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节 下肢扭转畸形
下肢扭转畸形在儿童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走路呈内“八”字或外“八”字。内“八”字是指行走时足向内侧旋转,而正常行走时足呈0°~30°的外旋。临床上引起内“八”字的情况有股骨内旋、胫骨内旋、前足内收及膝外翻。外“八”字是指行走时足朝行走方向的外侧旋转超过30°,可见于股骨外旋及胫骨外旋。大多数患儿可随生长发育而自行矫正。
诊断下肢扭转畸形主要靠临床检查及观察儿童步态。
一、股骨扭转畸形
髋关节伸直时其旋转幅度与髋臼的倾斜角、股骨近端的扭转角度以及软组织(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髂胫束)的挛缩有关。股骨扭转(femoral torsion)的度数仅是决定髋关节内旋和外旋幅度的因素之一。
1.股骨内旋或股骨过度前倾
股骨内旋是3岁以上儿童内“八”字走路的常见原因,系股骨向内过度扭转引起足趾指向内侧。女孩较男孩多。患儿多习惯于看电视坐姿(即双小腿位于大腿的外侧呈倒“W”形)而非盘腿坐姿。
临床不仅表现为行走时呈内“八”字足,膝和髌骨也旋向内侧,这区别于胫骨内旋。当膝关节伸直,两足朝前站立时,髌骨朝向内侧,两小腿呈弓形。当大腿外旋,髌骨面朝正前方时,两足和小腿旋向外侧。俯卧髋关节伸直时,前侧关节囊和髂股韧带紧张致使大腿外旋受限制,而内旋幅度增加,最大可达90°左右。仰卧髋关节屈曲90°时,前侧关节囊和髂股韧带松弛,大腿外旋可达45°。俯卧位屈膝90°,观察大腿及足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正常。
股骨内旋的程度可通过股骨前倾角的大小来衡量。测量股骨前倾角的方法有:①股骨远近端CT扫描;②患儿俯卧位下检查髋关节内旋超过外旋的度数。正常情况下,股骨前倾角在出生时为30°~40°,以后随年龄而逐渐减小,到8岁时基本接近骨骼发育成熟时的10°~15°。
治疗 本病会随年龄而逐渐改善。佩戴夜间或白天支具及特制鞋等方法无确切的效果。如果患儿俯卧位时髋关节有至少10°~15°的外旋幅度,则无须治疗。如果髋关节不能外旋且患儿超过8岁,从功能及美观角度考虑可施行股骨去旋转截骨术。
2.股骨外旋或股骨后倾
虽然外“八”字较多见,但真正股骨外旋较股骨内旋少见。
体检时注意患儿行走中足外旋的角度及髌骨的朝向,双侧是否对称,因为单侧下肢的过度外旋可能系该侧髋关节疾病所致。注意有无跛行及川德伦堡征阳性。仰卧位屈髋,如果大腿呈过度外旋要想到存在股骨头骨骺滑脱的可能。俯卧位伸髋,可发现股骨外旋角度明显大于内旋。
股骨外旋一般无须治疗。但股骨过度后倾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股骨头骨骺滑脱。
二、胫骨扭转畸形
胫骨扭转畸形(tibial torsion)指胫骨的内旋或外旋超出正常范围,是围绕下肢力轴的旋转力作用的结果。正常胫骨有轻度的向外扭转,膝关节和踝关节不在同一轴线。膝关节伸直,髌骨指向前侧时,外踝在内踝的后侧。膝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足的轴线与大腿的轴线在婴儿呈5°内旋,而到8岁步态成熟时呈15°~20°外旋,以后保持不变。
1.胫骨内旋
是幼儿内“八”字走路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生与宫内姿势有关。
临床上胫骨内旋畸形较常见,又称“鸽状趾”。一岁以下婴儿有此种畸形时常伴有弓形腿。患儿走路时两足内旋,足尖指向内侧。站立时身体重心落在第二跖骨的外侧。两足并齐朝前时,两侧髌骨旋向外侧。较大儿童为了避免足部不良姿势,走路时常将足的前半部外翻和外展,结果形成外翻足畸形。检查发现足与大腿的轴线交叉向内成角,外踝与内踝齐平或位于其前方。X线片示胫骨正常,内旋严重时,见膝关节呈正位而踝关节呈向内的斜位。
胫骨向内扭转畸形必须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跖骨内翻畸形、胫骨内翻、膝外翻,股骨颈前倾角加大、脑性瘫痪引起的髋内收肌痉挛和髋臼方向异常等相鉴别。
大多数畸形不需要治疗,可随生长而自行矫正。如2岁以上内旋仍超过40°,可考虑夜间使用Denis-Browne支架矫正到3岁。支架上的鞋应为高帮并呈45°外旋,间距应与双髋或双肩距相等。7岁以上患儿畸形严重者,从美容角度考虑可行胫骨旋转截骨术。
2.胫骨外旋
婴幼儿外“八”字走路多由胫骨外旋所致。大多系宫内足过度背伸致胫骨外旋,也可因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或股骨外旋。临床上胫骨外旋较少见。
患儿步行时足尖指向行进方向的外侧。站立时足呈外旋,严重者外旋达90°,并呈平足。检查见外踝位于内踝后方30°以上,大腿及足的轴线的夹角增大。
胫骨外旋可自行矫正,一般无须治疗。若4岁以上,畸形持续存在或明显不对称,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