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对外贸易政策的比较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知识优势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内容提要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的生产率将逐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地位的关键,自然资源已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制胜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获得多少知识,能够取得多少创新。在现实经济中,一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正是靠不断地创新取得了比自然资源富有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所以说传统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果不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知识经济时代就很容易受到冲击。

中国和日本两国同为东亚经济强国,由于它们在发展水平层次上的互补性、经济利益上的相似性、地理位置上的相邻性、文化传统上的相似性,因此对两国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和战略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着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模式、对外贸易的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都与本国的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要素、条件密不可分,因此对国家、产业和企业的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外文献对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相关产业(中观层面)的论述比较多,但对国家(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的优势研究比较少。本书选择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大国,从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横向比较,重点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近年“经济过热”的异同,为我国经济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知识产权被创新型国家当作一种无形财富,是从事各种创新再生产的最大源泉。而创新的根本,是实践、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过程。本书通过实证分析,试图阐明一国的知识创新、国际竞争力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化比较优势理论,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中引申出知识优势,为我国制定出符合自身优势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的主要工作以及成果如下:

第一,本书首先对比较优势及其内涵与外延、竞争优势等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比较优势从某种意义上就表现为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优势。也就是说,随着世界经济由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乃至知识经济的过渡,企业竞争力的基础逐渐从绝对优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再由竞争优势转变为知识优势。

第二,本书以专利为例,围绕中日的专利申请及授予量、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论证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对该国的贸易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本书还通过历史数据和近年的截面数据对中日两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创新投入和产出远远不及日本。尽管近年来多数指标明显好转,增长率也居世界前列,但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仍不匹配。

第三,本书从企业(微观)、产业(中观)、国家(宏观)三个层次分别对知识创新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中日比较和借鉴。主导性与战略性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技术标准又决定了企业与产业的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技术标准的重要保障。如果说技术标准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那么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第四,本书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日本战后60年作为时间纬度进行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两国高速增长期的经济特征。但我国特有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政策等和日本当年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面对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贸易战压力,我们应当吸取日本政府当年的教训,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来正确对待。

第五,本书指出,无论是继续实施原有的战略还是选择新的战略,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技术进步和创新。我国作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种贸易理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条件和土壤,因此,中国适合选择多元化的贸易战略。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优势战略分析表明,知识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书的观点是,除了吸收前几种战略观点的合理成分外,我们可以从知识产权及保护、知识创新、知识的培育、知识的转化利用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大国家知识优势的培育力度。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第一,先前学者从宏观角度、国家或国际创新过程、产业角度、微观角度等利用专利数据对创新活动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绝大多数研究却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甚少。而对专利创新活动与对外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实证研究甚为罕见。本书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验证了一国的发明专利对该国的贸易出口的直接促进作用;并通过中日两国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的创新活动对该国的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比中国的创新活动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显著。从而论证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对该国的贸易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先前学者有关中日经济贸易政策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某个阶段的阶段性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或者是针对某个领域(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尚未将国家(宏观层面)、产业(中观层面)、企业(微观层面)三个层面的竞争力贯穿起来研究。本书选择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强国,试图从这三个层面进行横向比较,并探索出三个层次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培育不同经济贸易发展阶段的不同层次的不同优势提供思路。

第三,先前学者有关经济、贸易政策的研究多数针对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实体,多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借鉴,而对东亚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较少(对东亚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较多,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10+3、10+6等)。本书对中日两国在对外开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吸取日本经验教训,而是通过各个层次的对比得出优势培育的方向和依据,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改革提供思路。

第四,先前学者多数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某个领域(行业)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进行比较研究,然后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而对比较优势理论本身的拓展、深化或如何演变方面的研究不多。本书通过实证分析,试图深化比较优势理论,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分析中引申出知识优势,阐述三种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立知识优势的概念,强调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竞争力的核心地位,最后就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等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知识优势 对外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