线性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它不仅吸纳了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创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思想精华,在注重线路的历史文化意义,强调线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以及因此而带来持续性社会影响的同时,一并注意到了文化景观中线路赖以生存的、与之紧密相关的自然元素,同时它还兼容并蓄了遗产线路在视觉或空间上呈现连续的线状形态,以及线状遗迹、历史路径、遗产运河、文化走廊,甚至大遗址、非物质文化等遗产保护概念,其中虽有一定的重叠,却不矛盾,它仅仅是在一种包容性更大的理念中,将这些范畴纳入其中,使之形成一个联合体系,提升其综合价值的意义,形成起跨区域合作的整体保护思路。
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对宗教、交通、商业等路线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模式,特别是“文化线路”创新的科学观点,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一种多角度的更完整、更精确的保护视野。无论是欧洲的文化线路,还是美国的遗产廊道,历经了甚至上百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已经能够较好地处理以遗产保护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以社会发展确保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关系,尤其是将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
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及成功,使线性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热门话题,各种研究成果相继推出,跨国、跨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纷纷举办,大大促进了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但是,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线路概念、线路价值评估、线路的判别、线路管理等思考及建议等层面,尚缺乏可操作的保护与管理经验,如区域联动管理机制问题、遗产开发与旅游问题、保护规划编制及保护技术问题、遗产保护宣传与传播问题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西南地区蜀道、茶马古道、川盐古道、明代滇黔屯军线路和红军长征西南之路的保护研究工作任重道远,虽然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政府与学界的共同努力下,茶马古道被列入国务院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蜀道计划申遗,但这仅仅是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步,如何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文化遗产,使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实践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仍是当今各省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