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只能吸引同类
如果你想吸引你喜欢的事物,想让你的身边围绕着优秀且有魅力的人,你就必须在自己的个性中剔除一切令人反感的品质,让自己变成你所喜欢的那类人。
每个人都能吸引某类事物,他们就像一块磁石,用特有的磁场吸引着自己的同类。如果你对与你有关的人进行分析,就会轻易地发现这一点。
不同的人具备不同的吸引力。有的人吸引的是令人愉快、讨人喜欢的东西,而有的人似乎天生只会吸引不讨人喜欢的东西,以至于让他们有了自我厌烦的情绪。快乐的磁石能吸引更多欢乐、美好的事物,而悲观、沮丧的磁石则永远被黑暗、忧郁以及各种不良事物纠缠。有些人似乎总是身处不幸之中——他们似乎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机遇似乎永远与他们无缘,他们和周遭的环境总是显得格格不入;而另一些人则是幸运的磁石,总是能如愿以偿,左右逢源。之所以人和人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还是在于这个人本身。所谓物以类聚,任何东西都有吸引同类的力量。
宠物狗们特别喜欢与亨利·沃德·比彻亲近。他说他之所以能吸引这些“人类最好的朋友”,是因为他本身也很爱狗。他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们。亨利·沃德·比彻还是一个待人如待己的人。无论他身处多么阴暗的环境,总能用乐观的情绪给周遭的人带去一缕阳光。认识他的人都很喜欢他,就像花朵向着太阳那样自然地被他吸引。而被他吸引的,也多半是像他一样快乐、美丽、善良的人。一般说来,同类之间的感化作用总是相互的。世间的万物都不会自动感化,除非有外力来作用于它。
当我们以自身的情感在别人心中激起反应时,体现出的往往也是我们自身的真实脾性。这种激发出来的反应,不论是冷淡还是热情,都是反映真实“自我”的晴雨表。我们在思想上和态度上怎样对待他人,他人就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情绪。如果我们的行为让他人猜忌、怀疑、妒忌,那么,这些品质肯定也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
如果你想吸引你喜欢的事物,想要成为一个性格优秀且有魅力的人,就必须在你的个性中剔除一切让人反感的品质,同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和善、宽厚的性格,培养乐于助人、振奋人心的品质。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相当沮丧。他想吸引自己喜欢的人来身边,于是向我请教如何培养吸引人的品质。我告诉他,应该主动向那些有魅力的人学习,分析他们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令他羡慕的性格特征。
这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急于培养自身的吸引力,但他却为自己的心胸所局限,无法达成所愿。因为他虽然立志有所成就,并且勤劳努力,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占有,但却无法做到为他人无私奉献。他就像一块只会吸纳的海绵。而真正有魅力的人之所以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着乐于牺牲和愿冒风险的人性美。这种美,恰好是人的性格魅力所在。若试着去分析某个有超强魅力的人,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人的性格中肯定会存在着和善与友好。在他看来,自己是个胸怀广阔且无私的人,一点儿也不猥琐或狭隘。
只有那些可爱的品质才能吸引人,狭隘自私、阴险妒忌等品性永远也不会给人增添魅力。上面提到的那个年轻人要想成为有吸引力的人,就必须培养这些可爱的品质。
“爱是每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里最重要的音符。”
要付出才会有收获。如果你想要更多人来爱你,想结识更多的朋友,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块能吸引爱的磁石。要做到这点,必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释放出对人有益的“思潮”,给人以亲切真诚的“爱之光”。相反,如果你表现出来的是狭隘、卑鄙、自私等等,那么你也不会得到他人的爱的馈赠。越是慷慨地给予,收到的回报也越是丰厚。
只有自身先具备了某种品质,才有可能吸引具备同类品质的事物。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么一切只会事与愿违。身上缺乏正面、积极特质的人无法吸引正面、积极、有创新力的事物来到身边,相反,他吸引过来的多半是负面、消极的东西,因为他本身就是消极的。
林肯是一个伟大且魅力非凡的人,他有一颗仁爱、怜悯的心,这颗心里从来都没有邪恶和偏执的存在。人们正是被他的心灵所吸引,才会尊敬他、喜欢他,愿意围绕在他身边。林肯的智力也同样非凡,但是他的心灵比他的智力更能体现他的本质特征。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努力培养自己的特有品质以图增强自己的吸引力,但最后总是适得其反。原因就在于他们培养的品质与魅力人士应该具备的品质完全相反:他们变得卑劣、自私、吝啬、狭隘,对他人不屑一顾。其实,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对自己有利的吸引力,但最终,他们的魅力不增反减。
那些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的人虽然自己无法认识到或者是不肯承认这个事实,但他们身上的不良个性的确形成了一股逆流,这种逆流在不断侵蚀着他们的性格。
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追求有价值的东西而付出相应的代价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想要养成能吸引他人的魅力个性,同样需要付出代价。越是想得到珍贵的东西,就越是要敢于牺牲。年轻人想要成为医生、律师或商人,往往需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而想要成为有魅力的人,同样需要有吃苦的准备。
有魅力的人通常也是优秀的“社交家”,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并且擅长融入别人的生活。如果一个人始终将自己孤立于人群之外,只渴望拥有私交而不想与众人打成一片,那么,他永远无法培养出吸引人的特质。没有人能仅凭一己之力造就某种优秀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富五车却狭隘保守、故步自封,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同未受过教育的野蛮人一般无二。但是,这些人原本应该是胸怀广阔、道德高尚、慷慨无私的。
受人欢迎的人往往都是亲切、友好、热情、无私的,他们待人十分真诚。而那些不善于交际的人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他们也许很有才华,也许家财万贯,但永远无法脱离某种受局限的状况。
有一个我认识的人,虽然聪慧过人,但生性孤傲,独来独往。他几乎从不和任何人交往,无论是吃饭还是旅行,都是独自一人,从不和人结伴。比如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吃完后便径自离开,对同去的人不闻不问。他始终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都不喜欢他,不过他也从不将此放在心上。他对别人毫无兴趣,也从不给人了解他的机会,因为他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了解是一件无聊的事,为什么非要别人对他感兴趣呢?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书,这便是他闲暇时的全部消遣。他非常珍惜时间,从来舍不得将时间花在与人聊天上。他很不喜欢别人晚上来拜访他,因为这样他便不得不中断读书和学习,这让他深感不快。尽管他在学问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从人格的角度来讲,他无疑是个很自私的人——只想着自己,从不愿与别人分享。
现实生活中有好些人因为意气用事而离群索居。他们只想自私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和情绪,结果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朋友。他们从不主动博取别人的好感,也不将别人的快乐放在心上。当他们日渐老去,终于发现自己长久以来的习惯正是束缚自己一生的枷锁,终于发现原来容人的胸怀和交友的能力极大地影响着理想实现的进程时,却已经无力回天,只有满腔懊悔。
很多去竞选公职、立志从事公众服务事业的人最后都失败了,因为他们缺乏交际能力,无法引起别人的关注。既然无法引起他人的兴趣,自然就会受到冷遇,他的呼吁和主张也就得不到众人的支持。
通常我们会自觉地避开那些不善交际的人,觉得这些人无法与我们和睦相处,他们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本能地觉得这类人会排斥我们。与此相反,那些擅长交际的人却使我们想主动靠近。
人性的塑造主要得益于人际交往中的反射作用。迷人的个性绝不会在孤僻自守中形成,而主要是在与人交往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