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救治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免疫学相关检测

一、细胞免疫检测
1.CD 3T细胞 61%~85%

临床意义:表达于全部T细胞上,是区别T细胞的标志。

2.CD 4T细胞 28%~58%

临床意义:辅助性T细胞。

3.CD 8T细胞 19%~48%

临床意义:细胞毒性T细胞。

4.CD 4/CD 8细胞比值 0.9~2.0

临床意义:异常见于艾滋病、老年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二、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检测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主要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血清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γ区。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三者具有各自的特点,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23天),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约占整个Ig的75%;IgM出现早、消失快、半衰期短(5天),在血清中含量低,约占整个Ig的5%;IgA的半衰期、血清中的含量均介于IgG和IgM之间,半衰期为6天,含量约占整个Ig的10%。

1.免疫球蛋白IgG

正常值范围:新生儿:(9.70±4.00)g/L,4个月:(5.20±1.98)g/L,7个月:(5.40±2.34)g/L,1岁:(6.40±2.80)g/L,3岁:(7.20±3.38)g/L,7岁:(7.80± 2.80)g/L,12岁:(10.20±3.84)g/L,15岁:(9.80±3.44)g/L,18岁:(10.30±3.84)g/L,成人:(12.87±1.35)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病、疟疾、肾炎;减低见于先天性免疫缺陷、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2.免疫球蛋白IgA

新生儿:(0.008±0.005)g/L,4个月:(0.24±0.11)g/L,7个月:(0.23±0.18)g/L,1岁:(0.32±0.24)g/L,3岁:(0.64±0.50)g/L,7岁:(0.86±0.52)g/L,12岁:(1.21±0.58)g/L,15岁:(1.39±0.90)g/L,18岁:(1.49±0.96)g/L,成人:(2.35± 0.34)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减低见于免疫缺陷疾病、选择性IgA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

3.免疫球蛋白IgM

新生儿:(0.13±0.07)g/L,4个月:(0.57±0.34)g/L,7个月:(0.56±0.32)g/L,1岁:(0.82±0.44)g/L,3岁:(0.84±0.44)g/L,7岁:(0.94±0.50)g/L,12岁:(0.85±0.56)g/L,15岁:(0.94±0.52)g/L,18岁:(0.93±0.52)g/L,成人:(1.08± 0.24)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原体肺炎、风疹等;减低见于免疫缺陷病,IgA、IgG型的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4.免疫球蛋白IgD

0~80mg/L

临床意义:见于IgD型多发性骨髓瘤、高IgD综合征、肾出血热患者、哮喘患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5.免疫球蛋白IgE

男:(31~5500)μg/L或(631±128)U/ml,女:(31~2000)μg/L或(337±60)U/ml

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IgE增高见于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高免疫球蛋白IgE血症。

6.补体测定

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活性CH50 50~100U/ml

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50(21.7±5.4)U/ml

C3含量,(0.79~1.52)g/L,C4含量(0.16~0.38)g/L

临床意义:C3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急性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组织损伤期及糖尿病等;减低见于急性和某些肾小球肾炎、各种活动性自身免疫疾病如慢性肝病、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

7.游离轻链测定

血清游离轻链3~19mg/L,λ型游离轻链6~26mg/L,κ/λ比值0.26~1.65

临床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早期肾损害、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8.冷球蛋白测定

冷沉淀物比容<0.4%,冷球蛋白蛋白质含量<80mg/L,冷纤维蛋白原蛋白质含量<60mg/L

临床意义:冷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疾病、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肝纤维化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