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种思路的综合与选择
技术变革是人类知识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生产技术变革决定了生产行为方式的变迁,并随之带来了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更。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标志,通常会在技术革命时产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如前文所言,伴随着技术革命所出现的一系列工具革新,如蒸汽机、电器、计算机等,新型生产工具加速了企业生产行为方式的变革。
本书探讨企业生产行为方式是综合了马克思“生产方式”和哈佛学派“企业行为”的含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是雇佣劳动和资本结合进行生产的方式。“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28)马克思也指出“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29),劳动资料从简单手工工具变为机器,尤其是突破人体器官限制的工作机部分,(30)正是技术革命的一种结果。当然这里借用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中生产形式的含义,主要强调企业生产行为的具体方式。哈佛学派的企业行为是由市场结构决定的,强调SCP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的模式,后来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认为这种影响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存在一种双向反馈关系。本书强调技术决定企业生产的具体方式,即哈佛学派所说的企业行为,同时生产具体方式会影响到市场的垄断竞争程度,即强调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馈效应。
本书采用历史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认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产行为方式在不断演进,这是由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决定的。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有限,市场还不太成熟,生产可以引导消费,企业投资有较多的获利机会,市场也有较大的开拓空间,企业生产价值和实现价值可以等同,企业价值链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圈进利润的过程,所以只要技术许可,企业就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当生产力水平提高,市场较为成熟时,生产对消费的引导作用失效,企业投资获利机会相对减少,这时价值链分解进行专业化生产就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的一种行为方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企业多采取一体化大规模生产的行为方式,但是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电脑、汽车等产业中,大量企业出现价值链分解进行专业化分工的行为方式。
企业这种新的生产行为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建立在价值链一体化基础上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旧的竞争方式,企业之间占有市场份额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而在新技术的影响下,灵活性企业组合促进了竞争与创新,价值链逐渐分解。价值链分解后企业生产行为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细分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并且企业之间的关系由相互竞争转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市场竞争主要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形式上看,企业将价值链分解是应对市场灵活性的需要,从本质上而言,这种行为是发达国家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由于价值链不同环节地位不同,专业化生产行为带来了企业之间的核心—外围结构关系。
理论来源于实践,在企业生产行为方式演进的过程中,相应的理论探讨也同时出现。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79.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79.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81.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02.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85.
(6)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6.
(7)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2.
(8) 新教伦理主张人们积极工作,创造了一种资本主义精神;自由伦理主张政治制度应该有助于实现个人自由;市场伦理主张市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市场。参见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3.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88.
(11)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37.
(12)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28.
(13) Alfred D. Chandler.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6, No. 3 (Summer, 1992), pp. 79-100, p. 81.
(14)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30.
(15) Alfred D. Chandler.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6, No. 3 (Summer, 1992), pp. 79-100, p. 80.
(16) 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38.
(17) 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8.
(18) 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81.
(19) 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94-95.
(20)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2.
(2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需要大规模生产,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22) 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后来的发展认为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存在反馈效应的,是双向的关系并且是动态变化的。
(23)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4) 达尔·尼夫.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57.
(25) 达尔·尼夫.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59.
(26) “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的一个概念,是从目前的角度而言的;而“后工业”则是相对于“工业”时代而言。
(27) J.罗杰斯·霍林斯沃斯,罗伯特·博耶主编.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移植[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12-113.
(2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1.
(2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08.
(30) 马克思认为,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