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国》到《代议制政府》:西方政治学名著释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初版前言

浦兴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务印书馆以极大的热忱重版或初版发行了一批古、近代西方政治学名著(汉译本),种类不下30种,发行量每部在数千或数万册。然而,仍是供不应求。

西方政治学名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一是因为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在我国走上“恢复—发展”的轨道。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学说。于是,不少高校的政治学专业开设了“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许多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将《理想国》、《政府论》等名著列为自己的必读书。二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潮兴起,当代西方学术思潮(包括政治思潮)早已进入现代青年的视野。而要比较深入地了解“当代”就不能不寻根溯源,读一点“古代”、“近代”。于是,古、近代西方政治学名著也便成了青年读者的朋友。

从《理想国》(柏拉图)到《代议制政府》(约翰·密尔),无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人们不断认识国家和政治的一份历史记录。只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有分析、有批判地对待之,那么,对于我们深入开展政治学理论研究、了解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渊源,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是有启迪作用的。

现在的问题是,西方政治学名著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均离我们较远,阅读起来不免会碰到种种困难,如,不熟悉成书的时代背景,不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容易抓住著作的基本思想,不清楚如何评价某些观点,等等。这在我们政治学专业学生中时有反映,想必其他专业、其他行业的青年读者也会如此。

有鉴于此,我们觉得编写一本释评西方政治学名著的读物,是必要的。

1985年夏,王邦佐、浦兴祖同志在苏州大学参加学术活动期间,初步拟订了编写计划。同年9月,由浦兴祖、孙关宏、王邦佐、李幼芬、王沪宁等五位教师组成的本书编委会成立,审定了编写计划,决定让本系政治学专业15位研究生分别在编委会成员的指导下参加撰稿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师生合作,几易其稿,最后由浦兴祖、孙关宏负责统稿、定稿(丁荣生、周帆曾协助其中部分工作)。各篇初稿撰写人分别为(以篇目排列为序):赵英顺、张卫星、袁元、赵琳、张希、辜建中、阎玉平、桑玉成、周帆、施蓓华、吴开平、林尚立、王元、鲍英敏、丁荣生。

书中各篇均含五个部分:一为作者生平;二为时代背景;三为内容提要;四为难点探讨;五为全书评述。“内容提要”部分,一般以卷或章为单位,先由释评者用一两句话概括该卷(章)主旨,随后循原著行文顺序,较为详细地叙述该卷(章)要点。目的是帮助读者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即使是暂无条件接触原著的读者,在读了这部分后也可了解到原著的梗概。我们在提要时,力求做到准确、客观,不以释评者的好恶取舍,不加入释评者自己的观点,且大多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这样,有利于保持原著的本来面目,增强可信性。至于各篇“难点探讨”与“全书评述”所持的学术观点,主要反映撰稿人的认识,仅供参考。

由于我们对西方政治学名著研究不够,加上缺乏编写释评类读物的经验,本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谨祈读者指正,以利日后修订。


1989年4月

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