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切诊
小儿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方面,是指医生以手指或手掌在患儿身体的某些部位或按或触,通过手掌或指下的感觉,结合患儿的表情,从而了解病情,帮助诊断。
1.脉诊
小儿手腕部较短,寸、关、尺三部不分,多以一指切之,所谓“一指定三关”。小儿脉搏较成人快。随着年龄增长,脉搏次数相对减少。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计算,大体如下:出生婴儿120~140次/分钟(合成人每次呼吸7~8至),1岁110~120次/分钟(合成人每次呼吸6~7至),4~6岁110次/分钟(合成人每次呼吸6至),8岁90次/分钟(合成人每次呼吸5至),14岁与成人相同,75~80次/分钟。小儿脉搏次数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故睡眠安静时查最为准确。小儿脉法的运用,现代医家多以浮、沉、迟、数、弦、滑六脉为基本脉象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及邪正的盛衰。
(1)浮脉:
浮脉主表,属阳,其病在外。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一般多见浮数之脉。若脉浮而重按不现者,为正气将绝,属危候;下痢见浮脉者,为逆证。
(2)沉脉:
沉脉主里,属阴,其病在里。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临床上有食积、气滞者,往往多见沉脉;对于体质虚弱者,其脉象多沉细无力。
(3)迟脉:
其病多属寒证。脉迟而有力为寒滞实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4)数脉:
其病多见于热证。脉数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浮而数为表热,沉而数为里热。
(5)弦脉:
弦脉多为肝胆疾患。临床急惊之脉多见弦数脉;各种痛证亦见弦脉。
(6)滑脉:
主痰饮、食积。如小儿消化不良,多见滑脉;痰热内结多滑而数;痰食多见沉滑;风痰多为浮滑。
2.按诊
按诊是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儿的某部位,以了解局部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的一种诊病方法。它包括按压和触摸头囟、颈腋、皮肤、胸腹、四肢等。
(1)头囟:
正常小儿后囟生后或迟至3~4个月闭合,前囟1~1.5岁闭合。若逾期不闭,是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所致,为虚证或伤阴;若见囟门高起,为颅内压高,多属实热证。囟门逾期未闭,且宽大,头缝开解,则为解颅。
(2)颈腋:
主要触颈部、腋部的小结节。正常颈两侧和腋下可触及少量的小结节,活动无粘连;若结节肿大,压痛或发热,则应进一步检查。
(3)皮肤:
轻抚皮肤以知寒、热、汗出等。若肢冷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多因高热所致;皮肤干燥而松弛,多见吐泻伤阴之证;手足心热,午后低热,为阴虚内热;皮肤按之凹陷不能即起,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为气肿。
(4)胸腹:
胸骨高起,为鸡胸;脊柱高突,按之不痛,为“龟背”;胸骨与肋骨间触及串珠,两游离肋外翻,可见于佝偻病;左肋下触及痞块,多为脾大;右肋下触及肿块明显增大,则属肝大(小儿正常情况下7~8岁应摸不到);腹痛喜按,按之痛减,为虚痛、寒痛;腹痛拒按,按之疼痛加剧,则为里实腹痛;脐周痛,按之有条索包块,包块可移动,并疼痛减轻,多见于蛔虫所致;腹胀形瘦,青筋显露,多为疳症;腹部胀满,叩之如鼓,多为气滞腹胀;腹部胀满,叩之有移动性浊音,多为腹内有积液;小腹胀满拒按,小便不通,要排除癃闭(尿潴留)。
四肢及手背和脊背热,多为外感新病;手足心热,为阴虚内热;小儿身热但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四肢厥冷,多属阳虚;四肢抽搐,为惊风之症;一侧或两侧上下肢细弱,甚至不能活动,多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阳虚患儿,四肢尚温,是阳气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其病多凶,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