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主要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探讨贵州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首先,第一、二、三章是理论综述;第四章分析贵州的要素禀赋及其比较优势;然后在第五章分析贵州的产业结构并剖析当前的产业结构是否与贵州的比较优势相符;进而在第六章分析贵州的产业结构与比较优势偏离的影响,包括对产业增长效率的不利影响,对产业发展差距的不利影响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继而在第七章分析偏离比较优势的原因;最后在第八章提出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见第一章的图1-1所示。
(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项俊波.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5.
(4) 〔英〕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5)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3):18-23.
(6) 林毅夫.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5):4-18.
(7)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3):18-23.
(8)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1(1):3-26.
(9)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M].张建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1) 郑长德;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2):112-123.
(12) 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5):58-69.
(1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3):18-23.
(14) 盛朝迅.比较优势动态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兼论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12(9):63-67.
(15) 张曙光.市场主导与政府诱导——评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J].经济学(季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